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与噪声作业女工高血压的关系,了解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作为噪声作业女工发生高血压风险内效应指标的应用意义。方法于2018年1至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州市的20 882名在岗噪声作业女工纳入研究,收集其纯音测听值、血压、年龄及工龄等信息。运用趋势χ2检验评估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对血压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相关的高血压风险。结果噪声作业女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听力检出率为80.73%(16 858/20 882),高频轻度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21%(3 384/20 882),高频重度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06%(640/20 882)。正常听力组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04%(1 018/16 858),高频轻度听力损失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0.28%(348/3 384),高频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1.25%(72/640)。随着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呈升高趋势(P<0.05)。与接触噪声工龄<1年组比较,7~9年和≥9年组女工发生高血压风险均下降(OR=0.79、0.75,P<0.05);与正常听力组比较,高频轻度听力损失组发生高血压风险增加(OR=1.31,P<0.05)。结论噪声作业女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增加可能导致血压水平和高血压风险增加,应重点关注高频轻度听力损失女工。

  • 标签: 听阈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高血压 工龄 比值比 趋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 标签: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期望寿命分解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自我血糖监测(SMBG)点血糖计算不同的血糖波动指标与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系统获得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住院同时接受48~72 h CGM及7点(三餐前、三餐后2 h以及睡前)SMBG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7点SMBG数据计算以下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变异系数(CV)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SMBG计算所得)。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由SMBG计算的血糖波动各指标与由CGM获得的MAGE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前者对后者的预测能力。结果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7点SMBG计算的SDBG为(2.02±0.77)mmol/L、PPGE为(2.75±1.13)mmol/L、LAGE为(5.62±2.13)mmol/L、CV为(25.92±0.77)%及MAGE′为4.11(2.84,5.92)mmol/L,均与CGM获得的MAGE[4.00(2.65,5.00)mmol/L]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14、0.499、0.588、0.533和0.473,均P<0.01)。以MAGE为因变量,SDBG、PPGE、LAGE、CV和MAGE′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SDBG进入方程(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SDBG为0.795[95%可信区间(CI)0.708~0.882]、LAGE为0.782(95%CI 0.692~0.872)及CV为0.769(95%CI 0.677~0.846),均大于PPGE[0.718(95%CI 0.620~0.816)]和MAGE′[0.704(95%CI 0.607~0.789)]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由7点SMBG数据计算的血糖波动指标(SDBG、LAGE、PPGE、CV和MAGE′)与CGM获得的MAGE相关性好,其中,SDBG准确性更高。

  • 标签: 糖尿病,2型 血糖波动 自我血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经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早搏(观察组),余110例未发生室性早搏者纳入对照组A,另抽取同期匹配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健康人群45例为对照组B。另将发生室性早搏者依据室性早搏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20%)、中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20%)、低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总数分为Ⅰ组(<1 000个)、Ⅱ组(1 000~10 000个)、Ⅲ组(>10 000个),比较不同亚组MPV、PLC及MPV/PLC,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冠心病室性早搏者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PV、MPV/PLC大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三组PL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MPV、MPV/PLC大于中负荷组及低负荷组(P<0.05);中、低负荷组MPV、MPV/P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MPV、MPV/PLC大于Ⅰ组、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MPV/PLC与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存在一定关系,随着MPV/PLC比值增加,其室性早搏负荷与室性早搏总数增加,监测MPV/PLC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于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肾内科就诊的105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MPV的中位数原理将研究对象分为低MPV水平(MPV-ML)组(53例)和高MPV水平(MPV-MH)组(52例)。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血常规、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分析MPV与其相关性。