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对智能(IQ)-SPECT/CT和低能高分辨率(LEHR)- SPECT/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PI)图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的31例确诊或者可疑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49.4±12.01)岁。所有患者同日分别行IQ-SPECT/CT+CTAC及LEHR-SPECT/CT+ CTAC。视觉分析IQ-SPECT/CT CTAC前后图像及手动配位后图像、LEHR-SPECT/CT CTAC前后断层图像;同时比较左心室各个室壁(心尖、前壁、侧壁、间壁、下壁)IQ-SPECT/CT和LEHR-SPECT/CT CTAC前后与重新配位后的放射性摄取值(%)。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①视觉分析:IQ-SPECT/CT与LEHR-SPECT/CT CTAC前图像比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95,P<0.001)。IQ-SPECT/CT CTAC后心肌节段出现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的比例为77%(24/31),远高于LEHR-SPECT/CT CTAC后的23%(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P<0.001)。将MPI与CT图像手动重新配位后,IQ-SPECT/CT左心室心尖的放射性分布为16%(5/31),与LEHR-SPECT/CT的23%(7/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748)。②放射性摄取值(%):IQ-SPECT/CT CTAC前后比较,左心室心尖[(65.71±25.69)%对(58.68±20.39)%]、前壁[(204.23±43.24)%对(184.66±41.22)%]及间壁[(316.19±47.43)%对(270.03±65.33)%]的放射性摄取值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4、4.232、5.473,均P<0.05);LEHR-SPECT/CT CTAC前后比较,左心室前壁[(204.68±41.14)%对[(211.81±35.04)%]、间壁[(319.13±44.90)%对(350.87± 44.24)%]及下壁[(185.48±31.06)%对(228.67±29.45)%]的放射性摄取值显著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1,P =0.019;t=-5.968,P<0.001;t=-11.311,P<0.001)。IQ-SPECT/CT CTAC配位后与IQ-SPECT/CT CTAC前比较,左心室前壁[(212.06±33.59)%对(204.23±43.24)%]、侧壁[(372.84±39.37)%对(355.81±46.79)%]、下壁[(219.13±25.10)%对(191.58±33.06)%]和间壁[(335.00±36.84)%对(316.19±47.43)%]的放射性摄取值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18;t=-2.672,P=0.012;t=-7.632,P<0.001;t=-3.557,P<0.001)。结论LEHR-SPECT/CT CTAC后左心室间壁及下壁的放射性分布得到补偿;而IQ-SPECT/CT CTAC后左心室心尖、前壁及间壁的放射性分布却更加稀疏。在IQ-SPECT/CT采集模式下,CTAC后容易出现矫枉过正,重新手动配位后这种情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衰减校正 心肌灌注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NET632型SPECT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ymbia T16型SPECT/CT在全身骨骼显像中的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Symbia T16型SPECT/CT全身骨骼显像结果为阳性病灶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60.87±12.25)岁。32例患者均使用NET632型SPECT行全身骨骼显像。将两种仪器的显像图像采用图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阳性病灶累及区域和病灶数量。结果Symbia T16型SPECT/CT的图像质量评分为5分的患者有18例、4分的有14例,无3分及以下的患者;NET632型SPECT的图像质量评分为5分的患者有16例、4分的有16例,无3分及以下的患者。Symbia T16型SPECT/CT全身骨显像共发现阳性病灶累及区域数为84个,累及部位为胸部、脊柱、骨盆、四肢和颅骨,病灶数量分别为19、24、20、16、5个;NET632型SPECT在相同位置发现与其数目相等的病灶。结论永新医疗的NET632型SPECT与西门子公司的Symbia T16型SPECT/CT在全身骨骼显像探测病灶方面具有等效性。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像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全身骨骼显像 西门子Symbia T16型 永新医疗NET632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SPECT/CT显像对脑脊液漏(CSFL)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CSFL疑似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4.2±15.1)岁]。患者术前均行99Tcm-DTPA SPECT/CT脑脊液显像、副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和副鼻窦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CSFL的定性、定位诊断效能。结果23例患者中,手术确诊21例为CSFL并明确漏口24个,2例患者术中未见明显CSFL及漏口。99Tcm-DTPA SPECT/CT、MRI、HRCT诊断CSFL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1/21)和95.7%(22/23)、85.7%(18/21)和82.6%(19/23)、76.2%(16/21)和69.6%(16/23);定位漏口的准确性分别为79.2%(19/24)、50.0%(12/24)和45.8%(11/24)。3种影像学检查对CSFL的定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451~3.453,均P>0.05);但99Tcm-DTPA SPECT/CT的定位准确性优于MRI及HRCT(χ2值:4.463,5.689,均P<0.05)。结论99Tcm-DTPA SPECT/CT显像对CSFL具有良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在定位诊断更具有优势,有助于指导手术。

