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1991年出版的《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作者系美国学者白彬菊),作为清代制度史的经典,虽然今年它才被翻译成中文,读来仍然有新意。原因在于此书之立论,主要基于没有汉文翻译件的满文内廷档案.从“史学即史料学”的标准看,此书的资料占有非常充足。

  • 标签: 军机处 集权 帝王 美国学者 制度史 史料学
  • 简介:为了从内容特征角度分析对科研论文零被引的影响,本研究以1998—2015年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的图书情报领域学者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论文关键词为内容标识物,以3年作为划分被引论文和未被引论文的分界窗口,基于文档向量空间模型计算被引论文、未被引论文和学科整体的关键词向量内积、欧氏距离和向量余弦相似度,探究三者内容上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学科整体上,研究内容在2002年凝聚度较高,2001年可能出现转折;在被引论文与未被引论文方面,二者的研究相似度逐渐下降,且研究内容与学科热点的相关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零被引的出现几率。

  • 标签: 科研论文 零被引 向量空间模型 论文内容特征 图书情报与文献学
  • 简介:企业创新不仅是自身竞争优势的保障,更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受制于资本市场摩擦,企业的创新意愿及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往往都低于最优水平。利用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特征是否有助于克服市场摩擦,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1)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2)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强、股东与经理人代理冲突的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的提高及经理人职业忧虑程度的增加,二者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且通过降低信息不确定性抑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由职业忧虑诱发的短视行为)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途径。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会计信息可比性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标签: 会计信息可比性 企业创新 信息不对称 代理成本 融资约束
  • 简介:基于认知加工模式理论探究了产品呈现方式(动态vs静态)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产品为搜索品时,相对于动态呈现,静态呈现更能提升消费者的评价;当产品为体验品时,相对于静态呈现,动态呈现更能提升消费者的评价。认知加工模式(关系加工和单项加工)是产品呈现方式(动态vs静态)对消费者产品评价影响的中介机制:即,关系加工是动态呈现方式影响消费者对体验品产品评价的中介,单项加工是静态呈现方式影响消费者对搜索品产品评价的中介。本研究结论是对在线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的有益补充,也是对认知加工理论在技术进步和网络经济社会下的发展和延伸,在实践上将为企业在线产品信息如何有效呈现提供直接指导。

  • 标签: 产品呈现方式 产品类型 产品评价 认知加工理论
  • 简介:对Altmetric.corn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维基百科、博客、推特、脸书的引用次数以及Mendeley读者数等指标进行了归类,将它们分别归入社会媒体关注度、自媒体关注度和在线文献管理软件用户关注度等三个类别之中,并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维持三个主题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分别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每种关注度与传统引文次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非学术圈群体更关心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研究,偏向学术圈的群体则更关心生物多样性演化的研究;社会媒体和自媒体关注度更适合作为独立于传统引文指标的评价指标,对生物多样性文献的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价。

  • 标签: 替代计量学 生物多样性 社会媒体关注度 自媒体关注度 在线文献管理软件用户关注度
  • 简介:通过向目标消费者传播预售商品的稀缺诉求来提升价值和促进销售,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重要的营销策略,并且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已有研究整合性的严重不足限制了理论或模型的解释力和有效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并列多重中介的整合模型。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1)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抗拒感会分别从认知与情绪(或行为目的与行为自由)共同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预期后悔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预期后悔会进一步部分中介它们对购买意愿的影响;(2)消费者的认知需求会对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抗拒感的共同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即高认知需求对供应性稀缺诉求有更大的影响,而低认知需求对需求性稀缺诉求有更大的影响。该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和拓展产品稀缺性等理论的结构体系和适用边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企业有效传播产品稀缺诉求、提升营销传播效果和对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稀缺诉求动机、增强消费理性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产品稀缺诉求 心理所有权 心理抗拒感 预期后悔 认知需求
  • 简介:近年来,基于问题评价的标准型测试工具因其直接性和实用性优势而在美国备受青睐。文章通过对美国本科教育质量新的评价标准大学生学习评估考试(CLA+)进行研究,发现CLA+的形式与内容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且在结果呈现和运用上的改进最大,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和优点。CLA+对于美国的学生、用人单位和科研工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工具要根据需求实现动态化,评价要反映多维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评价过程要注重适应性和自主创新意识。

