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检测根尖X线图像中恒牙邻面龋,为邻面龋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或无保留价值而拔除的人离体恒前磨牙及磨牙160颗(外观完整或邻面龋洞缘位于釉质牙骨质界之上),拍摄根尖X线,进行组织学检测并分级(0级:无龋坏;1级:龋坏达釉质外1/2;2级:龋坏达釉质内1/2;3级:龋坏达釉质牙本质界;4级:龋坏达牙本质外1/2;5级:龋坏达牙本质内1/2)。根据组织学分级将160颗离体牙根尖X线均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各80颗)。由2名评估者参照组织学图像对训练集根尖X线进行龋坏标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由另2名评估者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分别对测试集根尖X线进行邻面龋诊断。以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综合评估肉眼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值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总体诊断准确性。通过查准率-查全率(precision-recall,P-R)曲线综合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龋坏样本的查准查全能力。通过灵敏度(即查全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即查准率)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一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对测试集离体牙根尖X线,肉眼诊断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29(95%CI:0.650~0.808)和0.762(95%CI:0.685~0.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与肉眼诊断的特异度、PPV、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76.7%)显著大于肉眼诊断(59.3%)(P<0.05)。肉眼诊断对恒牙邻面1级龋坏的灵敏度(27%)显著小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77%)(P<0.05)。结论与肉眼相比,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恒牙邻面釉质龋,尤其是局限于釉质内的早期龋坏更灵敏。本项研究建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准确性与评价者肉眼诊断的准确性相似。

  • 标签: 诊断,计算机辅助 龋齿 根尖X线片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后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发生率为7%~44%,良好复位和固定对于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后踝骨折关节面塌陷使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需要精确复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后踝骨折关节面塌陷在术前评估中容易被忽视,导致术前准备不完善甚至漏诊。X线和CT图像是骨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笔者通过比较X线与CT图像判断后踝骨折关节面塌陷的准确性,以期为后踝骨折的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踝损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关节面塌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对诊断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颈椎病患者,分别对患者行X线、CT、MRI诊断,比较3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上述3种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MRI诊断总准确度98.5%与CT 95.2%、X线91.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脊髓型100.0%、神经根型100.0%具有更高准确度(均P<0.05);MRI诊断灵敏度(97.1%)及特异度(98.4%)高于CT(灵敏度81.5%及特异度85.4%)、X线(灵敏度73.5%及特异度87.2%)。结论对颈椎病患者,X线、CT、MRI 3种诊断方法均可选择,总诊断准确度没有明显区别。临床上首先对患者病情应用X线检查,之后对病情使用CT进行接下来的诊断,在对情况不能认定状况下进行MRI诊断,上述诊断方法不仅方便便宜,同时会提高诊断准确度,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所以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X线平片 CT诊断 MRI诊断 颈椎病 准确度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次曝光改良Budin位X线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前倾角(FA)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外科拟行保髋治疗的22例DDH患者,其中男3例、女19例,年龄(25.8±7.2)岁。患者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改良Budin位X线及CT扫描。在改良Budin位X线上测量术前FA值,在CT影像上分别通过Yoshioka法和Suh法测量术前FA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改良Budin位X线测量与CT扫描Yoshioka法和Suh法FA测量值的差异;分析Budin位X线上FA测量结果与CT上两种测量方法所测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改良Budin位X线FA测量值进行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在改良Budin位X线上观察者自身ICC为0.984,观察者间ICC为0.972,均有良好的一致性。改良Budin位X线FA测量值为22.05°±12.29°,CT上Yoshioka法和Suh法FA测量值分别为23.42°±14.64°和24.44°±14.53°,X线测量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3、0.832, 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良Budin位X线测量与CT上Yoshioka法和Suh法两种测量法的测量结果间相关性好(r=0.962、0.972, P值均<0.05)。结论拟接受保髋治疗的DDH患者可以应用单次曝光改良Budin位X线对术前股骨前倾角进行评估。

