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纳米管地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制备CNTs/PLA/CHI碳纳米管(CNTs)/聚乳酸(PLA)/甲壳素(CHI)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然后对材料亲水性表征及动物实验效果进行观察。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甲壳素纤维的亲水性理想,可将复合材料的亲水性显著改善。对于本研究所使用的几种材料,唯有聚乳酸(PLA)/碳纤维(CF)复合材料亲水性最佳。与未含碳纳米管的对照组比较,加入少量的碳纳米管地low组的亲水性要显著降低,然而随着复合材料中所加入的碳纳米管(CNTs)逐渐增多,材料亲水性也稍增强。但是材料亲水性与是否交联无显著关系。当CNTs添加至PLA/CF复合材料中,会使得复合材料亲水性显著下降。当CNTs水平逐渐增大时,复合材料的亲水性能则出现一定的增强。(2)经X线片检查,各组术后骨缺损移植地人工骨材料均未发生移位以及断裂现象。在第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域能够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骨生成影像,呈现云雾状,且均匀分布于骨缺损区域,骨密度水平非常低,存在大量孔隙;第8周时,经X线检查,显示植入体已与缺损断端骨性愈合,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水平显著增大,新骨阴影非常显著,有成骨出现,但皮质骨连续性较差;第12周时,实验组CNTs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均显示,植入体已与骨缺损部位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比较理想,髓腔畅通性较好。4种不同含量的CNTs复合材料组中,随着CNTs含量逐渐增多,骨缺损愈合程度逐渐加大。(3)随着CNTs含量的逐渐增加,骨密度水平显著增大,低含量组、中等含量组与高含量组骨密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含量:4周:P<0.01;中等含量:4周:P<0.01,8周:P<0.01,12周:P<0.01;高含量:4周:P<0.01,8周:P<0.01,12周:P<0.01),同组各时间节点骨密度水平两两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含量:4周比8周:P<0.01,4周比12周:P<0.01,8周比12周:P<0.01;中等含量:4周比8周:P<0.01,4周比12周:P<0.01,8周比12周:P<0.01;高含量:4周比8周:P<0.01,4周比12周:P<0.01,8周比12周:P<0.01)。结论碳纳米管可有效促进新骨生成。

  • 标签: 碳纳米管 三维多孔骨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壁碳纳米管(MWCNT)长期慢性染毒对人胸膜间皮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于2016年,使用10 μg/cm2 MWCNT对人胸膜间皮细胞MeT-5A反复持续染毒1年作为染毒组,每4周收集1次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和计数增殖情况。对照组细胞同期培养但不进行染毒处理。染毒后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改变;用Transwell小室测量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用Affymetrix clariom D芯片分析染毒后MeT-5A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经实时定量荧光PCR进一步验证其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1年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增殖速度约为对照组2~3倍(F=481.32,P<0.05)。MWCNT染毒1年和6个月组MeT-5A细胞均呈现细胞周期阻滞效应,表现为G1期增加,S期、G2期减少(F=14.94,P<0.05)。染毒6个月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F=15.12,P<0.05),染毒1年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较对照组细胞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97,P>0.05)。对染毒1年组细胞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差异倍数2倍、平均信号值>7的差异基因共2 878个,其中上调基因986个,下调基因为1 892个。表达变化的基因主要参与Wn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等途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调节等过程。其中与上述细胞表型改变密切相关的PIK3R3、WNT2B、VANGL2和ANXA1基因的表达改变经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趋势一致。结论长期反复染毒后MWCNT对MeT-5A细胞可能存在潜在恶性转化能力。

  • 标签: 细胞迁移分析 基因 多壁碳纳米管 长期染毒 人胸膜间皮细胞 细胞应答
  • 简介:摘要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而对盐湖卤水中铀元素吸附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修饰方法的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特性,研究了固液比、溶液PH、时间等不同因素对其吸附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铁钯纳米颗粒修饰的碳纳米管(FePd@CNTs)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化学还原法制备FePd@CNTs,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表征。CCK-8法检测FePd@CNTs对人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的相容性。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FePd@CNTs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FePd纳米颗粒成功地通过化学还原方法被修饰在CNTs的表面。FePd@CNTs对MCF-10A细胞显示低细胞毒性(IC50=738.3 μg/m),同时可有效增强X射线对MCF-7细胞的杀伤(增敏比为1.22)。结论FePd@CNTs具有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与放射增敏的潜力。

