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子显微技术在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常用于各系统的超微结构观察、机制研究和疾病的临床诊断等,其中在呼吸道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其相关的综述较少。利用电子显微可以准确观察呼吸道病原体的形态学特征,并对新发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初步的分类筛选。但由于设备昂贵、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等因素,电子显微技术很少应用于常规的病原学诊断,而更多的用于实验室基础研究。该文综述了电子显微检查在呼吸道病原学诊断方面的优缺点及意义。

  • 标签: 电子显微镜 诊断 呼吸道病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棘皮病皮肤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RCM)特征,探讨皮肤和RCM对黑棘皮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黑棘皮病患者63例,选取5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采用皮肤及RCM检查每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2处皮损。对3例患者在观察部位取材并进行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肤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乳头瘤样增生,119处(94.4%)可见胖手指结构,120处(95.2%)可见沟壑结构。RCM检查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基底层色素增加、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87处(69.0%)皮损在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结论黑棘皮病有典型的皮肤及RCM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棘皮症 皮肤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中耳胆脂瘤经耳内手术(EES)和显微手术(MES)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CQ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4月。纳入比较EES和MES治疗中耳胆脂瘤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从中提取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数据,然后对提取的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764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其中367例(48%)接受了EES治疗,397例(52%)接受了MES治疗。EES组在手术时间[MD=-18.61,95%CI(-22.21,-15.01),P<0.05]、手术并发症[OR=0.35,95%CI(0.19,0.67),P<0.05]、术后复发率[OR=0.28,95%CI(0.16,0.50),P<0.05]等方面合并效应的结果优于MES。结论初步证实EES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胆脂瘤,中耳 耳内镜手术 显微镜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氟斑牙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氟斑牙黏结修复中也没有确切的釉质酸蚀标准。原子力显微的出现代表了生物材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巨大进步,其优势在于能够为观察样品提供纳米级水平的三维图像和定量数据。近年来,原子力显微在釉质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釉质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能否成为研究氟斑牙发病机制和寻找最佳修复方法的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因此,文中就原子力显微在氟斑牙釉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氟中毒,牙 釉质 原子力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共焦显微下前房残留重水对角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深圳市眼科医院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前房残留重水共26例(26眼),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检查,分析其角膜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共焦显微下前房残留重水压迫的角膜内皮细胞呈"金箔样"改变。重水渗入角膜内皮边界使其六边形结构轮廓平直清晰。严重者重水进入角膜基质。角膜的内皮细胞被大量色素颗粒覆盖。结论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可观察前房残留重水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 标签: 显微镜,共焦,角膜,激光 重水,前房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显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41)、观察组(n=41),予以对照组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治疗,观察组神经导航辅助下内治疗,并使用定量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手术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DL评分为(76.04±7.46)分、术后2个月的ADL评分为(89.93±8.87)分,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DL评分、术后2个月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68、22.274,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为(5.84±0.56)cm、手术时间为(86.49±8.52) min、术中出血量为(88.53±8.77) ml、血肿清除率为(91.55±4.27)%,与对照组相应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4、25.366、16.154、6.558,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神经导航辅助下内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导航辅助 内镜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耳内显微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耳内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96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下Ⅰ型鼓室成形术(耳内组),共52例(52耳),另一组显微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显微组),共44例(44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鼓膜修补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组手术时间(50.5±11.2)min比显微组手术时间(88.3±12.1)min短(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组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2.3%,显微组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8.8±6.9)dB,术后为(10.2±1.7)dB(P<0.05)。显微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7.9±7.2)dB,术后为(11.6±1.2)dB(P<0.05)。两组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但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组与显微组相比,耳内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更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鼓室成形术 耳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与耳内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下鼓膜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耳内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7.2±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3.7±3.1)mL]、手术时间[(59.4±5.4)min]短于对照组[(91.5±11.2)min]、术后疼痛评分[(2.9±0.7)分]低于对照组[(4.8±1.3)分]、住院时间[(4.3±1.0)d]短于对照组[(6.5±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2、17.474、8.707、8.249,均P<0.001);观察组1 kHz、2 kHz、4 kHz测量频率下纯音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效果的满意度为97.8%(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4,P=0.003)。结论与显微下鼓膜修补术相比,耳内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等优势,患者听力改善明显且满意度高。