  • 标签: 髋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股骨前倾角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边胸部X线(简称胸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广东省4家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2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床边胸片影像学资料。重型12例,危重型17例。29例患者中27例进行了床边胸片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1~8 d,复查次数范围为1~15次。分析所有患者床边胸片的影像学表现及随访中的影像学改变。结果29例COVID-19患者床边照片显示病灶分布范围均在3个肺野以上。胸片示实变影19例,多发斑影23例,网格状影12例,条索状影14例,病情严重形成“白肺”者4例,伴有水平裂增厚18例。复查胸片显示病灶增多15例,表现为原病灶范围较前增大,新增病灶5例,密度增高6例,两者均有4例;病灶减少9例,表现为病灶范围缩小,密度减低,8例由斑、实变影为条索影或细网格状影;无明显变化3例,均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并发症有胸腔积液4例,气胸2例,纵隔及皮下气肿1例。结论床边胸片在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的病情评估提供较大的帮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假斜位拍摄时旋转角度的验证标准,结合其解剖学基础,分析其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6月— 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关节病区所收治的219例股髋撞击征患者(男102例、女117例,年龄18 ~ 46岁)的CT扫描数据,建立假斜位拍摄时的骨盆旋转标准化数学模型,对健侧和患侧股骨头直径(Φ)、实际双侧股骨头间距离(AFHD)、双侧股骨头间投影距离(PFHD)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公式计算。分别以PFHD/Φ为0.67~1和1~2为校正标准,观察骨盆旋转和骨盆解剖特点对假斜位拍摄的影响。结果当骨盆冠状面与底片成65°角时,本组219例患者CT影像测量结果为:股骨头直径(4.37±0.43)cm,PFHD(3.79±0.30)cm,AFHD(18.70±3.15)cm,PFHD/Φ 0.87±0.15,AFHD/Φ 4.40±0.98。219例患者同性别组内左右两侧股骨头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左、右侧股骨头直径均大于女性,女性PFHD、AFHD、PFHD/Φ及AFHD/Φ值均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当以PFHD作为假斜位拍摄时旋转角度的验证标准时,按照Lequesne的标准,PFHD/Φ的取值在0.67~1时,骨盆与底片盒成角的范围是60°~70°,其中成角为60°、65°和70°的样本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0.59%(67/219)、57.53%(126/219)和19.63%(43/219);当以PFHD/Φ的取值为1~2作为验证标准时,骨盆与底片盒成角的范围是45°~65°,其中成角为45°、50°、55°、60°和65°的样本分别占样本总数的85.39%(187/219)、100%(219/219)、100%(219/219)、71.23(156/219)和4.11%(9/219)。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知PFHD/Φ的取值满足公式FHD/Φ=ncos 65°/2-1。结论拍摄假斜位片时,以PFHD/Φ作为验证标准,如果PFHD/Φ取值大于1,则n需要取值大于9.52,即解剖上需满足AFHD大于9个股骨头半径;而如果PFHD/Φ要取值为2,则n需要取值为13.89,即解剖上需满足AFHD大于13个股骨头半径。故根据人类骨盆AFHD的平均值来判断,Lequesne将PFHD/Φ的取值范围定为0.67~1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一定误差;而将PFHD/Φ的取值范围定为1~2的验证标准缺乏合理的解剖学依据。

  • 标签: 骨盆测量 髋关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股髋撞击征 影像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的后足力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主设计的Saltzman位拍摄架,分别进行10°、15°、20°、25°、30°后足力线X线拍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比较对照组标准Saltzman位(20°位)X线改良胫骨后足角(THA)测量法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的结果;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对照组THA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负重CT下测量THA结果的差异。观察所有影像学资料在五种投射角度下胫距关节的可见率,并评估改良THA测量方法在不同投照角度的差异。通过改良THA法,测量平足患者的后足外翻角度。结果平足组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组内一致性均为优,改良THA测量法一致性最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928);对照组中改良THA法测量的后足力线角度大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92, P<0.01);改良THA测量结果与负重CT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距关节可见率:对照组10°、15°、20°投射均可见(100%,40/40),25°投射部分可见(70%,28/40),30°位均不可见(0%,0/40);平足组10°投射均可见(100%,40/40),15°、20°投射部分可见(分别为80%、32/40,45%、18/40),25°和30°均不可见(0%,0/40)。对照组的改良THA法测量值在10°、15°、20°投射分别为4.84°±1.81°、4.96°±1.77°、4.9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0, P>0.05);平足组在10°、15°、20°投射均可见18足,其改良THA法测量值分别为13.58°±3.57°、13.62°±3.83°、13.3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7, P>0.05)。结论改良THA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存在较高的组内一致性,可以用于后足力线评估。对于平足患者,基于10°位X线拍摄,采用改良THA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

