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肝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2020年10月选取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采用压力感知量表(PSS)、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患者PSS、D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感知压力,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根治术 Heider平衡理论 压力 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致死率。但在以往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存在头颈螺钉切出、髋内翻、退钉、股骨颈短缩、内固定断裂等问题,并缺乏合理的解释。“外侧壁”学说曾获得多数学者的认可并用于指导内固定研发和临床应用,但并未完全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认识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力学作用,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首先讨论外侧壁测量和加强固定的方法,同时根据杠杆-支点平衡理论,合理解释骨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提出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PFB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后并发症 杠杆平衡重建理论
  • 简介:摘要保留股骨颈型(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CFP)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强调骨保留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股骨近端皮质的应力分布,尤其适用于年轻或高活动量患者。虽然传统CFP假体的短中期临床结果良好,且骨保留效果优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假体,但并未展现出更高的远期假体生存率,限制了传统CFP假体的广泛应用。与传统全髋关节假体柄相比,传统CFP假体虽然通过保留股骨颈使重建支点内移,改善了压应力的传递机制,但忽视了张应力传递的力学重建。基于杠杆重建平衡理论设计的CFP仿生髋关节假体在保留股骨颈和股骨近端骨质的基础上实现了股骨近端重建支点内移,并通过张力螺钉重建张应力传导机制,降低了应力遮挡效应,改善了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在增强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假体的仿生固定。传统全髋关节假体和CFP假体有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骨折等远期并发症,而CFP仿生髋关节假体的设计有望为解决髋关节假体寿命问题打开新局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Heider平衡理论和移动医疗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术后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在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6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Heider平衡理论和移动医疗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患者疾病不明确性和复杂性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8例并发症,干预组患者发生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7.7±1.4)分、抑郁评分为(7.3±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4±1.5)、(10.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疾病不明确性评分(30.5±2.1)分和复杂性评分(19.8±2.7)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1.7±3.3)、(28.8±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Heider平衡理论和移动医疗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 标签: 妇科肿瘤 健康教育 Heider平衡理论 移动医疗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固定和尽早行康复锻炼,以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常用的固定系统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失败案例并不鲜见。笔者认为,人体正常股骨近端解剖类似于杠杆结构,其支点应位于张力骨小梁与压力骨小梁交汇点处。由于此支点靠近身体中轴,故能承受体重并完成各向活动。股骨转子间骨折破坏了股骨转子张力和压力骨小梁及股骨近端的生理杠杆,使压应力与张应力失衡、支点消失而形成髋内翻。以往多种手术方式都是根据股骨矩与外侧壁的骨折形态进行固定,无法恢复股骨近端"杠杆-支点"的平衡,无法重建生理支点,导致固定失败。笔者回顾既往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基于股骨近端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首次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应遵循"杠杆-支点平衡"关系。"杠杆-支点平衡"理论的提出,能很好地解决以往内固定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开启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 杠杆支点平衡
  • 作者: 熊晨 张立佳 葛蒙 杨杰 张晓萌 陈小锋 王艳华 张一 张殿英 张英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005,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骨科,临沂 276034,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天津 30045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中国工程院,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效原因及DHS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DHS固定治疗的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34~91岁,平均67.7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5例,31-A2型13例,31-A3型4例。根据杠杆平衡重建理论,从骨折线与内固定的关系确定术后支点的位置,并测量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内侧力臂和外侧力臂。将32例患者根据内固定术后支点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13例,支点在髓腔中心及以内,B组19例,支点在髓腔中心外。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5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但均未穿透2例,退钉8例,髋内翻畸形10例,股骨颈短缩畸形15例。两组患者除骨折AO分型外其余术前一般资料及内固定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内侧力臂(动力臂)长度平均为51.12 mm(39.4~57.9 mm),外侧力臂(阻力臂)长度平均为23.37 mm(15.1~31.0 mm),3例患者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而B组患者的内侧力臂(动力臂)长度平均为63.71 mm(52.3~74.5 mm),外侧力臂(阻力臂)长度平均为9.94 mm(3.1~18.3 mm),12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两组患者内固定失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发生失效与术后重建的支点位置有关。DHS仅适用于骨折线(重建后支点)靠近髓腔中心及其内侧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而不适合应用于骨折线(重建后支点)靠近髓腔外的骨折类型。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内固定失效 杠杆平衡重建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食管癌病灶的最佳keV值并评估其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男42例、女8例,年龄49~78(65±7)岁。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并重建得到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应用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不同能级水平图像与SNR、CNR的相关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常规CT和最佳keV值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结果常规CT图像与40~200 keV VMI图像的SNR、CNR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40 keV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CT图像和70~200 keV VM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200 keV VMI的能级水平与SNR、CNR呈负相关(SNR:r=-1.000,P<0.001;CNR:r=-1.000,P<0.001)。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8.37,P<0.001),其中40~6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CT图像(P均<0.05)。40 keV VMI和常规CT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期的准确度均为62.9%(22/35)。结论新型探测器光谱CT 40 keV VMI显示食管癌病灶最佳,其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与常规CT相似。

