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扩张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的成像率为100.00%(80/80),定位准确率为100.00%(80/80),诊断准确度为92.50%(74/8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75%(75/80)。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评分为(4.59±1.24)分,对胆道解剖结构与胆管壁的显示评分为(4.12±0.64)分。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能较好显示胆道结构,有利于对胆总管扩张病变进行定性、定量及定位分析。

  • 标签: 胆总管扩张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8—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T形管引流或Ⅰ期缝合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Ⅰ期缝合者68例,置T形管引流者6例。行Ⅰ期缝合者的手术时间(88.1±29.9)min、术后住院时间(3.9±1.5)d、住院费用(29 578±1 072)元,短于T形管引流者的手术时间(144.2±30.7)min、术后住院时间(7.2±3.8)d及低于其住院费用(37 468±2 844)元(均P<0.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下胆管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优于T形管引流,但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适应指征,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Ⅰ期缝合 T形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取石组(EPBP组,n=30)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组(ESBD组,n=30)。比较经内镜取石时间、X线暴露时间、一次性取石率、碎石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出血率等指标。结果EPBD组和ESBD组取石时间[(8.5±2.4)min比(7.8±2.1)min, P=0.14]、X线暴露时间[(21.8±5.2)min比(19.7±6.3) min, P=0.1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取完结石,无需要碎石器病例。两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为(6.67%,2/30)。EPBD组和ESBD组术中出血率[3.33%(1/30)比10.00%(3/30),P=0.042]、术后出血率[0比3.33%(1/30),P=0.03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胆总管囊肿是中国儿童高发先天重大胆道畸形之一,可导致癌变。癌变与年龄、胰胆合流异常、手术及方式、胆道梗阻、胆道结石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对胆总管囊肿恶变的临床表现、恶变机制、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胆总管囊肿 恶变 先天性胆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的1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其中,男3例,女12例;患儿年龄为(62.40±34.64)个月,体重为(19.67±11.84)kg;Ⅰ型10例,Ⅳa型5例。患儿就诊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和呕吐,术前行B型超声、CT或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发现胰胆管合流异常7例,诊断明确后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结果1例因肝右动脉解剖变异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4例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手术时间为(341.40±65.54)min,范围为240~46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为(170.71±41.97)min,范围为95~243 min;胆肠吻合时间为(40.18±15.39)min,范围为25~67 min;胆肠吻合口直径为(14.57±9.94)mm,范围为4~35 mm。2例患儿术中输血;2例术中发现右副肝管,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总管副肝管侧侧吻合术后再行肝管空肠吻合术。所有患儿随访至今,无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可顺利完成对直径较细肝总管和合并副肝管患儿的胆肠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胆总管囊肿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副肝管
  • 作者: 陈英男 李勇 陈凡旗 方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山东滕州 277599 ,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骨科,山东滕州 277599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山东滕州 277531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中心卫生院外科,山东滕州 2775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三种胆管闭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83例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男113例,女70例,年龄(51.20±6.79)岁,年龄范围为43~65岁,根据术后闭合方法分为三组,分别行T管引流、J管引流及一期缝合处理,并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引流管拔除时间、胃肠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胆道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内结石数量、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胃肠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93.65±12.83)min]、术后补液量[(5.38±0.93)L]、术后住院时间[(5.85±1.74)d]均低于T管引流组[(115.34±13.85)min、(10.85±1.25)L、(10.83±3.47)d]和J管引流组[(119.32±15.42)min、(10.63±1.48)L、(10.25±3.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管引流组和J管引流组手术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残留结石、胆道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管引流组胆漏发生率低于T管引流组和一期缝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置管引流相比较,一期缝合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缩短住院时间,而定期自行脱落单J管引流则有减少胆漏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T管 J管 一期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瘤的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下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胆总管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EUS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总管腺瘤EUS下表现为均质中等或中低回声软组织团块,边界清晰,动态观察可见腺瘤于胆管内漂浮,但不可移动。15例患者EUS与病理诊断符合14例,诊断符合率为93.3%。1例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误以为病变可移动而被EUS诊断为胆泥团。1例患者胆总管有2处孤立腺瘤,分别位于胆总管中段及下段,其余均为单发腺瘤。腺瘤位于胆总管下段9处,位于壶腹部4处,位于胆总管上段2处,位于胆总管中段1处;病理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局部恶变4处;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处,局部恶变3处;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处;乳头状腺瘤1处。结论EUS有助于胆总管腺瘤的定性诊断,可作为提高胆总管腺瘤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技术方法。

