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吊带松解术治疗阴道吊带手术(MUS)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MUS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12例,患者年龄47~73(61.3±8.2)岁。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并对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吊带手术发展至出现排尿困难时间最短为术后2个月,最长为术后7个月,平均(3.8±1.8)个月,术后吊带松解时间最短为术后5个月,最长为术后24个月,平均(12.3±6.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吊带松解手术后排尿困难症状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尿流率术前:9.3(3.7,13.2)ml/s,术后:21.5(15.7,34.2)ml/s,P=0.004;残余尿量术前:315(200,377)ml,术后:0(0,80)ml,P<0.001,统计学评价均有显著改善;ICI-Q-SF术前:0(0,5)分,术后:4(0,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结论吊带松解术治疗MUS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排尿困难 吊带松解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阴道脱垂的早产儿。该患儿因哭闹后出现会阴肿物就诊,诊断为阴道脱垂,不伴神经发育缺陷。保守治疗3个月,待营养改善后即恢复正常。由本例认为,对早产特别是伴营养不良的患儿,腹压增高时要注意生殖器脱垂,且需除外是否伴有神经发育缺陷。

  • 标签: 子宫脱垂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尿道憩室(UD)和阴道囊肿的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UD患者(UD组)、3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阴道囊肿患者(阴道囊肿组)的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分析总结两者鉴别诊断要点。结果UD组与阴道囊肿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例(66.7%)女性UD患者有泌尿系症状,5例(16.7%)阴道囊肿患者有泌尿系症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83.3%)女性UD病灶位于盆底中上部,23例(76.7%)阴道囊肿病灶位于盆底中下部,两者病灶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图像特征方面,UD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包绕尿道,边界不清,囊厚度>0.1 cm,内壁不光滑伴钙化,内部可见分隔,部分可见与尿道相通,周边血流信号丰富;阴道囊肿多呈类圆形,不包绕尿道,边界清,薄光滑,内部分隔较少见,不与尿道相通,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内部透声是否良好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泌尿系症状、病灶的位置、超声特征(形态、是否包绕尿道、边界、囊厚度、内壁钙化、内部分隔、是否与尿道相通、血流分布)可作为鉴别UD与阴道囊肿的参考依据,病灶内部透声是否良好不能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尿道憩室 阴道壁囊肿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阴道、后壁联合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60,采用新式阴道、后壁联合修补术)及对照组(n=60,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传统阴道、后壁修补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YX-P-2020-023-0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POP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产次、绝经者比例及POP脱垂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POP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8.0±30.6) min、(24.7±36.0) mL、(7.3±2.1) d、(4.6±1.4) d及(10 727±1 812)元,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118.0±33.4) min、(56.7±43.8) mL、(9.8±2.3) d、(6.4±1.6) d及(26 318±3 890)元,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0、4.372、6.218、6.558、28.138,均为P<0.001)。2组POP患者术后3、6、12个月复发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阴道、后壁联合修补术在不增加POP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基础上,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且易于操作,适宜推广。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改良 腹腔镜 治疗应用 保留子宫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髋臼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21~80岁[(49.6±13.7)岁]。柱骨折31例,骨折6例,柱伴骨折2例。22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17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依照Matta评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50个月[(32.4±10.5)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152.1±47.5)min,术中出血量为(497.7±160.7)ml,均低于B组的(192.1±58.2)min、(638.2±166.3)ml(P<0.05)。A组骨折Matta评分复位优良率为86%(19/22),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18/22),B组分别为82%(14/17)、77%(13/17)(P均>0.05)。术后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闭孔神经损伤1例;B组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2),B组为29%(5/17)(P>0.05)。结论对于髋臼柱/骨折,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内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改良Stoppa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该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急性及下心肌梗死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其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近段,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处之前的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痉挛导致的心肌梗死。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运重建后右室功能及影响右心功能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42例,患者均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处理罪犯血管,根据术后超声心动图情况分为右室功能正常组和右室功能减退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右室功能正常组82例,右室功能减退组60例,两组性别构成、左回旋支(LCX)病变、PCI后造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7.47、4.90,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整体室运动评分指数(WMSI)分别为(33.5±3.6)mm、(50.6±2.5)mm、(1.86±0.23),右室减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6±5.3)mm、(51.7±4.0)mm、(2.07±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2.01、6.61,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右室减退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CX中远段病变、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是急性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急性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进行评价,LCX中远段、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易出现右室功能减退。