结果MPV-ML组的血清白蛋白(t=2.193,P=0.031)、腰椎第1椎体至第4椎体(L1-4)BMD(t=2.163,P=0.033)、股骨BMD(t=2.896,P=0.005)、股骨Wards区BMD(t=2.095,P=0.039)值均高于MPV-MH组,而糖化血红蛋白(t=-2.413,P=0.018)、MPV(t=-13.245,P=0.000)、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C)(t=-3.916,P=0.000)值均低于MPV-MH组。MPV与血尿酸(r=-0.202,P=0.038)、L1-4 BMD(r=-0.274,P=0.005)、股骨BMD(r=-0.246,P=0.011)呈负相关,与MPV/PC(r=0.446,P=0.000)呈正相关。MPV是L1-4 BMD(β=-0.059,P=0.005)、股骨BMD(β=-0.051,P=0.011)的危险因素。结论MPV或能用于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老年人 骨密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V与临床转归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MPV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其中,男性40例(38.5%),女性64例(61.5%),年龄(68.7±12.5)岁。基线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6分(四分位数间距4~11分),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为(128.5±55.9)min。75例(72.1%)转归良好,29例(27.9%)转归不良,无死亡病例。转归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C反应蛋白、MPV、MPV/血小板计数比值以及前循环梗死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优势比(odds ratio, OR)1.86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77~2.732;P=0.001]和基线NIHSS评分(OR 1.199,95% CI 1.083~1.328;P<0.001)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MPV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95% CI 0.606~0.821;P=0.001)。最佳截断值为11.25 fl,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5%和70.7%。结论MPV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基线MPV较高对患者转归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平均血小板体积 治疗结果 试验预期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不同目标平均动脉压(MAP)进行液体复苏和循环支持,对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腹腔血流、胃肠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目标MAP低标组及高标组,所有患者均按"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2016版及2018版更新内容治疗原发病、液体复苏和对症治疗等,其中低标组维持目标MAP为65~70 mmHg(1 mmHg=0.133 kPa),高标组维持目标MAP为75~80 mmHg。分别于治疗1、3、7 d进行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超声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平均流速(Vm)及阻力指数(RI);改良超声胃窦单切面法动态评估胃肠功能,记录胃窦运动指数(MI)及胃排空时间(GE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记录目标MAP、升压药使用天数及液体复苏用量。结果共纳入208例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低标组109例,高标组9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确诊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低标组与高标组治疗1 d AGI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7 d时AG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d低标组Ⅰ、Ⅱ、Ⅲ、Ⅳ级比例分别为25.69%、56.88%、11.93%、5.50%,高标组分别为15.15%、54.55%、25.25%、5.05%,χ2=7.900,P=0.048;7 d低标组Ⅰ、Ⅱ、Ⅲ、Ⅳ级比例分别为44.96%、49.54%、3.67%、1.83%,高标组分别为31.31%、52.53%、11.11%、5.05%,χ2=8.178,P=0.042)。低标组治疗1、3、7 d肠系膜上动脉Vm明显高于高标组,RI明显低于高标组〔Vm(cm/s):21.72±3.02比19.50±2.83,20.42±2.62比17.02±1.99,26.52±2.70比22.47±4.03;RI:0.86±0.05比0.92±0.04,0.87±0.05比0.95±0.05,0.81±0.03比0.85±0.03,均P<0.01〕。低标组治疗3 d、7 d MI明显高于高标组,GET明显短于高标组〔MI:3.00±0.33比2.60±0.29,4.50±0.51比3.90±0.33;GET(min):86.01±19.78比100.99±25.01,71.00±16.37比84.98±20.18,均P<0.01〕。此外,低标组治疗3 d起血清TNF-α、IL-6、PCT、VEGF等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高标组〔TNF-α(ng/L):147.05±28.32比256.99±27.04,IL-6(ng/L):762.99±57.83比1 112.30±118.32,PCT(μg/L):37.00±5.58比56.00±12.36,VEGF(ng/L):123.00±19.78比167.01±21.55,均P<0.05〕。低标组MAP维持在(68.02±4.71)mmHg,高标组维持在(79.04±3.04)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标组比较,低标组患者使用升压药天数明显减少(d:3.50±1.27比4.55±1.47)、复苏液体用量也明显减少(mL:1 602.29±275.49比2 000.30±27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维持较低的目标MAP(65~70 mmHg)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而言,可以改善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保护胃肠功能,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及液体复苏用量。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平均动脉压 高血压 胃肠功能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50例(PCa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前PDW和MPV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Ca组和对照组的PDW分别为(17.1±1.2)%、(12.2±1.2)%,而MPV分别为(8.6±0.7)、(10.5±0.4)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MPV+PSA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1%、84.2%和0.922(0.883~0.961)。