  • 标签: 胆总管 腺瘤 腔内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影像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确诊的22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与胆总管接触长度及渗出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共236个十二指肠憩室,其中,乳头缘型憩室152个,乳头上型憩室41个,乳头下型憩室28个,乳头水平外侧型憩室3个,憩室位于水平段12个。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59.35%(73/123)比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和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1.5 cm患者[82.43%(61/74)比24.49%(12/49)和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 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未见渗出患者[10/11比52.48%(7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及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易发生胆总管扩张

  • 标签: 十二指肠 憩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影像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确诊的22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与胆总管接触长度及渗出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共236个十二指肠憩室,其中,乳头缘型憩室152个,乳头上型憩室41个,乳头下型憩室28个,乳头水平外侧型憩室3个,憩室位于水平段12个。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59.35%(73/123)比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和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1.5 cm患者[82.43%(61/74)比24.49%(12/49)和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 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未见渗出患者[10/11比52.48%(7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及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易发生胆总管扩张

  • 标签: 十二指肠 憩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肺癌常常发生转移。肺鳞癌更容易发生淋巴转移,而转移至胆总管比较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管活检+胆管刷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肺鳞癌胆总管转移。患者经胆管扩张、支架置入等治疗,梗阻解除,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肺原发癌 胆总管转移癌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简介:摘要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水平和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胆结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胆总管结石最初可在原位形成,主要由感染和胆汁淤滞引起,也可继发于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而,对于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开腹手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镜联合内窥镜以及腹腔镜联合激光碎石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具体哪一种手术方式是最佳的选择目前尚未取得一致共识。本文对胆总管结石的4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胆总管腺肌症是一种胆总管良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术前诊断率不高,多于术后病理中确诊。如果术前影像学资料能证实本病,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种创伤巨大的手术做为唯一治疗手段。本文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做了综述。

  • 标签: 胆总管 腺肌症 诊断 影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直径胆总管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12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57.2(22.0~88.0)岁。根据胆总管直径大小将患者分为扩张组(>8 mm)和正常组(≤8 mm)。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扩张组纳入76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51例,中位年龄62.5岁;正常组纳入4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正常组106.0(87.3,146.3)min比扩张组112.0(90.5,134.5)min]、术中出血量[正常组20(10,30)ml比扩张组20(10,20)ml]、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7.0(5.3,9.0)d比扩张组7.0(5.0,7.0)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正常组6(4,7)d比扩张组5(4,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漏、胆道狭窄、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直径(≤8 mm)胆总管的患者中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

  • 标签: 胆石 胆总管探查术 一期缝合
  • 简介:摘要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胆总管大结石(最大径≥12 mm)患者93例,其中46例采用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乳头大球囊扩张术组),47例采用机械碎石术治疗(机械碎石术组)。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和黄疸均明显缓解。与机械碎石术组比较,乳头大球囊扩张术组取石时间较短[(10.3±3.2) min比(18.2±15.5) min],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较高[91.3%(42/46)比70.2%(33/47)],结石复发率较低[7.1%(3/42)比30.3%(1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χ2=6.626、χ2=6.918,P均<0.05];两组术中和术后出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结石残留和术后3个月内胆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乳头大球囊扩张术 机械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术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直径>2 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8月—2018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入SpyGlass组(78例)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组(79例),SpyGlass组采用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术治疗,LCBDE组采用LCBDE治疗。主要观察结石取净率和一次性结石取净率,非劣效检验的非劣效界值设为10%。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中转率、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评分)。结果结石取净率SpyGlass组和LCBDE组分别为92.3%(72/78)和96.2%(76/79)(P=0.023),非劣效假设成立;一次性结石取净率SpyGlass组和LCBDE组分别为83.3%(65/78)和96.2%(76/79)(P=0.124),非劣效假设不成立。与LCBDE组比较,SpyGlass组中转率略高[7.7%(6/78)比3.8%(3/79),P=0.294],短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略低[5.1%(4/78)比10.1%(8/79),P=0.246],住院时间更短[(5.65±0.94)d比(8.84±1.54)d,P=0.001],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更高[术后1个月:(99.85±4.36)分比(91.51±5.47)分,P=0.001;术后3个月:(131.24±3.32)分比(112.32±7.77)分,P=0.001]。结论对于胆总管巨大结石,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的疗效不劣于LCBDE,且更加微创,可作为LCBDE之外的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的重要选择。