  • 标签: 脑脊液耳漏 脑脊液鼻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五乙酸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结果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95、28.795、4.546,均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5,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2,P=0.003)。结论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99Tc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肿瘤骨转移灶的检出率。

  • 标签: 肿瘤转移 骨盆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样骨瘤全身骨显像(WBS)和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且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70例骨样骨瘤患者(男50例,女20例,年龄4~66岁),分析患者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点。结果WBS联合SPECT/CT显像发现70个病灶,以股骨(37.1%,26/70)和胫骨(35.7%,25/70)病灶多见;56例行三时相骨显像的患者病灶与健侧放射性比值(T/NT)为3.7±1.2。WBS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48个(68.6%,48/70),呈梭形者21个(30.0%,21/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SPECT/CT显像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69个(98.6%,69/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WBS中表现为"双灰度征"的病灶有48个(68.6%,48/70);而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表现为"双灰度征"。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有瘤巢,27个(38.6%,27/70)病灶出现钙化或骨化(即"靶征")。结论骨样骨瘤的典型WBS及SPECT/CT显像征象包括"双灰度征"、瘤巢及"靶征"等,这些征象有助于骨样骨瘤的诊断。

  • 标签: 骨瘤,骨样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 简介:摘要异位甲状旁腺由胚胎发育过程异常导致,通常是持续性或者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原因之一。超声检查联合99Tcm-MIBI SPECT/CT显像是目前异位甲状旁腺首选检查。本文报道1例颈部超声检查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均阴性,11C-胆碱PET/CT提示颌下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甲状旁腺,随访半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上皮样血管肉瘤(EA)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高度恶性骨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发生于股骨的EA病例,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及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全身骨显像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EA的影像学特征。99Tcm-MDP SPECT/CT显像能发现转移灶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 SPEC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间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疑诊前列腺癌的56例患者[年龄(69.8±8.0)岁]资料,所有患者的99Tcm-HYNIC-PSMA SPECT/CT显像均示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n=45)和非前列腺癌组(n=11)。应用xSPECT-QUANT软件对前列腺高摄取区进行定量分析,测SUVmax。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及Spearma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前列腺癌组的SUVmax高于非前列腺癌组(10.79±5.96和3.60±1.27;t=7.43,P<0.001);当SUVmax≥6.46时,AUC为0.887,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3.3%(33/45),特异性为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33/33),阴性预测值为47.8%(11/23),准确性为78.6%(44/56)。前列腺癌SUVmax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632,P<0.001)。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n=29)较Gleason评分≤7分者(n=16)的SUVmax高(z=-3.89,P<0.001);Gleason评分≤7分者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P=0.110),但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P=0.026)。有转移者(n=23)SUVmax高于无转移者(n=22;12.99±5.85和8.50±5.28;t=2.69,P=0.010);当SUVmax≥13.02时,ROC AUC为0.709,诊断前列腺癌转移的灵敏度为56.5%(13/23),特异性为86.4%(19/22),准确性为71.1%(32/45)。结论定量99Tcm-HYNIC-PSMA SPECT/CT显像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可行,SUVmax在诊断前列腺癌、评估恶性程度及预测转移方面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在99Tcm -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HYNIC-PEG4-E[PEG4-c(RGDfK)]2 ,简称3PRGD2 }显像诊断肺部孤立性占位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因肺孤立性占位收住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7例,排除其中未获得病理结果者,最终纳入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37~80(58.4±9.6)岁]。