  • 标签: 美国 大学生学习评估考试 学生质量评价 评价工具
  • 简介:理解消费者在社会化商务环境中的决策行为,对商家有效利用社会关系的力量来影响消费者尤为重要。基于此,以刺激一机体一反应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社会化商务环境下水果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分析社会化商务特性对社会支持和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发现,交互性、粘性和口碑推荐对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口碑推荐的影响最大;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购买意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这揭示了社会化商务特性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 标签: 社会化商务 交互性 粘性 口碑推荐 信息支持 情感支持
  • 简介:引入合法性研究视角,以企业战略变革体现传承前后企业的行为变化,探索家族企业内外合法性认知对接班人权力传承的影响。在实证阶段,基于完成传承(以接班人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且交班人退出企业为标志)的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发现:接班人权力对企业战略变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合法性在接班人权力和企业战略变革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外部合法性在接班人权力和企业战略变革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由此得出,合法性是正式权力转化为真实权力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合法性 权力 代际传承 战略变革
  • 简介:企业在向消费者道歉时,应该如何安排道歉者人数,一位还是多位道歉者?本研究通过五个实验揭示了企业道歉背景下的'人数效应':(1)相比多人道歉,一人道歉使消费者表现出更高的宽恕意愿(实验1a、2、3、4)和宽恕行为(实验1b),且不同人数的多人道歉对宽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情绪共情和责任预期中介道歉者人数对宽恕的影响(实验2)。具体而言,与多人道歉相比,消费者对一人道歉的情绪共情和责任预期更高,进而促进其宽恕。(3)道歉者的实体性调节消费者对一人/多人道歉的宽恕(实验4),即高实体性可提升消费者对多人道歉的宽恕,从而弱化一人道歉与多人道歉在消费者宽恕上的差异。

  • 标签: 人数效应 道歉 宽恕 情绪共情 责任预期 实体性
  • 简介:近年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研究'M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完美市场的假设,将股票市场流动性纳入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2001—2014年2293家上市公司共计1793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系统地检验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意愿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增强,现金股利支付率亦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代理成本低和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强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政策受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股票市场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均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股利政策 市场流动性 代理成本 股利支付能力
  • 简介:顾客与品牌具有多元情感关系,如满意、依恋和认同等。三种情感关系的形成与消费者把品牌视为不同的对象有关,并且对消费者行为具有差异化的、交互补充的影响。通过对某体验型产品的顾客研究发现,品牌依恋与顾客持续购买行为有显著性关系,消费者品牌依恋是满意感与消费者持续购买行为的有益补充,当满意度低时,品牌依恋会对持续购买行为起补充强化作用;品牌认同与顾客口碑传播行为有显著性关系,消费者品牌认同是满意感与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有益补充,当满意度低时,品牌认同会对持续购买行为起补充强化作用。

  • 标签: 品牌 顾客情感 满意 依恋 认同
  • 简介:用户在线评论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或选择服务决策中最为关注的因素。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用户在线评论的解释内容,没有对在线评论解释类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进行研究。为此,本文通过三个实验,研究在线评论解释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及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影响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正面解释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负面解释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不显著。对搜索品而言,解释行为的在线评论与消费者评论感知有用性呈正相关关系;对体验品而言,解释反应的在线评论与消费者评论感知有用性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时间距离可以调节解释类型与产品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对于搜索品,时间距离近时,相较于解释反应的在线评论,消费者对于解释行为的在线评论的感知有用性更高;而对于体验品,时间距离远时,相较于解释行为的在线评论,消费者对于解释反应的在线评论的感知有用性更高。本研究为口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在实践中有助于电商有针对性地引导用户在线评论的内容,增强在线评论内容对其他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从而提高电商的销量。

  • 标签: 解释类型 评论感知有用性 消费者购买决策 解释水平理论 时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