  • 标签: 碳纳米管 纳米药物 放射增敏剂
  • 简介:摘要隧道纳米(tunneling nanotube,TNT)是近年发现的动物细胞间新的通讯方式,其形成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TNT在骨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较少,其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细胞和免疫细胞中TNT的相关报道,本文阐述了TNT及其在骨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展望TNT在口腔颌面部骨发育及骨生物学中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骨稳态的维持和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 标签: 细胞通讯 隧道纳米管 骨生物学 口腔颌面部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以某型无人机S形变截面复合材料进气道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进气道的模具设计方案及成型方案,开展基于橡胶软模+水溶性芯模组合模具的S形变截面复合材料进气道成型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橡胶软模+水溶性芯模组合模具能够实现S形变截面复合材料进气道的精确成型和脱模,且能够大幅降低水溶性芯模的制造周期和成本,该模具类型及成型方法对此类典型异形变截面复合材料管状结构件的制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逐渐广泛应用于民航飞机的使用过程中,并对民航客机的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因此民航飞机中所使用的复合材料的维修逐渐成为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文章浅谈民航飞机客舱复合材料的具体应用,以及相关维修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民航飞机客舱 复合材料 胶接维修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细胞代谢及产能的主要场所,包含编码呼吸链相关复合体的基因组,该基因组的缺失或突变将导致线粒体呼吸链缺陷。线粒体呼吸链缺陷在代谢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代谢重编程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线粒体呼吸链正常的细胞可通过转运线粒体“挽救”线粒体呼吸链缺陷的细胞,而隧道纳米(tunneling nanotube,TNT)是一种公认的线粒体转运途径。本文主要对线粒体转运的发生、TNT形成机制以及TNT作用于线粒体转运的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转运 隧道纳米管 能量代谢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载锶纳米化纯钛种植体的体内成骨性能。方法使用阳极氧化和水热处理的方式在纯钛种植体表面构建载锶纳米涂层(载锶纳米组),并制备单纯纳米化种植体(纳米组)、未处理的光滑纯钛种植体(对照组)。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载锶纳米组种植体第1~28天锶元素释放量。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种植体表面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各组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并用纳米压痕仪检测各组种植体硬度(每种检测每组3枚种植体)。将3组种植体植入兔股骨骨骺端并于术后4、12周取材(每组每个时间点4枚种植体),通过显微CT、免疫荧光、组织学切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载锶纳米组种植体锶元素第28天的释放量为(2.6±1.5)ng/ml。载锶纳米组种植体表面形成管状阵列样形貌(纳米管径约70 nm)。对照组、纳米组、载锶纳米组种植体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34.8±5.3)、(66.2±4.3)、(85.7±10.6)nm(F=37.59,P<0.001),纳米组和载锶纳米组表面粗糙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4和12周载锶纳米组骨体积/总体积[分别为(37.7±1.9)%和(51.9±2.1)%]比对照组相同时间点[(24.7±1.1)%和(40.7±0.9)%]均显著增加(P<0.05);纳米组和载锶纳米组种植术后第7天茜素红标记的新生骨组织占总标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35.4±3.7)%和(40.9±0.9)%]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9.2±2.9)%](P<0.05),即载锶纳米化提升了种植体周围早期再生骨组织占总再生骨组织的百分比。结论载锶纳米化可提升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新骨形成能力。

  • 标签: 牙种植体 纳米管 骨再生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材料制造技术也不断发展,通过不同的材料进行融合创造出很多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就是其中的代表。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强度大、耐高温、稳定性好、重量轻等特点,并且还能屏蔽电磁,非常适用于航空航天器材的制造。本文通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进行分析并初步说明其在飞机结构中的使用方法,希望对航空航天材料的选择提供借鉴。