对患者常规行99Tcm-3PRGD2 SPECT/CT显像,全身平面显像以肿瘤/对侧正常肺组织最大放射性计数比值(T/N)≥1.5、断层显像以T/N≥2.0为阳性标准;显像后1 h行胸部薄层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99Tcm-3PRGD2平面及SPECT/CT显像、胸部薄层CT及三者联合诊断肺孤立性占位良恶性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4例肺占位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示恶性51例,良性23例。99Tcm-3PRGD2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胸部薄层CT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1%(24/51)、65.2%(15/23)、52.7%(39/74)、75.0%(24/32)、35.7%(15/42),86.3%(44/51)、47.8%(11/23)、74.3%(55/74)、78.6%(44/56)、11/18和84.3%(43/51)、52.2%(12/23)、74.3%(55/74)、79.6%(43/54)、12/20,三者联合后相应指标分别98.0%(50/51)、73.9%(17/23)、90.5%(67/74)、89.3%(50/56)和17/18。99Tcm-3PRGD2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胸部薄层CT以及三者联合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100、0.250、0.354和0.765(均P<0.001)。结论胸部薄层CT对99Tcm-3PRGD2 SPECT/CT显像诊断肺孤立性占位的良恶性有增益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结果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结论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折,应力性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人血清白蛋白(HSA) SPECT/CT显像对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99Tcm-HSA SPECT/CT检查的55例低蛋白血症患者[男21例,女34例,年龄5~78 (46.7±13.5)岁]的资料,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分别计算动态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对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55例患者中46例临床最终诊断为蛋白丢失性肠病。99Tcm-HSA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对蛋白丢失性肠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30%(42/46)和100%(46/46)、6/9和8/9、87.27%(48/55)和98.18%(54/5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5.73、4.27、5.42,均P<0.05)。结论在99Tcm-HSA平面动态显像基础上,SPECT/CT显像对肠道蛋白丢失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对蛋白丢失性肠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蛋白丢失性肠病 血清白蛋白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眼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分期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5至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行99Tcm-DTPA眼眶SPECT/CT检查的40例双眼发病的TAO患者资料,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分为TAO活动期组(15例)和TAO非活动期组(25例);同时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99Tcm-DTPA眼眶SPECT/CT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SUVmax与CAS的相关性及阅片结果与CAS在评估TAO临床活动性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max对TAO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AS及SUVmax。统计学主要采用Kruskal-Walis H检验、方差分析、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Kappa检验等。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894;P<0.01)。活动期TAO患者SPECT/CT图像可见放射性核素在眼眶组织中异常浓聚、增强,核素摄取明显增高;非活动期TAO患者核素摄取轻度增高;健康志愿者组无明显或仅有轻度的核素摄取。TAO活动期组、TAO非活动期组、对照组SUVmax分别为2.24±0.47、1.57±0.43、0.67±0.2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AO患者的SUVmax与CAS呈线性正相关(r=0.753,P<0.05)。阅片结果与CAS评估患者TAO临床活动性具有一致性(Kappa系数为0.737,P<0.05)。以阅片结果为标准,SUVmax判断TAO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阈值为1.850,灵敏度为86.70%,特异度为76.00%;以CAS结果为标准,SUVmax的AUC为0.853,阈值为1.850,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7.50%。5例患者阅片结果与CAS判断TAO活动性存在不一致,其中2例患者CAS≥3分,但眼眶图像未显示任何炎性反应病变;3例患者的CAS<3分,但眼眶图像显示炎性反应病变。13例SPECT/CT显示为活动期的患者进行了12次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治疗后的CAS[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00(2.00)分,低于治疗前的3.00(1.50)分;治疗后的SUVmax为1.60±0.20,低于治疗前的2.17±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00,t=10.197;均P<0.01)。结论99Tcm-DTPA眼眶SPECT/CT能相对准确地判断TAO患者眼眶炎性反应的状态,可作为评价TAO临床活动性的有益补充,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30-836)