  • 标签: 心肌梗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 心室功能,右 每搏输出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劳力性胸痛入中日友好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严重狭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患者即刻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再次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血流正常,但右心室支闭塞,诊断为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2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2组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年的复发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3~7 d,2组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3、7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等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6.67%、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情况,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子宫脱垂 阴道壁膨出 阴式子宫切除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用药,分为美托洛尔组189例(治疗过程中β受体阻滞剂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艾司洛尔组104例(先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后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临床指标、Gensini评分和Killip分级、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后7 d和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结果艾司洛尔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艾司洛尔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N-末端脑钠肽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罪犯血管Gensini评分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治疗7 d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艾司洛尔组高于美托洛尔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艾司洛尔组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艾司洛尔组的术后发作室速、休克和死亡例数少于美托洛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评估后应用艾司洛尔静脉泵入,对患者的心肌损伤、肝功能以及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中青年 艾司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女性子宫瘢痕下段厚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于妊娠32周、34周、36周和38周进行经腹超声检测和经阴道超声检测,比较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对于患者子宫下段瘢痕显影率情况,分析不同瘢痕愈合分级患者子宫瘢痕下段厚度差异及随妊娠周期增加的变化情况,跟踪患者分娩结局,统计不同瘢痕愈合分级患者分娩方式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情况差异,记录分娩过程中和产后24 h内出血量。结果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测对于剖宫后再次妊娠女性子宫瘢痕显影率(100.00%,180/180)显著高于腹部超声(58.89%,106/180)和阴道超声(91.11%,164/180)单独检测水平(χ2=93.147、16.744,均P<0.001);各瘢痕愈合分级患者不同妊娠周期的子宫瘢痕下段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716~69.247,均P<0.001),各瘢痕愈合分级组组内不同妊娠周期之间的子宫瘢痕下段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65~24.361,均P<0.001),各组患者子宫瘢痕下段厚度超声检测数值均随妊娠周期的延长而降低(t=5.726~18.051,均P<0.001);各瘢痕愈合分级患者分娩方式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669、8.312,均P<0.001);各瘢痕愈合分级患者组之间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及产后24 h内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35、27.174,均P<0.001)。结论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测可提高子宫瘢痕显影率,检测子宫瘢痕下段厚度有助于指导剖宫后再次妊娠女性选择合理分娩方式,并指导医师及时采取预防分娩风险的措施。

  • 标签: 妊娠末期 剖宫产术 瘢痕 超声检查 子宫监测 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右下胸Castleman病患者的CT及MRI表现。患者男,34岁,因CT体检发现右下胸肿块入院。CT表现为右下胸胸膜外间隙孤立性软组织肿块,内见斑点及分支样钙化,增强扫描呈富血供强化,并可见腹主动脉分支供血。MRI表现为T1WI相对胸软组织呈等、略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边缘见迂曲流空血管,弥散轻度受限,增强模式同CT,内见裂隙状低信号区延迟强化。病理诊断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astleman病
  • 简介:摘要心肌内血肿是指心肌出血或冠状动脉破裂引起的血液在心肌内(心外膜下)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该疾病本身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国内外文献偶有报道,但严重的心肌内血肿可导致心脏破裂或压塞而危及生命,需要临床医师对其发病原因、分类、诊断及治疗加强认识。

