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90Y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过程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剂量评估,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90Y树脂微球介入手术治疗各操作环节和患者体表的外照射水平进行检测,估算相关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结果90Y树脂微球分装及转运过程的剂量率水平为1.12~454 μSv/h,手术操作过程为2.06~58.2 μSv/h;3名患者术后0.5 h,体表5 cm和1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22.7~64.1和0.82~2.55 μSv/h。按照每年200例患者的工作量,90Y树脂微球药物操作对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12~1.03 mSv/年,术后患者对公众、家属及陪护志愿者的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02~0.24 mSv/年。结论在患者治疗、护理和出院过程中,工作人员、陪护志愿者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均低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剂量限值和医疗机构设定的管理目标值。

  • 标签: 90Y 树脂微球 内放射治疗 放射防护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门阔 胡伟刚 张艺宝 王培 尹勇 戴建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放射治疗计划自动化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发展迅速。放疗计划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和监管等工作,需要仔细考虑自动化的程度及其适用环境。对于自动驾驶车辆,国内外定义了其自动化水平,但对于放疗计划自动化没有类似的定义。为了促进和规范放疗计划自动化发展,并激发行业讨论,我们参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制定了此分级建议,将放疗计划自动化分成6个等级(1级至6级)。

  • 标签: 放射治疗 计划自动化 分级
  • 简介:摘要元宇宙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且互补的"平行世界",以沉浸式用户体验,给社交、游戏、医疗、教育等带来颠覆式变革。随着放射医学在疾病诊疗、核能安全、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可以预见,元宇宙将对放射医学领域的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元宇宙对放射医学领域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建议我国尽快启动放射医学元宇宙(Radiomediverse)的建设与应用。

  • 标签: 元宇宙 放射医学 放射治疗 核应急
  • 简介:摘要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其主要病理类型,且易发生脑转移。目前,NSCLC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放疗是脑转移局部治疗的常用方法,随着技术和药物的不断发展更新,放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何联合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将对NSCLC脑转移放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肿瘤,脑转移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分子核医学是利用核医学技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了解其功能变化的新型学科。2021北美放射学会年会有40余篇以分子核医学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有新型显像剂和新影像学显像方法在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肠癌等)以及其他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中的应用。该文将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医学 分子显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国内外标准和指南评估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室的屏蔽需求,测量屏蔽材料的透射系数、关注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以及防护装置的应用效果,为此类设备屏蔽方案的设计和防护装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依据我国GBZ 121标准、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和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1号报告计算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室所需的屏蔽厚度。实际测量固体水板、屏蔽贴片和防辐射围裙对于此设备产生低能X射线的透射系数,对模拟治疗条件下关注位置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防护屏的应用效果。结果依据不同标准和指南计算得到治疗室全部关注点处所需铅屏蔽厚度均<0.6 mm,差异为亚毫米水平。此设备产生的低能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衰减明显,0.05 mm铅当量屏蔽贴片和0.25 mm铅当量防辐射围裙的透射系数为0.068和0.003 8。使用球形施用器在空气中进行照射时,距离射线源1和2 m处测得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0.7和2.6 mSv/h。将施用器置于小水箱中后,相应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3.8和0.9 μSv/h,防护屏的使用可以使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本底水平。结论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设施的屏蔽需求较低,设备产生的射线有效能量低,但在邻近未屏蔽辐射源位置的剂量率较高,应优化设计治疗室屏蔽方案并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 标签: 术中放射治疗 低能X射线治疗机 放射防护 屏蔽设计
  • 简介:摘要在使用高能射线治疗皮肤表面附近的病变时,由于高能射线的剂量建成效应,需要在皮肤表面放置组织填充物(bolus)以增加表皮剂量。目前,手工制作的bolus摆位重复性较差,商品化的bolus与不规则皮肤之间存在空气间隙。3D打印具有可个性化定制、自动化制作复杂形状bolus的优势。本文主要回顾了手工制作、商品化、3D打印bolus材料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填充物 表皮剂量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套放射防护检测信息系统,与正在运行的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医用辐射监测子系统对接,提高检测工作效率。方法依据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开展需求调研和系统建模分析,采用B/S架构研究建立包括检测、审核和系统管理3个模块的放射防护检测信息系统,设置管理员、检测人、审核人和报告签发人4个级别用户。结果试用结果表明,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可实现放射防护检测信息从填报、审核、签发、出具检测报告到上传数据的全流程信息化,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结论开发的检测信息系统可提高检测工作效率,能与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医用辐射监测子系统成功对接。

