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技能提出相应要求。而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技能在本研究中被界定为教师多元文化教学、教研技能。为此,可以通过改革高等师范教育、完善在职培训等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学技能;通过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倡教师进行民族教育研究等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教研技能,进而实现振兴民族地区教育这一宏伟目标。

  • 标签: 多元文化教育 教师技能 民族地区
  • 简介:新疆民俗数学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宗教内涵的数学文化以及独特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对于民俗数学的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对这些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载体"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实现保护和传承之目的;另一方面则关注民俗数学研究成果的教育学转化,在充分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儿童数学认知思维特征以及数学双语教学原则、方法等的基础上,通过实现民俗数学的"课程化",以弥补当前新疆少数民地区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数学课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进而推进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以新疆清真寺砖饰中的几何纹饰为例,就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证。

  • 标签: 民俗数学 主流数学 几何纹饰 课程资源
  • 简介: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教学工作的完成和教学特色的形成、学生个性自我的充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各不相同,具有民族文化多元性、民族语言多样性、经济类型特殊性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特殊意义和内涵,如何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应成为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新疆校本课程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 标签: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 校本课程研究 盘点 反思
  • 简介:研究采用司秀玲(2008年)编制的问卷《大学新生角色适应问卷》对新疆400名2015级维汉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汉族新生在经济角色、人际角色、生活角色三个维度的适应性显著高于维吾尔族新生;生源地为城市和城镇的新生其经济角色、人际角色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农村的新生。研究认为:从族别差异上看,文化差异及家庭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维汉大学新生的人际角色适应、家庭经济状况会直接影响维汉大学新生的经济角色适应、民族特质会影响维汉新生的生活角色适应;从生源地差异上看,家庭经济状况及生活环境会导致农村新生与城镇及城市新生在经济角色适应上有显著差异、社交经历会影响农村新生在人际角色适应上弱于来自城镇和城市的新生。

  • 标签: 角色适应 维汉大学新生 新疆多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