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字化导航模板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们共收治15例单侧肘内翻畸形患儿,左侧7例,右侧8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和3D打印技术,所有患儿术中均采用个性化数字化导航模板进行辅助截骨。术后随访根据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术后患侧、健侧提携角和肘关节最大屈伸角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8~52个月,平均39个月。15例患儿均在术后6~8周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外侧髁骨性隆起等并发症。术后患肢提携角为2°~9°,平均(6.4±2.1)°;健侧提携角0°~8°,平均(5.8±1.9)°;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肢肘关节活动度最大伸直角度为-8°~11°,平均(1.7±0.5)°;最大屈曲角度为127°~138°,平均(133.7±2.3)°;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3D打印字化导航模板手术操作精准,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为儿童肘内翻畸形精准截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肘关节 截骨术 肘内翻 数字化技术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耳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及重建个性化乳突气房结构、精准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行显微乳突手术治疗的患者1名,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获得模拟颞骨皮质骨与乳突气房一体的个性化三维模型,导入3-matic 12.0,将其转化为表面积(SA)、体积(V)和SA/V达到参考值范围的网格支架形成气房,输入3D打印设备使用相应材料快速成型。结果①依据模拟轮廓化乳突腔三维模型设计的孔径分别为0.5、1.0、1.5、2.0、2.5、3.0 mm的重建气房支架中,所有孔径支架SA、V均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1.0、1.5、2.0 mm的支架SA/V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0.5 mm的支架SA/V超出95%参考值范围上限1.7888mm-1;孔径为2.5、3.0 mm的支架SA/V未能达到95%参考值范围下限0.8308mm-1;孔径为1.0 mm的支架SA/V为1.3856 mm-1,在所有不同孔径支架中最接近前期研究SA/V平均值1.3098 mm-1。②树脂光固化成型的孔径为1.0 mm的个性化重建乳突气房支架形态还原好,重建皮质骨及气房支架硬度还原可。结论通过显微解剖结构数字重建,3D打印乳突模型不仅可辅助耳显微手术设计,更是一种实现精准修复缺损、个性化治疗胆脂瘤的可行途径。

  • 标签: 乳突气房 3D打印 耳显微外科 三维重建 快速成型
  • 简介: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00多万例骨移植手术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牙科手术中的骨缺损。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人、动物或合成来源的移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自体移植是目前的黄金标准。然而它的数量是有限的,需要创建第二个伤口(供体部位),并且感染、疼痛和发病率的风险也随之提高。近年来,组织工程与3D生物打印的兴起,为治疗患者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思路。3D生物打印是"增材制造"在生物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分支,能对细胞进行精确控制,并按需实现个性化构建宏观及微观的结构,能在骨再生运用中得到运用。其中成骨细胞支架的建立是3D生物打印的基础,具有适宜骨和软骨生长的水凝胶是支架研究的基础,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多种水凝胶支架的开发与研究,发现由多种生物材料混合的水凝胶比单一材料水凝胶更具有优势,如以羟基磷灰石或藻酸盐或透明质酸为主体混合几种或多种生物打印材料,结合所需细胞后最终形成的3D打印骨支架,比传统支架更能够促进骨成长分化。随着打印结构变厚,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扩散越来越困难,这在骨组织的重建中尤其如此,需要制造互连且有效的血管网络,因此支架中血管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主要综述了3D生物打印中骨打印支架材料与血管网络形成的逐步探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容积数据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2-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正常胎儿8例及结果异常胎儿3例,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及STIC容积图像。以Mimics软件对STIC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建模,获取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形态的三维容积图像STL文件,输出文件至3D打印机,打印胎儿心脏及大血管3D模型。测量3D数字模型、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各腔室大小及管径等参数,通过对比模型测值与源数据测值的差异来评估3D建模的准确性。结果11例胎儿均成功进行心脏建模并打印出心脏及大血管模型,可直观显示胎儿心脏腔室形态以及大血管走行。8例正常胎儿心脏与3例先天性心脏异常胎儿心脏数字模型、打印模型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图像间心腔大小及大血管内径等参数测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好,所有测值均在一致性界值范围内。结论以STIC容积图像为数据源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切实可行。