  • 标签: 扁平足 后足力线 影像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digital X-ray mammography ,DMG)判读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一些病灶的判读缺乏病理实证措施。该研究以MRI为参照,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的DMG阅对比分析,比较DMG与MRI对乳腺病变检出及分类定性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316例接受乳腺MRI和DMG检查的病例,以DMG独立的BI-RADS分类作为DMG的前瞻性诊断(the prospective BI-RADS categorization of DMG,pDMG),以受MRI辅助的BI-RADS分类作为回顾性诊断(the retrospective BI-RADS categorization of DMG,rDMG),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DMG判读的一致性和与MRI的差别。结果pDMG和rDMG对病灶的BI-RADS分类(Ⅱ~Ⅳ)的一致性为69.66% (163/234),Spearman相关系数r=0.813 ,P <0.05 ;pDMG和MRI对病灶Ⅱ~Ⅴ分类评价的一致性为36.41% (79/217),Spearman相关系数r=0.435 ,P<0.05。rDMG和MRI对病灶Ⅱ~Ⅴ分类评价的一致性为44.22% (134/303),Spearman相关系数r=0.546,P<0.05;以MRI报告的病灶数量为参照,pDMG的检出率66.42% (269/405),rDMG检出率74.81% (303/405)。DMG表现为钙化、肿块、不对称密度的病灶与MRI的肿块、非肿块强化和BPE等不构成对应关系。结论DMG判读具有较大的个体间差异,MRI和DMG在病灶的检出数量和分类诊断都缺乏很好的一致性,其影像表现也缺乏一一对应的关系。

