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淋巴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多模式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显像经病理确诊或多种影像确诊的99例肾淋巴瘤患者,男69例,女30例,年龄(45±23)岁,年龄范围为3~86岁。检测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尿酸),观察18F-FDG PET/CT表现,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观察同时行增强CT或MRI的患者其强化方式及MRI信号特征。结果10例患者肌酐升高(117~389 μmol/L);17例患者尿素升高(8.40~50.35 μmol/L);15例患者尿酸升高(441~1 044 μmol/L)。多结节型,共35例,SUVmax为14.92±8.69。单结节型,共22例,SUVmax为12.25±5.78。腹膜后浸润型,共12例,SUVmax为16.53±8.01。肾周型,共5例,SUVmax为11.16±3.54。肾窦型,共3例,SUVmax为9.57±4.45。弥漫浸润型,共17例,SUVmax为10.04±5.44。混合存在,共5例,SUVmax为14.32±6.92。肾淋巴瘤不同分型之间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0例患者同时行增强CT,5例行MRI,增强CT均表现为无或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密度均匀,6例伴轻微坏死或囊变,6例增强CT未能检出肾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等或者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显著高信号,病灶均检出。结论肾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灵敏度高,在其诊断、分期评价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是乳腺影像检查的新技术之一,其在注射碘对比剂后可获得常规乳腺X线摄影图像和双能量减影图像,并同时反映乳腺病变的解剖学特点和血供情况。相较于乳腺MRI,CEM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耐受度高、阅片相对简单等优势,但亦存在碘对比剂安全问题等固有技术局限。近年来,随着CEM研究数量增加,其在乳腺癌诊断、术前分期、疗效评估乃至筛查等多个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潜力被逐步认可。本文拟对CEM技术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

  • 标签: 乳房X线摄影术 新技术
  • 简介:摘要数字X线摄影系统已在临床使用二十多年,其影像探测器的动态范围宽,影像密度分辨力高,后处理技术对影像质量影响显著。既往发布的数字X线摄影检查规范和专家共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为进一步规范X线摄影检查,合理选择适宜的摄影参数和后处理技术,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北京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联合,组织业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从诊断学要求、体位显示要求、成像技术要求、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或典型值4个方面对临床实践中较为常用的胸部正侧位、颈椎正侧位、腰椎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肘关节正侧位和腹部立位的数字X线摄影检查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放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质量控制 数字X线摄影 影像质量 诊断参考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digital X-ray mammography ,DMG)判读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一些病灶的判读缺乏病理实证措施。该研究以MRI为参照,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的DMG阅片对比分析,比较DMG与MRI对乳腺病变检出及分类定性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316例接受乳腺MRI和DMG检查的病例,以DMG独立的BI-RADS分类作为DMG的前瞻性诊断(the prospective BI-RADS categorization of DMG,pDMG),以受MRI辅助的BI-RADS分类作为回顾性诊断(the retrospective BI-RADS categorization of DMG,rDMG),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DMG判读的一致性和与MRI的差别。结果pDMG和rDMG对病灶的BI-RADS分类(Ⅱ~Ⅳ)的一致性为69.66% (163/234),Spearman相关系数r=0.813 ,P <0.05 ;pDMG和MRI对病灶Ⅱ~Ⅴ分类评价的一致性为36.41% (79/217),Spearman相关系数r=0.435 ,P<0.05。rDMG和MRI对病灶Ⅱ~Ⅴ分类评价的一致性为44.22% (134/303),Spearman相关系数r=0.546,P<0.05;以MRI报告的病灶数量为参照,pDMG的检出率66.42% (269/405),rDMG检出率74.81% (303/405)。DMG表现为钙化、肿块、不对称密度的病灶与MRI的肿块、非肿块强化和BPE等不构成对应关系。结论DMG判读具有较大的个体间差异,MRI和DMG在病灶的检出数量和分类诊断都缺乏很好的一致性,其影像表现也缺乏一一对应的关系。

  • 标签: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97,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87,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近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新兴的乳腺成像方法,其将乳腺X线摄影与对比增强成像相结合,既可以显示乳腺钙化、腺体结构等情况,又能通过增强扫描反映病变血供情况,在乳腺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疾病 对比增强 乳腺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MRI征象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高危病变,且活检前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的230例患者。