  • 标签: 放射防护 检测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电离辐射会导致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损伤,以致细胞癌变、凋亡、衰老等一系列变化。放射损伤后,有效防治靶点的缺乏又致可用治疗药物种类十分有限。新近研究提示,线粒体在放射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新的防治靶点。本研究就电离辐射对线粒体的影响,特别是氧化应激的发生,以及线粒体在电离辐射诱导生物损伤效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讨论将线粒体作为潜在的放射损伤防治靶点的可行性。

  • 标签: 放射损伤 线粒体 氧化应激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放射卫生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放射卫生队伍做了大量工作,成绩卓著。本文围绕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和应急照射的安全与防护,以及辐射健康效应及其机制等领域,未来数年内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发展瓶颈进行梳理凝炼,以期给国内放射卫生领域相关单位和专家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科学问题 关键技术 放射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构建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的能力评估体系。方法基于Donabedian模型和主要工作职责,构建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评估体系的逻辑框架和能力指标库;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其权重;并开展全国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自测与评估。结果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和76个四级指标;以100分为满分计算,29个省级机构的必备能力自评得分在28.7~97.7分之间,平均值为78.7分,各省的分数符合正态分布。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估体系较为科学且全面、可操作性强,可作为评估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的有效工具。

  • 标签: 放射卫生 能力评估 Donabedian模型 省级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和总结《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了解不同阶段医学生对课程的需求程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针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开设专业选修课《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经过两轮授课后,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分别对课程学员和非课程学员进行调查评估。调查项目包括对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及改进意见等方面。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率100%,其中52份(71%)来自于课程学员。83%的课程学员"非常同意"本课程讲授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94%者对学习效果评价"满意"或"非常满意",对授课教师和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度分别为92%和83%。学习课程后学员认为最大的收获为"开阔思路"(96%),其次为"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9%)。86%的非课程学员认为需要在现有课程安排中增加本课程,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开阔思路"(76%)、"提高临床应用能力"(81%)和"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1%)的效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各类学员的不同需求都有覆盖,值得继续开展并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调查研究 医学教育 放射肿瘤学
  • 简介:摘要放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具备免疫调节作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特定肿瘤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目前的研究多关注放疗的剂量分割或放疗与免疫治疗的时序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放疗靶区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肿瘤组织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与免疫治疗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被重视。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等靶区范围较大的肿瘤患者,其放疗一般采用常规分割模式,其联合免疫治疗时靶区大小、计划设计等的设置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就常规分割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行性和靶区优化策略的理论与设想进行阐述。

  • 标签: 靶区优化 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PORT)流程中含靶区纵隔移位规律和实施中期评估的价值。方法100例NSCLC术后N2期和R1-2切除并任何N期患者,以骨性解剖建立坐标轴,测量纵隔三维方向在PORT流程中的移位规律。采用WilCoxon、Kruskal-Wallis、χ2检验统计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PORT流程中X(前后)、Y (左右)、Z(上下)方向纵隔移位分别为0.04~0.53、0.00~0.84、0.00~1.27 cm,纵隔移位距离的大小顺序分别为Z>Y>X;ROC曲线计算临界值分别为0.263、0.352、0.405,>临界值者分别为25(25%)、30(30%)、30例(30%),纵隔三维方向移位不同(P=0.007、<0.001、<0.001);X、Y、Z方向的纵隔移位与切除部位(P=0.355、0.239、0.256)、手术方式(P=0.241、0.110、0.064)均相近。全组纵隔移位>和≤临界值、放疗中程模拟(m-S)后修改和原计划放疗的比较分析显示PORT患者放射性食管炎(RE)、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相近(均P>0.05);但m-S后修改计划病例≥3级R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原计划PORT患者,分别为0、7%(P<0.001)。结论NSCLC根治术后N2期和/或R1-2切除病例的PORT流程中存在纵隔移位,20%~30%患者发生明显的移动,PORT流程中期重新定位并修改靶区和放疗计划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利。

  • 标签: 纵隔移动 癌,非小细胞肺/术后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逐步提高,放疗导致心脏损伤(RIHD)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放疗相关心脏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疾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瓣膜性心脏病和心律不齐等。现代放疗技术有望减轻心脏损伤,降低RIHD的发生率。本文对食管癌RIH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心脏损伤
  • 作者: 肖溪 王健仰 毕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北京10019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低分化、高侵袭、放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早期SCLC患者,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与外科手术及传统同步放化疗接近,且局部控制率高,患者耐受好。SBRT近年来已成为临床I-IIA期SCLC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鉴于SBRT在SCLC治疗地位的提升,本文将回顾迄今为止的相关临床研究,探讨SBRT在早期SCLC中的应用现状、临床价值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小细胞肺癌,早期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