  • 标签: 食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能级激光(LLLT)治疗老年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8年9月到2021年8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口腔科的60例老年BMS患者随机分成激光组和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53例,年龄60~88(68.27±6.38)岁。对激光组患者进行LLLT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能量的红光和谷维素治疗,并在不同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激光组患者经过LLLT治疗,第28天和第90天的有效率均为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χ2=4.356,P=0.037)。将激光组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3个不同时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S患者经过LLLT后,BMS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所改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有所反复。两组B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进行比较,仅有第28天激光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t=2.622,P=0.011),表明使用LLLT能短期缓解BMS患者的焦虑状态,而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无明显作用,长期来说,LLLT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无明显作用。结论LLLT治疗对改善老年BMS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焦虑状态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激光疗法 舌痛 灼口综合征 疼痛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keV)能级的图像以及常规图像,共计12组。测量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管腔直径,采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差值来表示晕状伪影,并以支架中段管腔的噪声来表示图像噪声。同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图像噪声、支架内管腔的强化程度、支架内管腔的晕状伪影以及诊断信心进行主观评估。各参数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在不同能级图像中的差异。结果在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直径测量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7.270、426.375、400.981,P<0.001)。120~200 keV单能级图像所测量的支架内管腔直径较常规及60~100 keV单能级图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之差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242.193,P<0.001),且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均低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值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0.161,P<0.001),且110~200 keV单能级图像低于60~10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强化程度、晕状伪影和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中,各组图像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33.827、455.989、276.824、399.497,P<0.001)。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噪声评分高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keV的强化评分高于其他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晕状伪影评分高于60~9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120 keV单能级图像的评分高于其他单能级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够在临床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对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CCTA检查,且12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水平、护理职业认同感和患者满意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该院心内科25名护理人员中实施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运用对患者调查问卷、医生打分和护士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进行评价,与实施小组责任制模式前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度后,患者满意度的4项总体指标(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护理工作水平、落实用药情况)、护理质量的5项总体指标(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各项技术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的4项指标(自我价值认同感、薪酬满意度、职业成就感、工作环境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该制度体现高效的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有效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满意度。

  • 标签: 心内科 能级 小组责任制 护理质量 职业认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A)的TIPS术后患者29例。通过重建获得混合迭代图像(常规组)及单能级图像(40 keV组、50 keV组、60 keV组和70 keV组)。在横断面重建图像的支架内和同层面竖脊肌内分别放置圆形感兴趣区,获得相应的平均CT值、噪声,通过计算得到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由2名医师以4分制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组间整体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或Dunn-Bonforoni检验。结果5组间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图像的CNR、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8、56.45,P<0.001)。40 keV组图像的CNR、SNR最高,分别为50.4±15.7、59.3±18.4,与其他组图像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组间整体主观评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1.61,P<0.001),40 keV组主观评分高于60 keV组、70 keV组及常规组(P<0.001),与50 keV组的主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4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TIPS术后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该孕妇于2020年3月22日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对胎儿及孕妇夫妇进行检测。结果胎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6)t(6;14)(q27;q31.2),孕妇核型为46,XX,t(6;14)(q27;q31.2),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胎儿aCGH结果显示染色体6q26q27区存在6.64 Mb的缺失,14q31.3q32.33区存在19.98 Mb重复,均判断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孕妇夫妇aCGH结果未见异常。结论胎儿的不平衡染色体异常可能缘于孕妇携带的平衡易位。aCGH有利于确定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断裂点,为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后续妊娠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染色体易位 血清学筛查高风险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对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患者120例,依据锻炼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2个病区),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垫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平衡垫训练的基础上使用八段锦锻炼,持续锻炼2个月,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表、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其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和躯体平衡控制的变化;于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6mWD、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为(45.5 ± 4.0)分、Fugl-Meyer评分为(25.5 ± 3.2)分、6mWD为(362.2 ± 44.9)m,对照组依次为(42.3 ± 3.8)分、(22.7 ± 3.6)分、(337.3 ± 51.0)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3、4.503、2.839,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UPDRSⅡ、Ⅲ评分分别为(11.8 ± 3.0)、(15.8 ± 1.9)分,对照组分别为(14.7 ± 2.6)、(17.2 ± 1.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8、4.595,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率为16.67%(10/60)、无骨折病例,对照组依次为41.67%(25/60)、6.67%(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6、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能够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其步态,提升躯体平衡控制力,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帕金森病 八段锦 平衡垫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在菜地种植中,豇豆是极其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而加强豇豆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为提高豇豆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豇豆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省肥的目的,保证良好的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豇豆的营养价值,进而确保豇豆能够取得“大丰收”。本文主要以豇豆平衡施肥技术及应用为论点,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性参考依据。

  • 标签: 豇豆 施肥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ro-kin平衡系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CLR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ro-kin平衡系统进行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训练,每日1次,每次25 min,每周训练6 d休息1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膝关节被动成角误差、平均轨迹误差(ATE)和平均力量差评定膝关节本体感觉,睁闭眼状态下压力中心的运动长度和运动椭圆面积评估平衡功能,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患侧膝关节30°、45°、60°被动成角误差、ATE值和平均力量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闭眼状态下运动长度和运动椭圆面积均显著较对照组减小(P<0.05);试验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kin平衡系统本体感觉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ACLR术后患膝本体感觉,促进患者平衡功能,改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肺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肺内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肺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肺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本文从大体上分析了单圆盘的动力特性,研究了影响挠性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因素。对实例进行动力分析,文章最后研究了挠性转子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了挠性转子振动平衡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对老年人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指导常规组患者进行八段锦训练,对联合组患者在指导其进行八段锦训练的同时,对其进行强化平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B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BBA总分均有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患者BBA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各维度也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MA-L评分及MF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联合组患者FMA-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MF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同时,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强化平衡训练 八段锦 脑卒中 平衡功能 下肢功能 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