分析乳腺病变X线摄影及MRI征象,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升级组与未升级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乳腺X线和MRI对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率的诊断效能,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47例在后续再手术中升级为恶性病变,升级率为20.4%(47/230)。未升级组与升级组乳腺高危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灶最大径以及绝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升级组和升级组患者间的乳腺X线摄影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征象和MRI背景实质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评估高危病变升级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913,MRI诊断优于乳腺X线摄影(Z=6.919,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中重度背景强化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正相关因素,已绝经、MRI诊断阴性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负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以及MRI背景实质强化是预测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MRI对高危病变升级的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年龄越大,MRI背景实质强化中重度可提示高危病变的恶性升级。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危病变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XMG)、超声(US)和MRI在导管原位癌(DCIS)检出与定性诊断的效能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术前行US和(或)XMG和(或)MRI检查的241例女性乳腺DCIS连续患者。189例接受US检查,61例接受XMG检查,159例接受MRI检查,其中32例同时进行了US、XMG和MRI 3种检查。所有病灶均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计算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并评价诊断效能,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3种检查方法灵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XMG、US和MRI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5.9%(29/44)、71.6%(101/141)和91.2%(14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4.034,P<0.001)。XMG受腺体组织类型及病变特点影响易低估或漏诊,而对非肿块型病变的不敏感是US低估或漏诊的主要原因;MRI低估患者14例中,5例由XMG和(或)US诊断为BI-RADS 4类及以上,低估主要原因是DCIS伴发腺瘤等良性病变。结论MRI诊断DCIS灵敏度高于XMG和US,假阴性漏诊少,XMG和US的假阴性率不可忽视。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规范的影像学评估贯穿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治疗前基线影像明确病变范围、治疗中疗效评估及治疗后残存病灶评估等。目前新辅助治疗最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包括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本文主要对乳腺X线摄影及其延伸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钼靶X线摄影与MRI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治疗的4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必要时行乳腺钼靶及MRI检查,观察3种影像诊断的检出率。结果由超声检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36例(36/40),检出率为90.00%;钼靶检出导管内原位癌13例(13/21),检出率为61.90%;MRI检出导管内原位癌14例(14/15),检出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三者联合使用时,对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100.00%(40/40)。结论超声及钼靶对导管内原位癌诊断的敏感性一般,通过超声、钼靶X线摄影与MRI联合应用,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超声 钼靶 MRI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术中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假斜位片拍摄时旋转角度的验证标准,结合其解剖学基础,分析其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6月— 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关节病区所收治的219例股髋撞击征患者(男102例、女117例,年龄18 ~ 46岁)的CT扫描数据,建立假斜位拍摄时的骨盆旋转标准化数学模型,对健侧和患侧股骨头直径(Φ)、实际双侧股骨头间距离(AFHD)、双侧股骨头间投影距离(PFHD)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公式计算。分别以PFHD/Φ为0.67~1和1~2为校正标准,观察骨盆旋转和骨盆解剖特点对假斜位片拍摄的影响。结果当骨盆冠状面与底片成65°角时,本组219例患者CT影像测量结果为:股骨头直径(4.37±0.43)cm,PFHD(3.79±0.30)cm,AFHD(18.70±3.15)cm,PFHD/Φ 0.87±0.15,AFHD/Φ 4.40±0.98。219例患者同性别组内左右两侧股骨头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左、右侧股骨头直径均大于女性,女性PFHD、AFHD、PFHD/Φ及AFHD/Φ值均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当以PFHD作为假斜位片拍摄时旋转角度的验证标准时,按照Lequesne的标准,PFHD/Φ的取值在0.67~1时,骨盆与底片盒成角的范围是60°~70°,其中成角为60°、65°和70°的样本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0.59%(67/219)、57.53%(126/219)和19.63%(43/219);当以PFHD/Φ的取值为1~2作为验证标准时,骨盆与底片盒成角的范围是45°~65°,其中成角为45°、50°、55°、60°和65°的样本分别占样本总数的85.39%(187/219)、100%(219/219)、100%(219/219)、71.23(156/219)和4.11%(9/219)。