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称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其构建知识结构、培养能力素质具有直接的和深远的影响。由于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专业针对性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打造一门符合专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创新型生物化学特色课程,是医学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深度教学改革,2020年率先开设了专门为药学专业个性化定制的生物化学课程,针对专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精准设计教学内容;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注重思政教育,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生物化学 在线教学 混合式教学 药学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本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以本校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13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线上、线下数据,对混合式教学成效及意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混合式教学应用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可全方位影响学习效果,使课程成绩从70(64,76)分提升至79(7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9,P<0.001)。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PBL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形成性评价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混合式教学 PBL教学 翻转课堂 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任务的循证检验医学团队合作学习(task based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team cooperative learning,TEBMCL)教学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长沙医学院2014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3个班336人为研究对象,选取1班112人为教改组,2班113人为对照1组,3班111人为对照2组。比较3组应用TEBMCL教学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并对TEBMCL教学模式予以评价。采用Access 2010与SPSS 17.0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习效果:①3组开课基础测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每学习一篇章之后进行随堂测试发现教改组成绩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1组在第二篇章应用TEBMCL新教学之后,成绩优于对照2组(P<0.05)。②在多项指标中,教改组成绩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③教改组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优秀和良好两个等级中,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且教改组中无一人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调查问卷以及座谈会结果表明,对大三学生开展TEBMCL教学模式,过程短,收效快;但此方法仍有待完善。结论TEBMCL新教学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优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基于任务的循证检验医学团队合作学习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按照社会认知理论编制测评医学生生物化学课程自主学习状况的量表。方法在学习动机和策略问卷(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基础上编制项目62条,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323名医学生为被试对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相关性、信度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分量表的Cronbach’s α较高(均大于0.8),内在一致性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动机分量表含3个因子,即内在价值、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焦虑;策略分量表含8个因子,即批判性思维、组织策略、复述策略、学习监控、学习计划、学习总结、时间和学习环境管理、同伴学习。结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评价医学生生物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学生 生物化学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本研究以长治医学院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学生在线微课视频和作业完成情况、在线篇章测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等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95.3%(244/256)以上的学生完成了在线微课视频观看、89.8%(230/256)以上的学生提交了章节作业且作业平均成绩较高(>91.7分);学生在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3大篇章测试平均分均>90.0分。91.4%(234/256)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授对学习非常有效果;82.0%(210/256)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师生互动交流和课堂讨论、84.4%(216/256)的学生认为线上完成章节作业与篇章测试非常有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得到了学生认可。

  • 标签: 混合式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网络教学平台 应用
  • 简介:摘要在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形势下,中国医科大学采用雨课堂在线直播教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直播教学采用雨课堂为主嵌套腾讯会议的模式,再现课堂授课的情景。运用雨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嵌套腾讯会议帮助完成即时师生互动,通过在线直播教学培养学生自学及高阶思维能力。

  • 标签: 在线直播教学 雨课堂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AP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RP、血钙、高密度脂蛋白(HDL-C)、WBC、TG等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RDW、CRP、血钙、HDL-C与患者预后风险相关,且血钙和HDL-C是预后良好的有利因素,而RDW和CRP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WBC、TG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C反应蛋白 血钙 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称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自2015年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即在教师讲授核心知识之后,请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生活和临床中的常见现象和问题,将知识输入与运用输出有机结合,使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交流互动("双声道")。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90.6%(116/128)],加深对知识的理解[93.8%(120/128)],促进自主学习与思考[96.1%(123/128)],提升知识运用能力[93.0%(119/128)],锻炼查阅资料能力[96.1%(123/128)],并能促进学生间交流协作和相互学习[89.8%(115/128)],75.8%(97/128)的学生愿意将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应用到其他的课程。该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提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 标签: 医学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以学生为主体 主题报告 "双声道"教学 互动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翻转"式微课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步教学的口腔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教师通过"课前—课堂—课后"连环设计对实验组进行"翻转"式微课教学,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授课。教学结束后,通过自主学习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翻转"式微课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引领他们进入医学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中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结论"翻转课堂"和"微课"的结合对于促进课程教育方式转型、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翻转"式微课 自主学习 医学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学科,也是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其内容微观、抽象,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庞杂,该课程的教学也存在较多困难。为了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从2016年开始,甘肃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核心病例问题,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资源整合小组讨论的方法挖掘课程内在联系,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尝试问导式四步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问导式四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学生课程成绩良好,对该教学方法也有较高的评价。