  • 标签: 3D打印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 简介:摘要生物打印是生物制造和生物打印领域的新技术,利用细胞、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成分以3D打印方式建立具有生物功能的组织。在医学方面,3D打印技术已用于打印骨骼、假肢、血管移植物制造、肿瘤术前规划、制药、药物载体等;生物打印则运用于体外药物模型、伤口敷料、药物载体、真皮、软骨、外科植入物、肝组织、器官等。生物打印技术在整形美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植入假体的个体化治疗、皮肤及皮瓣修复、颌面部植入物、脂肪细胞分化及填充等。

  • 标签: 生物打印 3D打印 整形美容 进展
  • 简介:摘要当前科学技术在快速的发展中,无线网以及信息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往的办公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所以,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了现代办公模式,就是利用移动终端,就可以做到移动办公。以NFC为基础的移动终端通用打印技术,把无线网络通讯技术融合其中,这样移动终端就可以利用多种无线通讯技术和无线打印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无线打印,本文分析了面向移动终端无线打印的NFC应用试论。

  • 标签: 面向 移动终端无线打印 NFC应用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创建对象,对于构建形状复杂和材料繁多的零件具有明显优势。3D打印技术不仅改进了制作眼科器械的方法,在打印眼组织方面亦取得进展,但因其制作成本较高及精细度不足等问题在现今仍未普及,本综述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眼科领域的相关发展,就该技术在眼科的应用及前景进行探讨。

  • 标签: 3D打印 增材制造 眼科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比较前沿的科学技术,即增材制造。传统制造复杂繁琐、原料的利用率低,并且许多产品的内部复杂工艺无法加工,区别于传统的减削材料的制造方式,增材制造较为简单而高效,不需要繁重、庞大的机床,仅通过三维设计出结构轮廓,堆积叠加即可实现产品的制造,它完全不具有传统制造的这些缺点。3D打印的关键技术在于新材料、计算机辅助与制造。目前该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各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大放光彩。

  • 标签: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医学领域用途也十分广泛,包括三维成像、建模、外科手术规划、各种医学教育和培训。但是,3D打印在麻醉中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文章主要介绍3D打印的基本状况,并讨论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前景,包括麻醉方案规划、术前气道评估、定制个性化麻醉工具和气道工具。文章还讨论了3D打印在麻醉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例如用于模拟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置管、椎管内麻醉以及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3D打印技术还为国内外麻醉医师提供了个人防护设备、面罩、口罩,甚至呼吸机。

  • 标签: 三维打印 气道管理 模拟培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4D生物制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其基于3D生物打印,将第四维度"时间"融入其中,使用的智能生物打印材料具有响应环境刺激的能力,使其对所制造的构件既有空间控制,又有时间控制,可以更准确地模拟自然组织的动态变化,在再生医学领域创建高分辨率的复杂动态结构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 标签: 4D生物打印 智能材料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生物三维打印技术近年来因其可通过程序控制构建具有精细结构的组织工程移植物,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中拥有极佳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述了生物打印的基本步骤,回顾了近年来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对功能组织构建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挤出式生物打印机的不同喷嘴技术及优势为重点综述3种生物打印方式(牺牲打印、支撑浴悬浮打印、梯度打印)。最后总结了现有生物三维打印技术的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 标签: 组织工程学 再生医学 生物三维打印 三维打印
  • 简介:摘要临床对组织器官再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3D打印可通过构建高度仿生且具有功能的活性组织器官替代物,不仅能解决组织器官替代再生的问题,且可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在骨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笔者主要介绍生物3D打印在骨科基础研究如骨组织打印、软骨组织打印、骨与软骨双相打印等方面及其在创伤骨科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为生物3D打印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类器官 医院,骨科 生物3D打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数据源3D打印结合模拟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ory system,MCS)制作体外动态二尖瓣模型的可行性,以期实现3D打印瓣膜模型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构到功能的转变,从而辅助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检查的10例非瓣膜病患者作为二尖瓣正常组,另选10例同期于我院诊断为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作为二尖瓣狭窄组,10例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作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组。各组受检者先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二尖瓣瓣口流速(E峰)、压差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时评估瓣膜狭窄及反流程度。行3D-TEE检查,获取二尖瓣三维图像。经图像后处理、3D建模后,应用可溶性材料(PVA)打印瓣膜模具,将人体皮肤硅胶、硅油、淀粉、固化剂等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灌注于二尖瓣模具中制作出柔性的硅胶二尖瓣模型。后将模型置于体外MCS中,以实现瓣膜动态启闭。于体外装置中再次测量二尖瓣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评估狭窄和反流程度。应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体内外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所有受检者二尖瓣3D-TEE图像均成功进行后处理,打印、制作出柔软的二尖瓣模型,并完成体外血流动力学测试。瓣膜模型于体外装置中的启闭状态与体内相似。各组于体外测得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体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高(r=0.76)。对10例二尖瓣狭窄及1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定性评估中,18例与体内评估程度相同。结论以超声为数据源3D打印结合MCS制作体外动态二尖瓣模型是可行的,且准确性较高。动态二尖瓣模型于体外再现了二尖瓣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可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术式模拟提供支持。