  • 标签: 心肌壁内血肿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副乳头是副乳房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可含有或不含乳晕和乳腺组织。男性副乳头的发生相对少见,它不仅影响外观,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发生癌变。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门诊收治1例成年男性胸副乳头,手术行病变皮肤及其下组织根治性切除。病理检查显示病变组织内见毛囊皮脂腺单位,未见乳腺实质组织。术后13个月随访,术区皮肤平整,伴部分色素沉着,未见复发,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乳房 副乳头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无复流(NR)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4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合并无复流的急性STEMI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应用IABP治疗与否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血浆肌钙蛋白I(TNI)浓度和氨基末端脑钠肽体(NT-proBNP)浓度,术后7 d、3、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7天的血浆TNI浓度及NT-proBN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6个月的LV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合并无复流的急性STEMI患者应用IABP治疗能有效促进心功能改善,并降低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博 无复流现象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无复流(NR)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4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合并无复流的急性STEMI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应用IABP治疗与否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血浆肌钙蛋白I(TNI)浓度和氨基末端脑钠肽体(NT-proBNP)浓度,术后7 d、3、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7天的血浆TNI浓度及NT-proBN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6个月的LV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合并无复流的急性STEMI患者应用IABP治疗能有效促进心功能改善,并降低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博 无复流现象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复发(ICWR)患者的照射野及剂量选择,同时分析胸再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8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医科院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201例,患者术后均未行辅助放疗。胸复发后48例(73.6%)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55例(77.1%)患者接受放疗。无进展生存(PFS)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法。胸再复发的计算采用竞争风险模型和Gray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F&G回归法。结果复发后中位随访时间92.8个月,5年PFS率为23.2%,5年胸再复发率为35.7%。多因素分析显示联合手术+放疗和复发间隔时间>12个月患者有较低的胸再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48个月、联合局部+全身治疗及联合手术+放疗的患者有较高PFS率。155例患者ICWR后接受胸放疗,全胸照射+局部补量比全胸照射可以改善首次胸复发后的5年PFS率(34.0%∶15.4%,P=0.004)。胸放疗剂量(≤60 Gy∶>60 Gy)对胸再复发率及PFS率无明显影响(P>0.05)。53例未手术患者胸瘤床剂量≤60 Gy和>60 Gy的5年PFS率分别为9.1%和20.5%(P=0.06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局部放疗建议包括全胸照射+局部补量,复发灶剂量需加至60 Gy,对未行手术切除者需>60 Gy。ICWR患者仍有较高的胸再复发风险,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胸壁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5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成功阴道分娩者纳入顺产组475例,将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助产手术者纳入助产组92例(产钳助产59例、胎头吸引助产33例),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以及不同助产方式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助产组高龄产妇29例(31.52%),顺产组89例(18.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01);助产组住院时间(2.80±0.73)d,顺产组(2.04±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2)助产组产后出血量(316.16±483.67)ml,产后出血率5.43%,顺产组产后出血量(201.38±144.43)ml,产后出血率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 χ2=7.05,P=0.008);两组其他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助产方式之间相比,产钳组出胎时间(10.36±1.75)min,胎吸引产组出胎时间(12.12±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1)。产钳组住院时间为(2.95±0.71)d,胎吸引产组为(2.55±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两种助产方式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助产可能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但未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产程中应根据母胎情况选择恰当的助产方式。

  • 标签: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 阴道助产术 子宫破裂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先天性阴道闭锁是梗阻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一种,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阴道下段闭锁)、Ⅱ型(阴道完全闭锁),将阴道闭锁长度≥3 cm定为Ⅰ型高位阴道闭锁。Ⅰ型阴道闭锁的传统术式为阴道闭锁切开成形术,术后狭窄、再手术率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阴道球囊牵拉术+二期阴道闭锁切开成形术成功治疗两例Ⅰ型高位阴道闭锁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术后随访6个月,经血流出通畅,无狭窄,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Ⅰ型高位阴道闭锁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