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肺出血为表现的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男,22岁,因“间断咯血、胸痛18个月”入院。胸部CT示双多发结节及空洞,周围伴晕征。血清炎症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在正常范围,经多次支气管镜、活检病原及病理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曾给予经验性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抗寄生虫治疗,病变仍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胸腔镜活检病理见肺出血、血肿、骨化及纤维性结节,提示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可能性。最终经基因检测发现COL3A1突变,诊断为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该患者无皮肤松弛、关节过伸等外表现。随诊3年,患者除间断有少量咯血外,尚未出现其他血管或脏器受累证据。对于以反复咯血为表现,表现为此消彼长的结节、空洞或囊腔而无明显炎症反应、对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年轻患者,应考虑到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可能性,尽早进行基因检测,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对患者的伤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因其导致出血而在形成结节伴“晕征”的征象,随着出血的发生及吸收易形成“此起彼伏”的改变,影像表现特殊。同时伴有脑内转移的更为罕见,脑的血管肉瘤同样易出血,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报道1例在肺部表现为多发结节伴晕征,随着多次随访出现“此起彼伏”改变,以及脑多发转移的血管肉瘤,介绍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分析并总结内出现结节伴晕征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4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23~74 (48.3±8.1)岁。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其中31例患者同时行增强CT检查。根据CT表现特点分析患者病变的部位、数量、周围的组织改变及合并症等。结果46例患者中,42例为单发、4例为多发(3例位于同侧的不同肺叶,1例位于双)。所有患者中CT表现为含液囊肿的有16例、含气囊肿10例、蜂窝及肿块样囊肿20例。囊肿周围改变以小索条、透过度增高、不张及实变为主,分别有24例、18例、25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病灶无合并症20个、合并曲霉菌感染12个、其他感染10个、结核6个、肿瘤(类癌)1个。结论CT图像所示的成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含液、含气囊肿具有圆形或类圆形形态,其内为单纯液体或气体,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当形成蜂窝及肿块样囊肿时,需要与肺结核、肺癌等相鉴别。

  • 标签: 支气管源性囊肿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新生儿在围生期肺动脉压(PAP)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128例,其中ARDSp 67例,ARDSexp 6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上机后氧合指数〔OI,OI=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100〕、PAP、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做功指数(RV-Te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记录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Hg(1 mmHg=0.133 kPa)或超过体循环收缩压的2/3〕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AP与NT-proBNP的相关性;同时动态观察ARDSp与ARDSexp合并中重度PAH(PASP 50~69 mmHg为中度,PASP≥70 mmHg为重度)新生儿应用强心药米力农治疗前后PAP和RV-Tei的变化。记录两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新生儿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ARDSp组新生儿PA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RDSexp组(97.01%比70.49%,P<0.01),OI、PAP、NT-proBNP和RV-Tei均明显高于ARDSexp组〔OI:17.61±6.12比11.04±5.35,PAP(mmHg):64.27±9.54比53.61±6.47,NT-proBNP(ng/L):23 126.32±1 485.14比18 624.24±1 647.15,RV-Tei:0.61±0.22比0.52±0.19,均P<0.05〕;两组CI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P与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918,P<0.01)。共有97例ARDS合并中重度PAH新生儿,其中ARDSp组63例,ARDSexp组34例;随米力农治疗时间延长,两组PAP和RV-Tei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RDSexp组较ARDSp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7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P(mmHg):38.42±8.95比45.67±13.32,RV-Tei:0.58±0.19比0.61±0.13,均P<0.05〕;两组拔管前PAP和RV-T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ARDSexp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10.12±1.36比6.31±1.31,总住院时间(d):16.52±3.25比13.12±3.57,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DSp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ARDSexp组(82.09%比95.01%;Log-Rank检验:χ2=5.062,P=0.025)。结论ARDS新生儿PAP和RV-Tei均明显升高,且ARDSp的PAP明显高于ARDSexp;动态监测PAP和RV-Tei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米力农改善氧合、降低PAP为治疗PAH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动脉压 心功能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罗尔斯顿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少见条件致病菌,患者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没有典型的表现,易导致诊断不明确或误诊。本例患者被发现晕倒在粪水池内,呼之不应,表现为发热、憋喘和烦躁,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部片状高密度影,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出院。出院5 d后因再次发热入院,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提示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