结论PDW、MPV和PSA联合检测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定额付费制(DRG-PPS)模式下病例年龄因素对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出院日期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52 987例病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入三个年龄组,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首先三组数据按照DRG分组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判断同一DRG病组,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费用差异,其次三组数据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和线性回归,来判断年龄因素对不同DRG组费用的影响。结果对相同DRG组的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除CB39-晶体手术DRG病组外,其余各个DRG病组均P<0.05;对不同DRG组的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均P<0.05;对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使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标化后的影响系数为0.173,年龄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结论年龄影响平均住院费用,DRG-PPS模式实施后,应根据年龄因素对DRG病组付费标准进行适当标化。

  • 标签: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住院费用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通道C3-C4导联和平均参考导联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图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电图正常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从单通道C3-C4导联和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数据,比较两种不同导联中各通道宽带和窄带的上、下边界振幅,并分析其aEEG波形差异。结果共纳入90例患儿,单通道C3-C4导联的宽、窄带上、下边界振幅及带宽均高于平均参考导联,与平均参考导联9个通道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参考导联O1-AV及O2-AV通道识别睡眠-觉醒周期的误判率分别为40.0%、46.7%;在脑电背景活动分析中,90例平均参考导联中有6例宽带下边界振幅<5 μV,导致对脑电背景活动的误判,误判率为6.7%。结论单通道C3-C4导联与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波形模式存在差异,使用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图形进行分析可能导致误判。

  • 标签: 婴儿,新生 脑电描记术 平均参考导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end tidal CO2, ETCO2)的变化特点,探讨急诊ETI后监测MAP和ETCO2对早期预测严重循环崩溃(cardiovascular collapse, CVC)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顺序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急诊ETI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ETI后5、10、30、60和120 min MAP和ETCO2的数值。根据患者急诊ETI后是否发生严重CVC分为严重CVC组和无严重CVC组。对两组MAP和ETCO2的数值进行组间相同时间点和组内相邻时间点的比较,并将ETI后MAP与ETCO2的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 MAP及ETCO2对严重CVC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研究患者116例,其中75(64.7%)例患者ETI后发生严重CVC,严重CVC组中以男性和高龄患者居多。严重CVC组急诊ETI后5、10、30、60、120 min MAP和ETCO2的数值明显低于无严重CVC组。两组MAP和ETCO2在急诊ETI后5~30 min表现为同步下降,在ETI后30 min达最低值,其后至ETI后120 min表现为同步回升。ETI后MAP和ETCO2两者的变化具有相关性(rs=0.653, P<0.01)。ETI后5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6,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72 mmHg(灵敏度为78.7%,特异度为87.8%)。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5,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5 mmHg(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90,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67 mmHg(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7,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3 mmHg(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8.0%)。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的MAP和ETCO2中任意两个指标的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TI后严重CVC患者早期即有MAP和ETCO2下降表现,但识别滞后和干预不足可能与CVC的发生发展有关。ETI后早期MAP和ETCO2对预测严重CVC均有较高效能。插管后5 min MAP≤72 mmHg、ETCO2≤35 mmHg、插管后10 min MAP≤67 mmHg及ETCO2≤33 mmHg均提示患者发生严重CVC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气道管理 循环崩溃 气管插管 急诊 平均动脉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