  • 标签: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97,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87,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行输尿管内梗阻双J管更换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所有接受双J管更换术并存在双J管梗阻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中,男性3例,女性41例,年龄27.0~70.0(54.6±11.2)岁,分析距上次双J管置入的时间、经尿道将双J管取出的方法、双J管更换方法、双J管梗阻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并计算手术成功率。根据钙盐在双J管沉积的位置不同,将梗阻双J管分为:膀胱端型、肾盂端型、两端型和全阶段型。不同的双J管梗阻类型,其更换方法不同:剪末端法是应用剪刀剪去双J管膀胱端末端,可见到内部通畅的双J管,经双J管引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双J管即可,此法仅用于膀胱端型双J管梗阻;细导丝法是将不能通过肾盂端梗阻的普通导丝更换为微导丝,使其通过肾盂端型梗阻的双J管末端或从侧孔穿出,进入肾盂内,撤出原有双J管,即可更换新的双J管,此法适用于肾盂端型双J管梗阻,或联合剪末端法应用于两端型双J管梗阻;辅助鞘管法是以梗阻的双J管作支撑,送血管鞘管至输尿管内,经鞘管送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双J管。此法适用于所有类型双J管梗阻。结果44例患者共接受47例次X线引导下双J管更换术。在双J管取出中,应用直接法37例次,应用间接法10例次,双J管取出的总体成功率为100%(47/47)。距离上次双J管置入的时间为(4.2±1.3)个月。23例次为膀胱端型双J管梗阻,8例次为肾盂端型双J管梗阻,5例次为两端型双J管梗阻,11例次为全阶段型双J管梗阻。应用剪末端法更换双J管的成功率为76.0%(19/25);应用细导丝法的成功率为50.0%(2/4);应用辅助鞘管法的成功率为77.8%(14/18)。在剪末端法或细导丝法失败后,4例次又进一步分别应用细导丝法或辅助鞘管法更换,3例次取得成功。双J管更换的总体成功率为80.9%(38/47)。未成功更换双J管的9例次均通过再次行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术置入输尿管双J管。44例中,术后发生尿道口疼痛不适4例次,肉眼血尿2例次,均自行缓解。结论X线引导下输尿管内梗阻双J管更换安全、可行。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双J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乳腺钼靶X线及MRI检查,比较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年龄和病灶直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恶性病灶48例,良性病灶42例。恶性病灶患者的年龄与良性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肿瘤直径低于恶性病灶(P<0.05)。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MRI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和90.48%,均高于单纯MRI的75.00%和71.43%及单纯乳腺钼靶的66.67%和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乳腺钼靶X线在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时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为临床诊断及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癌,导管,乳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乳腺钼靶X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MRI征象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高危病变,且活检前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的230例患者。分析乳腺病变X线摄影及MRI征象,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升级组与未升级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乳腺X线和MRI对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率的诊断效能,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47例在后续再手术中升级为恶性病变,升级率为20.4%(47/230)。未升级组与升级组乳腺高危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灶最大径以及绝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升级组和升级组患者间的乳腺X线摄影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征象和MRI背景实质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评估高危病变升级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913,MRI诊断优于乳腺X线摄影(Z=6.919,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中重度背景强化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正相关因素,已绝经、MRI诊断阴性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负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以及MRI背景实质强化是预测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MRI对高危病变升级的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年龄越大,MRI背景实质强化中重度可提示高危病变的恶性升级。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危病变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照射对肺癌细胞A549产生IL-8的影响及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X线照射A549细胞,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上清,细胞RNA以及蛋白质,采用RT-PCR检测照射后A549细胞IL-8 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照射后A549细胞IL-8 mRNA表达水平,行ELISA检测照射后上清中IL-8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照射后A549细胞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采用p38 MAPK抑制剂、NF-κB抑制剂及ROS清除剂预处理细胞,ELISA验证抑制剂对照射诱导A549细胞产生IL-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照射增加A549细胞的IL-8的表达水平,并具有剂量、时间效应。照射激活A549细胞中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分子。抑制p38 MAPK和抑制NF-κB能够阻断照射诱导A549细胞产生的IL-8。抑制ROS后并不能抑制照射诱导A549细胞产生的IL-8。结论X线照射能增加A549细胞IL-8的产生,可能与通过激活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并呈ROS非依赖性模式。

  • 标签: 肺癌细胞系 白介素8 p38 MAPK抑制剂 NF-κB抑制剂 ROS清除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XMG)、超声(US)和MRI在导管原位癌(DCIS)检出与定性诊断的效能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术前行US和(或)XMG和(或)MRI检查的241例女性乳腺DCIS连续患者。189例接受US检查,61例接受XMG检查,159例接受MRI检查,其中32例同时进行了US、XMG和MRI 3种检查。所有病灶均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计算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并评价诊断效能,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3种检查方法灵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XMG、US和MRI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5.9%(29/44)、71.6%(101/141)和91.2%(14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4.034,P<0.001)。XMG受腺体组织类型及病变特点影响易低估或漏诊,而对非肿块型病变的不敏感是US低估或漏诊的主要原因;MRI低估患者14例中,5例由XMG和(或)US诊断为BI-RADS 4类及以上,低估主要原因是DCIS伴发腺瘤等良性病变。结论MRI诊断DCIS灵敏度高于XMG和US,假阴性漏诊少,XMG和US的假阴性率不可忽视。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尘肺结核不同X线胸片影像特征,评价对尘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某煤炭集团总医院结核病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尘肺病例200例。以痰液细菌涂片检查和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为金标准,将痰液细菌涂片检查阳性或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阳性的尘肺病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将痰液细菌涂片检查阴性或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阴性的尘肺病患者作为对照组(10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工种、接尘工龄、吸烟指数、尘肺期别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X线胸片影像特征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Kapp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影像学检查中出现空洞、团块、斑影表现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病例组异常影像分布于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左肺上叶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空洞、团块、斑影诊断尘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36%、30%和73%,特异度分别为98%、91%和56%。空洞、团块、斑影并联诊断尘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49%,约登指数为0.46,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结论单独应用X线胸片空洞诊断尘肺结核的特异度高于其他特征,联合空洞、团块、斑影可以有效地诊断尘肺结核。