  • 标签: Graves眼病 99m锝五乙酸盐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参考标准 评价研究
  • 作者: 王芳 邵剑波 张永学 吴敏 程春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核医学科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中心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22,武汉市第六医院放射科 43001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SPECT/CT显像对成人上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北京医院109例临床疑诊上尿路感染患者[男14例,女95例,年龄23~85(60.0±14.1)岁]的99Tcm-DMSA肾SPECT/CT显像及临床资料,以临床最终诊断作为诊断标准,分析99Tcm-DMSA肾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并与SPECT显像结果比较;另分析上尿路感染的SPECT/CT影像表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诊断方法间的差异。结果109例患者中99Tcm-DMSA肾SPECT/CT显像诊断上尿路感染91例,其诊断上尿路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6/86)、78.26%(18/23)、94.51%(86/91)、18/18、95.41%(104/109);同机低剂量CT的应用使SPECT/CT显像的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SPECT显像[52.17% (12/23),P=0.014],并有5.81%(5/86)的患者借助于同机CT发现了上尿路感染的病因。29.41%(10/34)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SPECT/CT显像可见典型肾瘢痕征象;剔除典型肾瘢痕患者后,急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2个者分别为11.54%(6/52)和37.50%(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08)。结论99Tcm-DMSA肾SPECT/CT显像对成人上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99Tcm-DMSA肾SPECT显像相比,SPECT/CT显像能有效提高特异性,探查尿路梗阻、结石等上尿路感染病因。

  • 标签: 泌尿道感染 99m锝二巯基丁二酸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灶体积、靶本比及校正方式对99Tcm SPECT/CT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将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中6个不同直径的小球(37、28、22、17、13和10 mm)填充入放射性浓度0.54 MBq/ml的99Tcm与碘克沙醇混合液(含碘量135 mg,占约0.3%),改变罐体放射性浓度形成不同的靶本比(32∶1、16∶1、8∶1、4∶1)。对不同靶本比体模行SPECT/CT,以CT阈值法自动勾画各小球感兴趣体积(VOI)并对图像行定量分析。选择相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参数及校正方式分别定量4种靶本比模型下各小球放射性浓度,并与球内真实放射性活度比较,计算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小球体积、靶本比与定量准确性的关系。对靶本比为32∶1、直径37 mm的小球分别行CT衰减校正(CTAC)+散射校正(SC)+分辨率恢复(RR)、CTAC+SC和CTAC+RR 3种校正方式重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不同校正方式对定量结果及图像对比度的影响。结果小球体积、靶本比与定量准确性呈正相关(r值:0.757和0.409,均P<0.05)。3种校正方式间,小球的定量误差及图像对比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139.665和38.905,均P<0.001),其中CTAC+SC+RR的定量误差小于CTAC+SC[(9.63±8.82)%和(38.89±2.17)%;P<0.001],而与CTAC+RR相近[(8.70±6.64)%;P>0.05];CTAC+RR的定量误差小于CTAC+SC(P<0.001)。CTAC+SC+RR图像对比度高于CTAC+SC[(93.45±0.91)%和(92.41±0.25)%;P<0.001],CTAC+SC图像对比度高于CTAC+RR[(91.37±0.87)%;P<0.001] 。结论小球体积越大、靶本比越高,定量越准确;小球体积与定量准确性的相关性更强;合适的校正方式可明显提高图像对比度及定量的准确性,建议后处理时常规选用CTAC+SC+RR。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模型,结构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99Tcm-联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99Tcm-3PRGD2)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可用于乳腺癌分子显像的一种SPECT示踪剂。99Tcm-3PRGD2 SPECT/CT可用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并进行准确的分期及分子分型,据此进行诊疗方案的选择,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就99Tcm-3PRGD2 SPECT/CT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作出展望。

  • 标签: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整合素αVβ3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RGD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0.08、-10.16,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3、-0.57、-0.13,P值均>0.05)。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 标签: 诊断显像 固定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