  • 标签: 中耳炎,化脓性 鼓膜穿孔 显微镜检查 耳镜检查 鼓膜成形术 听力 时间因素 疼痛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93例,所有手术均在显微辅助下完成。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测量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以评估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Cobb角为(19.1±12.3)°、JOA评分为(14.5±2.3)分,均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适应证选择得当,颈前路显微减压治疗OPLL能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手术 JOA评分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牙科显微已广泛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诊疗,显著提高了诊疗水平和质量。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推出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对牙科显微在根管治疗中的规范应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除根管治疗外,牙科显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根管外科和牙体修复治疗,因此有必要对牙科显微的规范应用进行补充。2019年10月,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景平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牙体牙髓病学专家召开牙科显微规范化操作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就牙科显微在牙体牙髓病诊疗中应用及操作规范展开讨论并最终形成本共识。

  • 标签: 显微操作 牙科显微镜 专家共识 显微根管治疗 显微根管外科 牙体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干眼的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随机选择20例普通光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双眼阴性患者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观察两种眼部蠕形螨检查方法差异。结果462例采用光学显微检查蠕形螨的干眼患者中,309例阳性,阳性率为66.88%(309/462)。眼部蠕形螨阴性患者经激光共聚焦显微检查后,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70.00%(14/20)。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2,P<0.05)。结论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效果较好,有望作为临床眼部蠕形螨感染诊断的新方法。

  • 标签: 蠕形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睫毛 睑板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疥疮反射式共聚焦显微(RCM)图像特征,探讨其在儿童疥疮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疥疮患儿77例,分成无治疗史组61例,有治疗史组16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刮片检和RCM检查。结果77例疥疮患儿中33例(42.86%)刮片检阳性,其中无治疗史组28例,有治疗史组5例。56例(72.73%)在RCM下可见隧道以及疥螨虫体或虫卵、粪便,其中无治疗史组49例(80.33%),有治疗史组7例。RCM检查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刮片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P<0.05);无治疗史组RCM阳性率明显高于刮片检,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结论RCM在儿童疥疮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疥疮 显微镜检查,共焦 儿童 疥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和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的差异。方法对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3例丘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内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4例及采用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9例,并按照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55例重症和28例轻症。对比分析2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发病后1年随访时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比较,神经内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284.90±31.74) mL vs. (45.70±6.94) mL],住院时间较短[(18.40±2.75) d vs. (14.70±2.13) d],癫痫的发生率较低(15.4% vs. 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年,在存活的重症患者中,神经内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的GOS评分[(2.99±0.48)分]明显高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2.64±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比较,神经内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具有微创、视野好、高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丘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斜视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术前应用全景UBM和AS-OCT测量斜视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然后术中用卡尺测量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采用Friedman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Kendall一致性检验和Bland-Altman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018年3─9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的斜视患者73例,分析133条水平肌肉(72条外直肌、61条内直肌)。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的距离,在外直肌和内直肌中,UBM测量值分别为6.60(5.34~8.28)mm、5.41(4.16~7.48)mm,AS-OCT测量值分别为6.59(5.10~8.80)mm、5.17(3.44~7.41)mm,术中卡尺测量值分别为7.0(5.0~8.5)mm、5.0(3.5~7.0)mm。比较3种测量方法在外直肌和内直肌中的差异,除内直肌中UBM与术中卡尺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7),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外直肌中UBM、AS-OCT测量值分别与卡尺测量值存在强相关关系(r=0.656、0.608,均P<0.001),UBM测量值与AS-OCT测量值存在中等相关关系(r=0.530,P<0.001);内直肌中UBM测量值、AS-OCT测量值与卡尺测量值存在中等相关关系(r=0.597、0.458,均P<0.001),UBM测量值与AS-OCT测量值存在弱相关关系(r=0.379,P=0.003)。Kendall的非一致性检验和Bland-Altman提示3种测量方法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全景UBM和AS-OCT可以准确测量初次斜视手术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的距离。