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知PFHD/Φ的取值满足公式FHD/Φ=ncos 65°/2-1。结论拍摄假斜位片时,以PFHD/Φ作为验证标准,如果PFHD/Φ取值大于1,则n需要取值大于9.52,即解剖上需满足AFHD大于9个股骨头半径;而如果PFHD/Φ要取值为2,则n需要取值为13.89,即解剖上需满足AFHD大于13个股骨头半径。故根据人类骨盆AFHD的平均值来判断,Lequesne将PFHD/Φ的取值范围定为0.67~1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一定误差;而将PFHD/Φ的取值范围定为1~2的验证标准缺乏合理的解剖学依据。

  • 标签: 骨盆测量 髋关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股髋撞击征 影像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脊柱及下肢立位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DR)图像与经neoimaging(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后图像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6-12月经脊柱胸腰椎包括髋关节及下肢全长拼接站立位DR检查的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常规DR图像为处理前图像,采用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后的图像为处理后图像,比较两者图像的质量。结果DR图像质量Ⅰ级91.41%(149/163)、Ⅱ级8.59%(14/163),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后图像质量Ⅰ级93.87%(153/163)、Ⅱ级6.14%(10/163),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前、后的DR图像质量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0,P=0.001)。结论采用NE图像拼接软件可不再受设备限制而对常规脊柱及下肢立位DR图像进行无缝拼接处理,以此能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该研究有创新性。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数字减影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图像增强 脊柱 下肢 站立位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中减影图像灰度值(GV)测量对乳腺钙化病变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因乳腺X线摄影检出以钙化为唯一可疑征象而接受CESM检查的连续性病例95例,均为女性,年龄34~76(48±7)岁。患者均接受头尾(CC)位及内外斜(MLO)位CESM。2名医师根据目标钙化剪影图像上有无强化作出良、恶性主观判断。另由2名医师在减影图像上分别测量MLO及CC位的钙化病变区GV,并以乳腺腺体、胸大肌、皮下脂肪等区域作为背景实质测量GV,计算病灶/背景灰度差值(DGV)及病灶/背景灰度差值比(DRGV)。以变异系数评价GV稳定性,以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测量的一致性;以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与恶性钙化不同区域GV值的差异;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V鉴别钙化良性与恶性效能。诊断效能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纳入的95例患者中共97个钙化,其中良性62个,恶性35个。2名医师测量MLO及CC位钙化病变区GV值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较高。恶性钙化病变区GV、DGV、DRGV均高于良性钙化(P<0.05)。MLO位和CC位钙化区域GV鉴别诊断良性与恶性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99、0.843,以CC位钙化区域GV=2015.5为阈值,其诊断准确度为76.8%,与有一定CESM阅片经验的医师主观判断的准确度(82.1%,7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SM减影图像上进行钙化区域的GV测量可帮助鉴别乳腺钙化的良性与恶性,尤其CC位测量的诊断准确度高。

  • 标签: 乳房X线摄影术 钙化 对比剂 灰度值
  • 作者: 陈利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骨科拍片是骨科临床上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骨科拍片用于检查患者骨骼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骨骼和关节疾病。患有骨折、骨裂、骨折愈合不良等骨骼损伤的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骨髓瘤、骨肿瘤等骨骼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患有关节炎、滑膜炎、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患者,需要接受骨科拍片。城镇居民在接受健康体检、职业体检时,也可以接受骨科拍片,以检查骨骼和关节的健康状况。骨科拍片可以使用X线或CT扫描、MRI等技术来生成影像。那么,这三种影像学技术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向您进行介绍。

  • 标签: 骨科拍片;X线;CT;MRI
  • 作者: 唐袁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广汉骨科医院,四川广汉618300
