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DJ-1基因在肺鳞癌细胞HTB-182中的表达,采用串联亲和纯化质谱(TAP-MS)技术寻找DJ-1在HTB-182细胞系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构建靶向DJ-1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HTB-182细胞(DJ-1 siRNA组),并设立慢病毒载体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J-1蛋白表达水平,建立内源性的DJ-1蛋白表达沉默的si-DJ-1-HTB-182细胞。设计DJ-1的特异性引物,构建带有链霉素结合肽标签(SBP)、钙调蛋白结合肽标签(CBP)的DJ-1表达质粒pNTAP-DJ-1,用脂质体稳定转染细胞系DJ-1 siRNA HTB-182,G418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进行验证,TAP-MS技术寻找DJ-1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DJ-1 siRNA干扰组中DJ-1的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空质粒(NC)组和空白对照(BC)组(P<0.05);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pNTAP-DJ-1质粒的HTB-182细胞系;TAP-MS筛选到DJ-1相互作用的三个蛋白质:细胞角蛋白1(Keratin 1)、细胞角蛋白10(Keratin 10)和NADPH氧化酶活化蛋白P47(P47 Px)。结论Keratin 1、Keratin 10和P47 Px可能是DJ-1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

  • 标签: HTB-182细胞 基因,DJ-1 相互作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DJ-1基因在肺鳞癌细胞HTB-182中的表达,采用串联亲和纯化质谱(TAP-MS)技术寻找DJ-1在HTB-182细胞系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构建靶向DJ-1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HTB-182细胞(DJ-1 siRNA组),并设立慢病毒载体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J-1蛋白表达水平,建立内源性的DJ-1蛋白表达沉默的si-DJ-1-HTB-182细胞。设计DJ-1的特异性引物,构建带有链霉素结合肽标签(SBP)、钙调蛋白结合肽标签(CBP)的DJ-1表达质粒pNTAP-DJ-1,用脂质体稳定转染细胞系DJ-1 siRNA HTB-182,G418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进行验证,TAP-MS技术寻找DJ-1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DJ-1 siRNA干扰组中DJ-1的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空质粒(NC)组和空白对照(BC)组(P<0.05);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pNTAP-DJ-1质粒的HTB-182细胞系;TAP-MS筛选到DJ-1相互作用的三个蛋白质:细胞角蛋白1(Keratin 1)、细胞角蛋白10(Keratin 10)和NADPH氧化酶活化蛋白P47(P47 Px)。结论Keratin 1、Keratin 10和P47 Px可能是DJ-1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

  • 标签: HTB-182细胞 基因,DJ-1 相互作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DJ-1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11例无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检测主动脉夹层与正常主动脉壁的形态学差异,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主动脉壁中DJ-1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DJ-1表达量与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直径的相关性。结果HE和EVG染色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结构紊乱,炎症细胞广泛浸润,弹性纤维大量断裂且减少;与无主动脉夹层患者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的DJ-1 mRNA水平显著下调(0.31倍,t=2.64,P=0.02),但DJ-1表达量与主动脉直径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J-1 mRNA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其有望成为新型治疗靶点。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DJ-1 氧化性应激
  • 简介:摘要文章对目前在桥梁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的DJ180型公铁两用架桥机的特点和结构组成等进行介绍,分析和研究DJ180型架桥机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用时所表现出的优点,以及在桥梁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且提出了相应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并对未来桥梁施工中架桥机的使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桥梁施工 DJ180型公铁两用架桥机 优缺点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ark7基因编码的DJ-1蛋白对小鼠视神经钳夹损伤(ONC)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7只和116只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ONC 2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和对照组、Park7组、Park7-ONC组、ONC组、绿色荧光蛋白(GFP)-ONC组。ONC 2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小鼠分别于建立ONC模型后2、5、7 d处死取材,进行后续实验。Park7组、Park7-ONC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敲低Park7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1 μl,GFP-ONC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仅带有GFP的rAAV 1 μl;注射后4周观察病毒转染情况。ONC组、Park7-ONC组、GFP-ONC组玻璃体腔注射后23 d,建立ONC模型,建模后5 d取材进行后续实验。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GC平均密度变化;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各组小鼠a波、b波和明视负向反应(phNR)潜伏期及振幅变化和振荡电位(OPs)振幅变化;视动反应(OMR)检测小鼠视敏度;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DJ-1、Bax、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NC 2 d组、ONC 5 d组小鼠视网膜DJ-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10、5.628,P<0.01、<0.05)。病毒转染后4周,Park7组小鼠视网膜RGC层、内丛状层可见强GF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ONC组小鼠视网膜RGC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0,P<0.000 );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视网膜RGC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4,P<0.01 )。随刺激光亮度增加,对照组小鼠暗适应a波、b波潜伏期逐渐缩短,振幅逐渐增大。刺激光亮度3 cd·s/m2,对照组、Park7组、Park7-ONC组、ONC组、GFP-ONC组小鼠暗适应a波、b波潜伏期及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潜伏期:F= 0.503、2.592,P=0.734、0.068;振幅:F= 0.439、1.451,P=0.779、0.247 );与对照组比较,ONC组小鼠Ops、PhNR振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7、12.80,P<0.000、<0.001);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Ops、PhNR振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2、5.062,P<0.05、<0.01);各组小鼠PhNR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7,P=0.287 )。与对照组比较,ONC组小鼠视敏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20,P<0.000 );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视敏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P<0.05 )。Park7组与对照组、Park7-ONC组与ONC组比较,小鼠视网膜中DJ-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0、26.920,P<0.000、<0.000);ONC组与GFP-O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39,P=0.983 )。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视网膜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0、9.710,P<0.05、<0.05);Park7-ONC组Bcl-2/Bax相对表达量比值明显低于O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0,P<0.01 )。结论敲低Park7基因后其编码的蛋白质DJ-1表达下调,加重ONC模型小鼠RGC损伤以及视网膜电生理反应及视功能下降。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电描记术 动物实验 DJ-1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