  • 标签: 结石 胆总管巨大结石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术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胆总管结石病、胆总管结石、T管引流、T管、鼻胆管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管、ENBD引流,cholelithiasis,common bile duct stone,jaundice,obstructive,Jaundice,gallstone,T-tube drainage,T-tube,t-tube,biliary tract drainge,drainge tube,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tube,endoscopic drainage tubes,endoscopic drainage tube,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0年1月至2019年5月。纳入比较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过程中留置鼻胆管与T管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高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LCBDE联合术前、术中行鼻胆管引流术设为鼻胆管引流组,LCBDE联合术后行T管引流术设为T管引流组。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失败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CI表示。采用I2和Q检验分析纳入文献异质性,若I2≤50%或P>0.10时,认为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I2>50%且P≤0.10时,认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计量资料时,纳入RCT>4篇,进行亚组分析。纳入RCT≤4篇,同时分析NRCT。分析计数资料时,RCT与NRCT合并分析。纳入研究≥10篇,采用漏斗图检验潜在发表偏倚,纳入研究<10篇则不检验。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研究共26篇,包括9篇RCT,4篇半随机化研究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半随机化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纳入NRCT。累计样本量2 098例,其中鼻胆管引流组1 114例,T管引流组984例。(2)Meta分析结果。①术后住院时间: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53,95%CI为-8.64~-4.43,P<0.05),9篇RCT进一步亚组分析,无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88,95%CI为-8.32~-3.45,P<0.05);伴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77,95%CI为-12.39~-5.15,P<0.05)。②带管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6.01,95%CI为-83.64~-8.37,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4.05,95%CI为-32.93~-15.18,P<0.05)。③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80,95%CI为-31.11~-4.48,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64,95%CI为-10.16~-1.12,P<0.05)。④术后胆瘘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0,95%CI为0.28~0.89,P<0.05)。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为0.17~0.73,P<0.05)。(3)发表偏倚分析。对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瘘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15篇纳入文献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检验结果显示:以术后胆瘘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各点大致分布在倒置漏斗内,对称性尚可,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结论对于内镜不能取石,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联合T管引流比较,前者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胆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胆道良性疾病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T管引流 鼻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肝内胆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LCBDE联合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评估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淀粉酶、直接胆红素(DBIL)、白细胞计数(WBC)和降钙素原(PCT)],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120(98.78±10.25)min;术中失血量40~85(58.49±11.85)ml;术中均无胆道出血、胆汁瘤等并发症,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3 d,患者血清ALT、AST、DBIL、WBC和PCT水平均较术前下降,血清淀粉酶较术前升高(P<0.05)。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0.5~5.0(2.76±1.13)d,鼻胆管拔除时间为2~8(5.67±1.25)d,住院时间为5~12(8.24±1.36)d。随访期间,21例(33.87%)患者术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0例(16.13%)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4.84%)患者发生胆漏,9例(14.52%)患者结石复发,无胆管再度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LCBDE联合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肝内胆管狭窄具有良好疗效,可安全有效地解除肝内胆管狭窄,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狭窄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球囊导管扩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PTPBD)是国内新近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推广PTPBD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国内胆总管结石治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讨论、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PTPBD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和并发症处理原则。

  • 标签: 十二指肠 乳头肌 胆总管结石 球囊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3岁,汉族,因右上腹疼痛2周就诊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肝功能指标轻度升高,肿瘤标志物正常,腹部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胆总管囊肿。患者拟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管中段呈孤立性囊性扩张,近端胆囊管走行于胰头后方并以锐角汇入胆总管,遂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鉴于分离易损伤胆总管,决定中转开腹行胆囊管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胆囊管囊肿。术后1周,肝脏转氨酶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