  • 标签: 感染 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皮氏罗尔斯顿菌
  • 简介:摘要支气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特别是极/超早产儿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而且对其远期神经认知功能有不利影响。BPD患儿的营养摄入明显不足,而良好的营养支持可促进损伤修复,改善BPD患儿近远期预后。因此,对于BPD患儿的管理,在做好呼吸管理的同时,应给予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肠营养。本文就BPD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肠营养、喂养配方选择、热卡、蛋白/能量比值、人乳强化剂的应用、喂养方法和如何尽早建立喂养耐受性做一综述。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宫外发育迟缓 肠内营养 母乳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术后氧合的影响。方法104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保护通气组(52例,2例术后撤回同意书)和传统通气组(52例)。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终末正压5 cmH2O(1 cmH2O=0.098 kPa),每30 min进行1次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膨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术中出入量、基础值和术后第3天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用力肺活量、1 s量、1 s率。记录术后第1天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保护通气组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高于传统通气组患者,(351.1±57.3比324.5±55.0,F=0.364,P<0.05);呼气终末正压低于传统通气组[(25.7±10.9)mmHg(1 mmHg=0.133 kPa)比(31.4±11.9)mmHg,F=0.026,P<0.05];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术后第1天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3分为13.6%(6/44)比32.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5)。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基础值、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部大手术后换气功能,改善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 标签: 肺性通气 血气分析 腹部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年”就诊。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阴性。病程初期于外院查胸部CT可见右肺中叶结节伴空洞形成,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炎性假瘤,未予治疗后症状再发,复查胸部CT新见右肺上叶斑片实变影,上级医院会诊手术病理见血管炎改变,考虑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加用激素治疗后病情仍逐渐进展,北京协和医院会诊病理诊断放线菌病,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本患者的诊治过程加深了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对感染与血管炎关系的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畸胎瘤(IPT)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1例IP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女性患者10年前曾因咯血于外院诊断为肺结核并接受抗结核治疗,3年前及该次入院前咯血均复发,均于外院再次接受抗结核治疗。入院后经支气管镜检查疑似畸胎瘤,外科胸腔镜下切除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成熟畸胎瘤。给予充分引流及有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IPT临床少见,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与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仅依靠影像学诊断容易误诊,应尽早做病理学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

  • 标签: 畸胎瘤,肺内 肺结核 误诊 支气管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匹多莫德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别选取相应标准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匹多莫德组患者口服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次数、按期完成化疗例数及不良反应等。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与应用匹多莫德的相关性。结果匹多莫德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11/60)比40.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45,P<0.01)。匹多莫德组按期完成化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33/60)比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62,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感染风险(OR = 0.210,95% CI 0.072~0.606,P = 0.004),并有助于化疗周期完成(OR = 2.323,95% CI 1.080~5.003,P = 0.031)。匹多莫德组未监测到与应用匹多莫德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患者化疗。结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率,有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

  • 标签: 肺肿瘤 药物疗法 感染 匹多莫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匹多莫德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别选取相应标准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匹多莫德组患者口服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次数、按期完成化疗例数及不良反应等。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与应用匹多莫德的相关性。结果匹多莫德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11/60)比40.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45,P<0.01)。匹多莫德组按期完成化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33/60)比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62,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感染风险(OR = 0.210,95% CI 0.072~0.606,P = 0.004),并有助于化疗周期完成(OR = 2.323,95% CI 1.080~5.003,P = 0.031)。匹多莫德组未监测到与应用匹多莫德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患者化疗。结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率,有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

  • 标签: 肺肿瘤 药物疗法 感染 匹多莫德
  • 简介:摘要患者女,37岁。体检发现肺部病变,CT示右下多发实性结节状、团状影,行胸腔镜下右下楔形切除术。镜下示肿瘤组织由上皮及间叶成分构成,上皮成分主要为类似涎腺的浆黏液性腺泡以及衬覆呼吸上皮的腺体,间叶成分为一致的纤维性间质,无脂肪、平滑肌及软骨成分,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浆黏液性腺泡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弱表达,未表达Napsin A,而衬覆呼吸上皮的腺体TTF1及Napsin A呈强表达;腺泡周围表达肌上皮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Calponin及p63。间质成分表达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病理诊断:浆黏液性错构瘤。发生于的浆黏液性错构瘤非常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需与其他良、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残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拟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先断动脉组和先断静脉组,每组34例。先断动脉组5例、先断静脉组4例因术中修改手术方案或标本取出时破碎无法进行后续研究排除,最终先断动脉组29例、先断静脉组30例完成研究。先断静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静脉后断动脉,先断动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动脉后断静脉。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测量、计算两组含血总质量、无血净质量、残血量、加权后残血比。结果全部5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均无需输血。先断动脉组与先断静脉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8/29)比33.3%(10/30),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血量、含血总质量、无血净质量、加权后残血比、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过程中血管切断顺序对残血量无影响,手术操作中可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动静脉切断顺序。