  • 作者: 孙志彬 周钢 陈思洁 王禹能 王豫 李发成 蒋海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0008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10008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 1001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耳整形一中心 100144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和深度学习模型在吸脂操作数据预测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至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吸脂手术患者,使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操作记录系统,采集高年资整形外科医生吸脂手术初始250~400 s的操作数据,包括运动学和力学数据。经预处理后将采集数据分成一个吸脂往复循环为一组的数据。分别使用ARIMA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处理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建立吸脂操作预测模型。用Matlab 2017软件产生随机数随机抽取30对共计60组吸脂循环数据,计算每对数据的动态时间规整(DTW)值作为检验标准,然后分别计算基于ARIMA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的各30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DTW值,与检验标准对比,对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应用Matlab 20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6.6岁。吸脂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共获得16 800组吸脂循环数据。模型检验标准DTW值为0.048±0.028。ARIMA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DTW值为0.660±0.577,与检验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学习模型得出的DTW值为0.052±0.030,与检验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ARIMA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吸脂操作数据,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情况的数据,并且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预测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脂肪抽吸术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AVAPS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AVAPS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表面活性蛋白D(SP-D)、脂联素(A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PEF、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1.78 ± 0.29)L比(1.47 ± 0.25)L、(2.47 ± 0.29)L比(2.20 ± 0.25)L、(5.14 ± 0.37)ml/s比(4.69 ± 0.35)ml/s、(88.37 ± 10.52)mmHg(1 mmHg = 0.133 kPa)比(80.16 ± 9.87)mmHg],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65.07 ± 6.71)mmHg比(70.84 ± 6.5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0.47 ± 0.09)ng/L比(0.58 ± 0.10)ng/L、(64.37 ± 7.25)ng/L比(88.24 ± 8.34)ng/L、(45.37 ± 4.63)ng/L比(66.31 ± 4.92)ng/L],SOD、APN水平高于对照组[(92.37 ± 10.85)U/mg比(76.13 ± 9.84)U/mg、(13.94 ± 0.76)mg/L比(11.58 ± 1.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C16水平高于对照组[(114.78 ± 12.15)μg/L比(107.41 ± 11.06)μg/L],SP-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93.24 ± 9.85)μg/L比(103.25 ± 10.78)μg/L、(0.58 ± 0.07)mg/L比(0.79 ± 0.11)mg/L、(1.98 ± 0.29)g/L比(2.56 ± 0.3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AVAPS模式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部炎性反应、凝血功能,调节血气分析及CC16、SP-D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肝素,低分子量 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AVAPS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AVAPS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表面活性蛋白D(SP-D)、脂联素(A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PEF、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1.78 ± 0.29)L比(1.47 ± 0.25)L、(2.47 ± 0.29)L比(2.20 ± 0.25)L、(5.14 ± 0.37)ml/s比(4.69 ± 0.35)ml/s、(88.37 ± 10.52)mmHg(1 mmHg = 0.133 kPa)比(80.16 ± 9.87)mmHg],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65.07 ± 6.71)mmHg比(70.84 ± 6.5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0.47 ± 0.09)ng/L比(0.58 ± 0.10)ng/L、(64.37 ± 7.25)ng/L比(88.24 ± 8.34)ng/L、(45.37 ± 4.63)ng/L比(66.31 ± 4.92)ng/L],SOD、APN水平高于对照组[(92.37 ± 10.85)U/mg比(76.13 ± 9.84)U/mg、(13.94 ± 0.76)mg/L比(11.58 ± 1.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C16水平高于对照组[(114.78 ± 12.15)μg/L比(107.41 ± 11.06)μg/L],SP-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93.24 ± 9.85)μg/L比(103.25 ± 10.78)μg/L、(0.58 ± 0.07)mg/L比(0.79 ± 0.11)mg/L、(1.98 ± 0.29)g/L比(2.56 ± 0.3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AVAPS模式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部炎性反应、凝血功能,调节血气分析及CC16、SP-D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肝素,低分子量 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