  • 标签: 尘肺 结核,肺 煤工尘肺 X线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X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教学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共63名,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胸腹部X线摄影检查技术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课程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用机器均相同,作为实验组,A组和B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添加了以X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环节。通过模拟上机考核和小测试评估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别,通过问卷调查评估X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教学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中的接受度。结果实验组的模拟上机考核成绩[(7.36±1.39)分]和小测试成绩[(4.24±2.01)分]均高于对照组[(6.05±1.28)和(3.10±1.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4)。实验组的问卷结果为,学生100%认可X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法在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结论将以X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教学用到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该专业本科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值得开展和推广。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X片影像 实物演示 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磁场会改变次级电子运动轨迹,继而影响剂量场分布,磁共振加速器(MR-Linac) X线束剂量学特性与常规加速器有差别。本项目旨在测量和分析1.5T MR-Linac的X线束剂量学特性。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瑞典医科达公司Unity型1.5T MR-Linac,使用磁场兼容工具对其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表面剂量、最大剂量点深度、射线质、离轴比曲线(OAR)中心位置、对称性、半影宽度、不同机架角度的输出量变化。结果不同射野面积的平均表面剂量为40.48%,平均最大剂量点深度为1.25 cm。10 cm×10 cm射野面积下,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1.47 mm,对称性为101.33%,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6.86 mm和7.14 mm;y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偏移0.3 mm,对称性为100.85%,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5.92 mm和5.95 mm。不同机架角度下输出量最大偏差达1.50%。结论与常规加速器不同,MR-Linac不同射野面积表面剂量数值趋于一致,最大剂量点深度上升。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造成对称性变差和半影不对称。不同机架角度下的输出量变化明显,需要修正。

  • 标签: 剂量学特性 磁共振加速器 洛伦兹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法肩关节MR造影过程中以注射少量对比剂后X线征象判断穿刺成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肩关节MR造影检查的669例患者资料,均采用前方入路穿刺,关节腔穿刺过程中向关节腔内注射1~2 ml对比剂后行X线投照,观察6个对比剂分布的X线征象,以MR肩关节造影所见为穿刺是否成功的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两X线征象的一致性,计算各征象判断穿刺成功的准确率,并两两组合寻找最佳诊断指标。结果66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注射少量对比剂后6种X线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肱骨头重叠处不与针尖相连的对比剂66.8%(447/669)、腋隐窝内见对比剂64.7%(433/669)、盂肱关节间隙内见对比剂93.9%(628/669)、肩胛下滑囊内见对比剂69.8%(467/669)、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内见对比剂1.9%(13/669)、肱二头肌长头腱-冈上肌腱间见对比剂17.2%(115/669),两两征象间一致性均差(Kappa<0.2),其中“肱骨头重叠处见不与针尖相连的对比剂”与“盂肱关节间隙见对比剂”间一致性最差(Kappa=-0.115),将二者组合作为判断穿刺成功的标准,其准确率为100%(669/669)。结论在直接法前方入路肩关节MR造影过程中,注射少量对比剂后X线征象可作为判断穿刺成功的标准,联合使用“肱骨头重叠处见不与针尖相连的对比剂”和“盂肱关节间隙见对比剂”的准确率达100%。

  • 标签: 关节造影术 造影剂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以广泛的、渐进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减少或丧失为特点,并可能导致机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综合征。肌少症可导致罹患者行动障碍、跌倒及骨折风险增加,从而造成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和残疾等严重后果。双能X线吸收法(DXA)具有经济、快速、可重复性强、辐射剂量小及能同时呈现肌肉、脂肪和骨量等优点,现已成为研究及临床应用中估测肌肉质量的首选方法。笔者就DXA肌肉质量测定在肌少症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吸收测定法,光子 肌肉减少症 肌肉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