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 标签: 制度变迁理论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古典经济学 博弈论
  • 简介:诺思是新经济史学派也是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研究了美国和欧洲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制度经济学理论引入经济史研究中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当我们公认了经济的增长是源于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这些生产要素的质或量的增加时,世界上有的国家和地区贫因的存在仍旧是现实。因此制度是重要的。为什么不同国家社会会采用不同的制度体制;为什么一项无效的会持续存在并导致技术的贫困呢?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又是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并着重介绍其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 标签: 诺思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 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
  • 简介:制度变迁为何及如何发生?已有的诸多相关理论虽富于启发性,但忽视了制度需求的显示难题,留下了制度供给的诺思悖论,从而未能揭示制度变迁的动力学。本文从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互动的角度构造了一个新古典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其中,退出-呼吁动态刻画了制度需求,而制度绩效位差造成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制度竞争刻画了制度供给。在对退出-呼吁动态的响应中,制度竞争通过发现效应、创新效应、扩散效应和保障效应推动了制度变迁。这一工作有望为分析制度变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制度需求 退出-呼吁动态 制度供给 制度竞争 制度变迁
  • 简介: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发生的变化。其中,制度安排是指决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安排的变迁就是部分规则或整套规则的变化;制度结构是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结构的变迁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

  • 标签: 制度变迁方式 制度安排 诱致性 制度创新 强制性制度变迁 中间扩散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土地产权是影响农民生产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土地的经营、出租、入股、抵押、继承等权力,可以归纳为使用、收益和转让3个方面的权力。土地是农民和农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土地不仅是农民生活生存的依赖,而且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村土地能够为我国公民提供各类食用物品,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的基础。关键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变迁

  • 标签:
  • 简介:摘要:进入新时期,中国改革的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制度变迁,而制度是固定的生产关系的外化表现。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本文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入手,对意识形态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证了在生产关系在生产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之后阐述了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意识形态条件了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条件,并且生产条件的固定必然需要意识形态的参与,进而意识形态提供了制度生成的条件,也保障了制度的运行。

  • 标签: 意识形态 制度变迁 生产关系
  • 简介: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阶段的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七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收入分配原则,这也是政府作为我国制度变迁主体对改革的局部调整,将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收入分配 制度变迁 效率 公平
  • 简介: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资源的配置除了传统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以外,还存在着第三配置。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以中国为个案,对第三配置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第三配置 制度变迁 信用
  • 简介:文章阐述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里程,借鉴西方国家农地制度及经营经验,论述了我国农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性,并对具体的经营方式进行理论探索。

  • 标签: 农地制度 经营方式 探索
  • 简介:在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中,美国实行的是不同的金融监管制度,它是由该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来决定的,监管制度的利与弊并不在于分业或混业,而在于这种制度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顺应世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现阶段为我国由分业转向混业进行过渡性、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 标签: 美国 金融监管 制度变迁 分业监管 混业监管 中国
  • 简介:文章从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出发,指出制度变迁决定了特定的分工模式,这种非对称性的分工模式又暗含着分工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进而指出利益补偿的合理与重要.作为对比,分析了中国的制度变迁对东、西部的不同影响,指出西部可能的发展选择.

  • 标签: 分工 制度变迁 利益补偿
  • 简介:我国股票上市制度从证券市场产生开始共经历了两次大的变迁。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制度变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但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及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并无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上市公司 股票上市制度 证券市场 主营业务收入 绩效分析 净利润
  • 简介:摘要:根据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不断探索处理好国家、土地和农民之间关系的有效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变迁与完善,其变迁历程可分为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土地制度、百年党史伴随着土地的改革史三个主要阶段。经过艰难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已基本形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渐进式”推进变革。结合新阶段的国情与社会问题,对土地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 标签:
  • 简介:政府的制度安排服从于收益最大化目标是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它决定了国有银行绩效目标由社会目标优先逐步向自身绩效优先的转化。由于中央政府对公有产权保护的内在倾向性,强制性变迁方式下市场机制发育的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国有银行本身以及国有企业等利益集团的利益约束等,政府具有对次优制度安排的选择偏好。最终国有银行制度安排的优化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建设和政府市场角色的理性回归。

  • 标签: 国有银行 制度变迁 次优制度安排
  • 简介:[摘要]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战略,这项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在于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的选择。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及其创新。

  • 标签: []制度变迁 城乡统筹 路径依赖
  • 简介:制度变迁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从其层次来分,有基础性制度安排与次级制度安排:从其主体来分,有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其途径来分,有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从其方式来分,有渐进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制度变迁,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制度变迁 基础性制度安排 次级制度安排 制度移植 制度创新 制度环境
  • 简介: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方式的不同,制度变迁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自身存在的外部性和'搭便车'以及谈判成本高、实施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制度供给总是少于制度需求,因此强制性制度变迁占据了制度变迁的主导地位.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能较好地解决制度短缺以及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等问题,但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之.

  • 标签: 政府 强制性制度变迁 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
  • 简介:我国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产权不明晰和权能不完整的情况普遍存在。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完善和产权制度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资源经济的要求。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制度的界定、配置、交易以及保护等方面提出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 标签: 矿产资源 产权制度 演变 改革
  • 简介:中国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但其他如拉动民间投资与消费等方面不尽人意.文章通过对影响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的分析和中国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认为目前的中性财政政策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从有关影响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在政策手段上减少公共支出,多运用税收调控方式.

  • 标签: 财政政策 制度变迁 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