  • 标签: 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斜视 眼外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在共聚焦显微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PPCD的18例(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61±14.81)岁。单眼和双眼发病的患者各9例。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和共聚焦显微检查,分析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不同分型PPCD在共聚焦显微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76±0.3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723.6±698.3)个/mm2。1型PPCD的主要共聚焦显微下影像学表现:Descemet膜可见鳞片状或同心圆状高反光区及圆形或椭圆形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弹坑状”或“火山口状”暗区;2型PPCD主要表现:Descemet膜条带状、片状高反光,可伴纤维条索样改变以及囊泡状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脊状结构和沟槽状暗区;3型PPCD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六边形的形态,呈上皮细胞样化生。结论PPCD主要累及Descemet膜和角膜内皮层,使用共聚焦显微可观察到Descemet膜高反光增厚、角膜内皮层暗区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化生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是临床诊断及动态监测PPCD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角膜营养不良,遗传性 显微镜检查,共焦 角膜后弹力层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IVCM)角膜神经图像拼接方法分析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特点及其与干眼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患者16例(16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伤泪河高度(NITMH)、无创伤泪膜破裂时间(NITBUT)、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比例、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IVCM等检查。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新的拼接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最短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等指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方法间角膜神经分析的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干眼临床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数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在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神经数量方面均明显大于传统分析方法(均P<0.05);最短神经长度较传统分析方法短(P<0.001);神经数量密度较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均有相关性(r=0.52,P=0.037;r=-0.62,P=0.011;r=-0.62,P=0.011),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而使用拼接图像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密度呈负相关(r=-0.56,P=0.025),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可获得更大角膜神经分析面积。2种分析方法的角膜神经分析结果不同,部分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也不同。新的共聚焦显微图像拼接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更可靠地评估干眼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情况。

  • 标签: 角膜神经 干眼 共聚焦显微镜 图像拼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用显微下锁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以治疗形式的不同之处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8.58±3.58)岁;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9.05±3.66)岁。对照组应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显微下锁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意识障碍恢复效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两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研究组意识障碍恢复有效率为85.0%(34/40),高于对照组42.5%(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为(13.57±1.05)分,高于对照组(8.95±1.66)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18±1.37)分,低于对照组(14.57±2.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5.0%(2/40)、2.5%(1/40),均低于对照组25.0%(10/40)、17.5%(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治疗中,采用显微下锁孔手术治疗,既能提升意识障碍恢复效果与GCS评分,又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发症与复发率,且此手术的血肿清除率与开颅手术相近,可将其作为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 显微镜下锁孔手术 血肿清除率 意识障碍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症状性Tarlov囊肿患者,行显微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并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41例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的VAS评分及腰椎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的中位腰椎ODI改善率为72.7%(58.9%,79.7%),其中ODI改善率>75%(优秀)19例、51%~75%(良好)14例、26%~50%(尚可)3例、≤25%(较差)5例,总优良率为80.5%(33/41)。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但无感染;术后第3天1例因交通孔缝扎线松脱引起囊肿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无复发。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Tarlov囊肿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缓解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Tarlov囊肿 神经根袖套成形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患者的角膜在活体共聚焦显微(IVCM)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3至10月连续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病门诊诊断为LSCD的患者23例(35只眼)作为LSCD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41.74±15.62)岁。另选取与LSC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25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人,女性19人,年龄为(41.38±12.72)岁。使用IVCM中的“volume”模式对角膜中央、角膜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连续扫描,将获得的图像资料进一步分析,观察不同分期LSCD患者角膜中央及角膜缘区域细胞学变化情况及上述各部位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BCD)及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趋势;上述参数若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ANOVA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得这些参数在LSCD诊断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LSCD患者IVCM特征性表现为角膜病灶区结膜上皮细胞移行,角膜上皮细胞巢状分布,并可见胞质颗粒高反光的杯状细胞浸润;角膜基底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减低。定量分析LSCD患者的BCD和CET发现,角膜中央BCD为(6 261±1 593)个/mm2,较对照组(8 976±1 096)个/mm2减少30.2%,且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0%、28.7%、29.3%、30.2%(均P<0.007)。LSCD患者角膜中央CET为(34.1±6.9)μm,较对照组(47.3±8.1)μm减少27.9%,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处CET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3.7%、20.6%、26.9%、23.1%(均P<0.007)。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BCD及CET均逐渐减低。此外,角膜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非受累区BCD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6,-5.366,-5.469,-5.224; P <0.001),且鼻侧及颞侧角膜缘的非受累区CET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5,-4.065;P<0.001)。ROC曲线提示角膜中央及角膜缘BCD的诊断效能(0.931和0.916)优于角膜中央CET和角膜缘CET(0.853和0.817)。结论LSCD患者角膜在IVCM下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中央、角膜缘BCD和CET较低。BCD下降对LS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47-455)

  • 标签: 角膜 干细胞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上皮 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