  • 标签: 3D打印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血流动力学 模拟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治疗后Pilon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1科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3.8岁,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踝关节CT平扫+二维+三位重建检查,其中实验组12例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骨折模型,通过模型制定精准的手术策略,待手术时机成熟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根据X线、CT等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规划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4±12) min,(72±8) ml;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21) min,(132±14) 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0、14.320,P<0.05)。实验组术后功能效果:踇长屈肌力评分(43±13)分,踝关节ROM评分(46±10)分,踝-后足(AOFAS)评分(90±8)分;观察组术后功能效果:踇长屈肌力评分(22±9)分,踝关节ROM评分(24±7)分,AOFAS评分(76±7)分,两组患者术后踇长屈肌力、踝关节ROM、踝-后足(AOF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0、21.260、19.320,P<0.05)。结论在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下,根据骨折类型通过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可明显缩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提高复位固定质量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踇长屈肌及周围软组织粘连,3D打印技术有助于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与精准化,疗效良好。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后Pilon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治疗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临床资料,通过3D打印方式辅助取出,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本例支气管异物经3D打印及手术确诊后治愈,检索到3D辅助支气管异物诊治未见报道。结论借助3D打印技术术者可以直观、深入观察支气管结构,精准的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度。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异物 支气管 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复杂肝脏肿瘤3D打印模型,在保证与肝脏实体结构吻合的情况下,提高模型制作效率并降低技术成本。方法基于CT数据建模,采用镂空技术1∶1打印出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3例复杂肝脏肿瘤的优化三维模型,计算制作时间和技术成本,计量资料采用总数值进行统计学描述。并与手术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例均成功完成优化的三维模型打印,从数据提取至模型制作完成所需时间约66 h,技术成本约700元。3D打印模型与肝脏结构吻合,可直视肿瘤与肝内复杂管道关系,便于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结论采用镂空技术优化复杂肝脏肿瘤3D打印模型,在减少制作时间并降低技术成本的同时,可还原实体肝脏结构,并可直视肿瘤与肝内复杂管道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3D打印技术 术前规划 术中导航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尤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对3D打印技术和可用于3D打印的生物医用材料进行概述,包括医用金属材料、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医用金属材料 非金属无机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运动损伤、特别是关节软骨磨损的发病率较以前显著增加。鉴于软骨组织缺乏神经、淋巴及血液供给系统,软骨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很弱。与传统3D打印技术相比,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种子细胞在空间各异性的高密度负载及复杂活性微环境的构建。在骨与软骨缺损的治疗中,生物3D打印不仅可以克服自体骨与软骨来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传统人工骨软骨形状无法个性化匹配及生物活性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主要综述了当前常用的生物3D打印机类型及不同的打印原理、生物3D打印的种子细胞及生物墨水,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墨水的研发、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及生物3D打印软骨组织生物反应器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与研究方向,以期为软骨组织工程再生研究与软骨修复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墨水 软骨,关节 组织工程 生物3D打印 种子细胞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正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工业进程,使得制造业由传统的"流水线"车间化生产变为"个体化"多点制造。医疗领域同样见证了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骨科、口腔科及放射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尤其在肿瘤放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研究和应用热点主要集中于外照射(个体化3D打印组织补偿物、个体化3D打印模体、个体化固定装置)与内照射(后装和粒子植入治疗),现结合国内外进展分别做一综述。

  • 标签: 3D打印 放射疗法 组织补偿物 近距离疗法 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