  • 标签: 肺切除术 胸腔镜 肺静脉 肺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镜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可切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可切除腺样囊性癌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87(56.6±12.5)岁。2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行内镜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为镜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为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2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R2切除患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187.4±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07.2±31.3)mL,分别大于镜组的(105.8±19.6)min、(45.89±14.6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6.51,P值均<0.001)。手术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镜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6~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3个月。随访期间,手术组患者死亡2例,镜组患者死亡5例。镜组术后胃肠部位转移1例、局部进展4例,手术组术后同侧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镜组总体生存期平均为61.9[95%可信区间(CI)48.0~75.9]个月、无复发生存期平均为50.7(95%CI 31.6~69.8)个月,分别短于手术组的83.1(95%CI 75.8~90.4)个月、86.7(95%CI 78.6~94.8)个月,仅无复发累积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20)。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腺样囊性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优于镜治疗,且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推荐其为可切除的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肺肿瘤 肺腺样囊性癌 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组织来源的胞外囊泡对脓毒症炎症反应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Collagenase D和DNase I充分酶解消化组织,多次离心去除杂质,最后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组织胞外囊泡(Ti-EVs)。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Ti-EVs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Ti-EVs混悬液(2.5 mg/kg);CLP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等体积PBS;Sham组行假手术。24 h后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IL-1β、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NETs含量。结果分离提取的大鼠组织胞外囊泡经透射电镜观察为双层圆形的囊性小泡结构,粒子直径主要分布在150 nm,Western blot显示EVs标志物CD9、CD63、Tsg101呈阳性表达。组织HE染色可见脓毒症大鼠肺泡完整性破坏,炎症细胞浸润。与CLP组相比,Ti-EVs组组织损伤程度更重,且BALF中IL-1β、TNF-α、IL-6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脓毒症组和Ti-EVs组均有NETs形成,Ti-EVs组NETs荧光强度较脓毒症组明显增加。结论通过酶解消化、差速超速离心等系列步骤能够成功分离提取得到纯度较高的大鼠组织胞外囊泡。在脓毒症损伤进程中,组织胞外囊泡可加重炎症反应,促进NETs形成。

  • 标签: 组织胞外囊泡 分离提取 脓毒症肺损伤 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 简介:摘要呼吸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形成了呼吸介入诊疗综合体系。传统危重症救治方法联合介入诊疗技术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其中,呼吸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血管介入联合呼吸镜介入在呼吸危重症尤其是大咯血、重症感染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方面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希望通过对血管介入联合呼吸镜介入在大咯血、重症感染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帮助呼吸学界提高对介入呼吸病学的认知。

  • 标签: 危重病 血管内操作 咯血 肺肿瘤 呼吸内镜介入
  • 简介:摘要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下肢深部软组织,生长缓慢,无疼痛,不引起明显功能障碍,易发生、骨、脑转移,脑及原发性ASPS极为少见,远期预后差。该文报道2例发生于脑抑或原发的ASPS病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NSCLC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出现复发而接受SBRT或再次手术的病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结局,Log-rank法进行组间对比,Cox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62例患者符合条件,33例接受SBRT,29例接受再次手术。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5.8和37.4个月。SBRT和手术患者的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R)分别为79.8% vs. 90.2%(P > 0.05);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8.5% vs. 42.3%(P > 0.05);总生存期(OS)分别为78.0% vs. 85.5%(P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方式、查尔森指数(CCI)、辅助药物治疗为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7、0.013、0.001)。结论对于NSCLC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SBRT与手术的疗效相当。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肺内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病变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2月安徽省治愈出院的60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临床轻型5例、普通型53例、重型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出院标准时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发热(57例)、咳嗽(55例)为主要症状。5例轻型患者3例全程CT检查为阴性,2例首次CT阴性表现,第2次胸部CT发现异常。55例(53例普通型和2例重型)首次CT异常患者影像学特点为病变双受累为主(51例),病灶多发(33例),胸膜下多见(40例),磨玻璃影像最为常见(55例)。转归中胸部CT特征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逐渐变淡,完全吸收(19例);磨玻璃影范围扩大,进展为铺路石征、实变影,病灶再逐渐吸收后可见纤维条索影(27例);磨玻璃影快速进展为实变影像,病灶吸收较慢,病灶大部分吸收后伴有较多纤维条索影残留(4例),2例重型患者病灶广泛磨玻璃影、实变影缓慢吸收后可见较多纤维灶残留。结论胸部CT在输入性COVID-19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T影像所见的受累程度与临床转归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