  • 标签: 碳纤维复合材料 飞机结构 运用
  • 简介:摘要超分子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在本质上是一种纤维。超分子复合物与增强体之间由于化学键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超分子聚合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有许多重要的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复合物的常用性能。将四重氢键进行组装得到超分子聚合物,再将得到的聚合物引入到环氧树脂当中,用它作为增韧剂来提高固化物的抗冲击强度。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机械性能的测试可以发现性能越多,应用范围也就越大。

  • 标签: 超分子聚合物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复合物的性质
  • 简介:摘要当前小型化、轻质化、高可靠性的新形势对航天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航天复合材料的性能,数字化集成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传统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材料的一体化研制模式,并详细说明一体化研制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实现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的高效高质奠定基础。

  • 标签: 航天,复合材料,结构,数字化,一体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已成为航空结构四大材料之一。当代飞机结构中对其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历经数个阶段的发展,已从非承力和次承力要件变成机翼和机身的核心承力要件。本文将主要围绕外国复合材料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发展分析,并基于此研究我国此技术的现状和差距。

  • 标签: 复合材料 飞机结构 可持续发展
  • 作者: 苏晶晶 林彦君 邢肖杰 陈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 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院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颅颌面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 简介:摘要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由醚和酮键连接的芳环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化学性能及适宜的弹性模量等优势。近年PEEK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PEEK的性能、改性方式及其在口腔种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牙种植 牙科材料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材料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径二氧化钛纳米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筛选具有良好软组织封闭效果的二氧化钛纳米。方法在10、30和60 V电压下,利用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径分别为30、100和200 nm的二氧化钛纳米,分别计为30、100和200 nm纳米组,以未经处理的光滑纯钛片作为对照组。在各组试件表面培养HGF,免疫荧光染色观察2 d后各组细胞黏附形态,甲基噻唑四唑法检测2 h后细胞黏附情况及培养1、3和7 d时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各组培养7 d后的Ⅰ型胶原分泌量(每组每种实验各3个试件)。结果对照组HGF蜷缩成圆形,30和100 nm纳米组HGF均呈现明显的同向伸展,200 nm纳米组HGF分布稀疏且没有伸展。30和100 nm纳米组细胞黏附A值(分别为0.603±0.021和0.773±0.045)及Ⅰ型胶原分泌量[分别为(36.5±9.5)和(47.7±4.5)μg/m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黏附A值:0.427±0.057;Ⅰ型胶原分泌量:(22.2±5.9)μg/ml](P<0.05),且100 nm纳米组细胞黏附A值显著大于30 nm纳米组(P<0.05);200 nm纳米组细胞黏附A值(0.250±0.046)及Ⅰ型胶原分泌量[(10.1±3.7)μg/m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100 nm纳米组细胞增殖A值均为最大,均显著大于相同时间点200 nm纳米组和对照组(P<0.05),且培养3 d时亦显著大于30 nm纳米组(P<0.05);各时间点200 nm纳米组细胞增殖A值均为最小,除培养1 d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均显著小于相同时间点其他组(P<0.05)。结论钛表面径为100 nm的二氧化钛纳米较适合HGF的黏附、增殖和Ⅰ型胶原分泌。

  • 标签: 纳米管 成纤维细胞 细胞黏附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聚醚酮酮(polyetherketoneketone,PEKK)是一种在主链结构中含有两个酮键和一个醚键的重复单元的半晶体线性热塑性聚合物,具有接近人体天然骨的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射线可透性、与MRI兼容等优点,是制备骨科植入物的新型生物材料,但其表面疏水性及生物惰性限制了其应用。通过特定的材料制备工艺制造出既能保留甚至提升PEKK原有性能又能提高其骨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是当前骨科植入物的研究热点。PEKK复合生物陶瓷(如羟基磷灰石、氮化硅)以及生物相容较好的金属(如钽、和钛)制备的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了与人体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提升了硬度,还改善了生物相容性、增加了抑菌性能及促进骨整合等能力,在骨科植入物领域非常有发展潜力。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PEKK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分析近年来PEKK及经过不同改性策略(如掺杂混合物改性、表面磺化改性、3D打印以及表面沉积技术处理等方法)的复合材料的特性、优势及不足,为制备满足临床需求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骨科植入物提供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