  • 简介:人们在身体不舒服时就医治疗,医生会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例如心电图、胸片、彩超等。在进行骨科疾病检查时,更少不了影像检查的辅助。其中主要分为三类,X线检查、CT检查与MRI检查,都是骨科疾病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患者会觉得一些检查是在重复,不但浪费了钱还让患者遭受没有必要的痛苦。要了解这三种检查的针对性完全不同,之间也不能互相替代,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 标签: X线;CT;MRI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对放射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在DBT上表现为放射状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患者(共78个病灶)的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78个病变分为良性放射状病变(46个)和恶性放射状病变(32个),对其DBT表现特征进行对比。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在DBT上对两组放射状病变轮辐状结构、中心密度、整体大小、中心大小及周围毛刺长度方面进行对比。结果DM、DBT对78个放射状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9.0%(46/78)、100%(7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5.2%(30/46)、74.4%(5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BT诊断恶性放射状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64.3%(18/28)、84.4%(27/32);特异度分别为66.7%(12/18)、67.4%(31/46);误诊率分别为33.3%(6/18)、32.6%(15/46),漏诊率分别为35.7%(10/28)、15.6%(5/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上良恶性放射状病变的病灶整体大小[分别为18.0(14.9,29.2)mm、26.5(20.2,34.9)mm]、中心大小[分别为(3.5(2.5,4.5)mm、4.5(3.5,5.5)mm)及周围毛刺长度[分别为(11±6)mm、(13±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中心大小5 mm为截点,良恶性放射状病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整体大小2 cm为截点,良恶性放射状病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能提高放射状病变的检出及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医师手术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术 放射状病变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台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机质量控制验收检测的结果,评价其应用质量现状,并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医疗机构新安装的17种型号(共19台)DR,根据《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7)和《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21-2017)对其通用检测项目(如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等)和专用检测项目(如暗噪声、极限空间分辨力和低对比度细节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受检DR机的专用检测指标除暗噪声、探测器剂量指示、极限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细节、自动曝光控制(AEC)灵敏度和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建立基线值外,其余的验收检测结果均满足WS 76-2017和WS 521-2017的要求。通用检测项目结果:60 kV和80 kV的管电压指示的偏离为-3.61%~2.71%,100、117、120和121 kV的管电压指示的偏离为-2.9~4.9 kV;输出量重复性范围为0.0290%~1.4700%;80 kV和81 kV对应的有用线束半值层为2.5~5.9 mm Al,在设置时间≥100 ms和<100 m时,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分别为-5.19%~2.40%和-7.15%~2.80%。专用检测项目结果:成像中均不存在残影和伪影;暗噪声检测建立的基线值为14.2~5262.0;探测器剂量指示建立的基线值为188~ 60 280;AEC灵敏度的基线值为0.67~6.90 mAs;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的基线值为2.20~ 6.69 μGy;响应均匀性为0.11 %~4.70%;测距误差为-0.40%~1.45%;AEC电离室之间的一致性为-8.70%~5.15%;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极限空间分辨力分别为2.2~3.7 lp/mm和2.2~3.4 lp/mm ;信号传递特性的拟合公式的决定系数均>0.98。结论DR机质量控制验收检测的结果符合WS 76-2017和WS 521-2017的要求;清楚、完整的检测条件和验收检测结果可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 验收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基于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乳腺X线摄影(MMG)及磁共振成像(MRI)的乳腺影像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86例(病灶数96个)。患者均接受ABVS、MMG及MRI三项检查,以BI-RADS分类(第5版)对肿块进行评估及分类。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进而评价不同检查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结果病理学结果证实,96个病灶中,良性54个(56.25%),直径0.6~4.7(1.8±0.84)cm;恶性42个(43.75%),直径0.7~6.3(2.2±1.18)cm。ABVS敏感度高于MMG(P<0.05),MRI敏感度高于MMG(P<0.05),而ABVS及MRI敏感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MMG、ABVS、MRI的特异度分别为85.19%、88.89%、90.74%,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ABVS、MRI、MMG的IBI-RADS分类均可鉴别判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三者相比,ABVS、MRI的效能无明显差异,且和MMG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乳腺肿块 自动乳腺容积扫描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乳腺影像和数据系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