  • 标签: 教学 问导式四步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及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过程中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77例病原学确诊的2019-nCoV感染患儿的肝生化指标资料,分析其异常特征及危险因素。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77例2019-nCoV感染患儿中,男44例(57.1%),女33例(42.9%),中位年龄10岁。无症状感染27例(35.1%),轻型28例(36.4%),普通型22例(28.6%)。7例接受羟氯喹治疗。75例无基础疾病,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例(1.5%,在使用羟氯喹过程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7例(10.3%),碱性磷酸酶升高7例(28%),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肺炎组与非肺炎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组与正常组间肝生化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例基础疾病为胆道闭锁患儿,2019-nCoV感染后肝损伤无加重。1例基础疾病为癫痫,未出现肝生化异常。结论儿童及青少年2019-nCoV感染病例临床症状轻,肝损伤发生率低。2019-nCoV感染患儿的肝生化异常可能与其基础疾病及抗病毒治疗药物使用也相关。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肝生化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海地区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初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4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线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按照病情分为轻症(轻型及普通型)和重症(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两组,描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基线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结果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重症患者26例(8%),发病天数中位数为5 d,20例患者HBsAg阳性(6.2%),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为脂肪肝患者70例(21.6%)。324例患者基线丙氨酸转氨酶(27.86±20.02)U/L,天冬氨酸转氨酶(29.33±21.02)U/L,碱性磷酸酶(59.93±18.96)U/L,γ-谷氨酰转移酶(39.00±54.44)U/L,总胆红素(9.46±4.58)μmol/L,白蛋白(40.64±4.13)g/L,国际标准化比值1.02±0.10,其中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值上限(ULN)占15.7%(51/324),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 ULN占10.5%(34/324),碱性磷酸酶> ULN占1.2%(4/324),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 ULN占0.9%(3/324),国际标准化比值> ULN比例最低为0.6%(2/324)。重症组与轻症组相比丙氨酸转氨酶(21.5 U/L比26.0 U/L,P = 0.093)、碱性磷酸酶(57 U/L比59 U/L,P = 0.674)、γ-谷氨酰转移酶(24 U/L比28 U/L,P = 0.1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天冬氨酸转氨酶(23 U/L比34 U/L,P < 0.01),总胆红素(10.75 μmol/L比8.05 μmol/L,P < 0.01)、白蛋白[(35.79±4.75) g/L比(41.07±3.80)g/L,P < 0.01]、国际标准化比值(1.00比1.04,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地区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基线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比例较低且肝损伤程度轻,胆管细胞损伤少见。

  • 标签: 生物化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CoV-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生的实验兴趣度和教学反馈。结果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分析及综合考核成绩分别为(96.23±2.37)分、(95.01±1.83)分、(94.88±1.74)分、(94.30±2.27)分。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实验兴趣度为98.5%(64/65),且90%以上学生表示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结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 效果
  • 简介:摘要汤腾汉(1900—1988)是中国著名药物化家。他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省,在柏林大学哲学系药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山东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华西协合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从事药学化学和化工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国早期对中药进行生药研究、化学研究及药理研究的学者之一。同时,他长期兼任药厂职务,指导药品的实际生产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组织领导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防化学毒剂研究。此外,汤腾汉的贡献还体现在药典编写、教材编审、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对汤腾汉一生的工作进行详细考察,分析汤腾汉的工作在中国化学史、药学史上的贡献及意义,能够体现出以汤腾汉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

  • 标签: 汤腾汉 药学 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一线接受生物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情况,探索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间南京鼓楼医院一线治疗接受生物疗的30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资料。30例均采用替莫唑胺或达卡巴嗪联合顺铂方案的化疗,并序贯IL-2、GM-CSF和IFN-α细胞因子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信息,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9例进展。客观缓解率20%,疾病控制率7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3.0个月。脑转移(P=0.003)、肺转移(P=0.007)、高乳酸脱氢酶水平(P=0.000 2)和BRAF突变(P=0.001)为一线接受生物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不良因素。STMN1突变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生物疗的无进展生存的不良预后因子(P=0.002), MYC突变为总生存的不良预后因子(P=0.001)。结论对于不适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生物疗将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而脑转移、肺转移、高乳酸脱氢酶水平、BRAF突变是一线接受生物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黑色素瘤/生物疗法 黑色素瘤/化学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抗菌药物专题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8至2019年至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名药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分为实验组(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和对照组(拟从事药品调剂工作)。实验组50人,在按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同时给予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50人,仅按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两组学员客观题考试总成绩及各单项成绩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员案例分析题考试总成绩及单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结合CBL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实习生在抗菌药物专题中的教学质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案例教学 药学专业实习生 抗菌药物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临床药学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成为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新疆医科大学注重在教学早期阶段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针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在国内首次开设“初级临床实践”课程,力求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临床药学专业认知和职业定位,便于学生合理规划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本研究分别从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培养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临床药学教育改革,促进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学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药学 教育技术 药学研究 初级临床实践 课程
  • 简介:摘要将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障纳入培养体系是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本文以提升药学专业研究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为目标,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71名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时间节点进行问卷调查识别其心理问题,并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包含研究生心理委员、研究生管理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简称保障体系)建设路径,并初步评估保障体系建设1年的成效。结果显示,保障体系可早期识别药学专业研究生潜在心理问题,合计检出潜在心理问题研究生10人。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活动有效预防了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合计缓解同侪矛盾1例、导学矛盾3例、学业焦虑6例。保障体系建立后,1年内研究生无退学(前一年度有1例)和转导师(前一年度有2例)情况发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及其实践经验可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识别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学 研究生 心理健康 培养体系 保障体系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改革及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促进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 实验 考核
  • 简介:摘要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实际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中。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知识点分割孤立、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的问题,自2017年起,空军军医大学在2016~2019级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76名学生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包括增设教学模块、精选实验项目、细化教学实施流程、优化考核指标,通过实验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学生实验成绩为(91.11±2.04)分,优秀率达到81.6%(62/76)。100.0%(76/76)的学生非常喜欢或喜欢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并认为通过项目驱动型实验自身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89.5%(68/76)的学生认为项目驱动型实验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78.9%(60/76)的学生认为对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100.0%(76/76)的学生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解决或部分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知识点相互孤立、课程间逻辑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认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标签: 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 实验教学 医工融合 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