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县域数据,利用加权求和法对2009~2011年湖北省80个涉农县(市、区)、13个地级市及全省整体的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以2020年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为节点,截至2011年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已走完了接近四分之三的进程,进入后期阶段;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的区域差距较大,平原地区的实现程度明显高于山地、丘陵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邻近地区的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地级(直管)市之间实现程度的差距最高已达到30%,而且差距仍在扩大,生产发展和“四化”同步两项一级指标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异最为悬殊。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指标体系 湖北省
  • 简介:基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以金融中心的示范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带动中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部建设一个区域金融中心已达成共识,金融中心的选址需要严格的研究与论证。本文借鉴城市竞争力理论,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各个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进行了排序。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从单个指标还是综合排名来看,武汉在中部区域中的优势最为明显,因而是最适合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

  • 标签: 区域金融中心 武汉 中部六省 竞争力 因子分析
  • 简介:为探讨区域房价的空间与时间扩散效应,本文综合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局部线性投影法得到全国范围及东、中、西部地区房价的空间脉冲响应函数,这恰是传统计量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无法实现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内,空间扩散效应(持续三个季度)与时间扩散效应(持续六个季度)同时存在,而在中、西部地区只存在时间扩散效应,分别持续五个季度与两个季度。与传统实证结果相比,在考虑了房价区域相关后,体现经济基本面的各变量对房价的影响在时间长度和大小程度上皆变弱。

  • 标签: 区域房价 时空扩散效应 局部线性投影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机制和实证模型验证了金融支持与区域市场整合对价值链提升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金融支持和区域市场整合在促进价值链的提升上存在互补性,金融支持强化了区域市场整合对价值链的推动作用。金融支持对价值链的提升随时间而增强,区域市场整合对价值链的提升作用则相反。金融支持对价值链的影响在东部更为明显,区域市场整合对内陆地区价值链的影响则较大。在金融控制程度低的地区,金融支持对区域市场整合促进价值链提升的强化作用,要大于在市场整合度强的地区市场整合对金融支持促进价值链提升的强化影响。研究意味着降低金融控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金融支持对价值链的提升效果,而且还可能会发挥金融支持潜在对区域市场整合促进价值链提升的强化作用。

  • 标签: 金融支持 区域市场整合 价值链提升 金融控制
  • 简介:我国各省区政府在借鉴主导产业理论进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时,出现了区域间主导产业同构、分工不明显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各省区政府在进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时,简单套用西方主导产业理论,将区域主导产业的微观区域与产业基础同宏观产业演进与政策导向割裂开来。因此,本文提出各省区政府应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带动能力和规模及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阶段的微观基础采识别区域主导产业;同时,应关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生命周期演进、空间转移以及产业政策导向的作用,以弥补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静态或者比较静态分析的不足。

  • 标签: 区域主导产业 要素禀赋 产业演进
  • 简介: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为分析对象,运用1997--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营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距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相异,其形成原因有自然属性、政策偏向和制度等。因此,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从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改变政府财政职能、构建城乡居民公平的发展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着手和完善。

  • 标签: 我国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区域差异 时空演化 对策建议
  • 简介:我国经济增长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跨区域大气污染负外部性的计量问题,根据不同地区污染物浓度的比较,提出了一种计量跨区域大气污染负外部性的思路,并以PM10为示例演算2012年我国省际大气污染的负外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大气污染防治事权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配置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建议。

  • 标签: 大气污染防治 负外部性 计量问题 跨区域 经济增长 污染问题
  • 简介:2012年3月,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了经验。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启动。

  • 标签: 金融改革 金融生态 金融体系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 环境研究
  • 简介:准确预测和判断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关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技术预见作为一种比技术预测更具前瞻性和目标性的理性认识论工具,它对区域产业政策制定、科技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系统效率提升等发面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技术预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为不同地区探寻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借鉴和帮助。

  • 标签: 技术预见 区域经济 影响 产业政策
  • 简介:本文选用2006-2011年29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分别作为银行绩效与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银行绩效与银行风险的影响,以此考察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程度。计量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银行经营绩效与跨区域经营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呈总体上升趋势,而银行的经营风险与跨区域经营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并分散风险。这一结论能为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商业银行 跨区域经营 效率
  • 简介:本文借助企业要素密度异质性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相对要素密度能否构成企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地区层面的比较优势能够传导给企业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具体地,对于处在不同的地区-产业组但具有相同的相对要素密度的两个企业,处在要素丰裕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组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销售产值,即具有比较优势。

  • 标签: 企业异质性 相对要素密度 制造业 生产率 比较优势
  • 简介:文章根据“十一五”以来的统计数据,以长三角为背景,通过比较分析南通产业经济总量和结构水平,并利用偏离一份额模型评价南通产业结构的优劣及三次产业的竞争力状况。文章认为,南通在长三角具备区位上的比较优势,但产业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起消极影响。因此,南通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和产业竞争力高端化。

  • 标签: 南通 长三角 产业 偏离一份额模型
  • 简介:文章一方面通过理论模型证明在市场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衍生经济和规模经济对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浙江省地级市面板数据证明:作为衍生经济模式主要特征的“企业数量”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

  • 标签: 衍生经济 企业衍生 企业数量 区域经济增长
  • 简介:基于2004—2011年中国30个省区物流业的面板数据,应用环境DEA技术和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碳强度约束下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与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约束下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1.9%,高于不考虑碳约束情形;碳强度约束下的物流业生产率指数与碳强度目标吻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碳强度下降;物流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赖物流技术进步和创新;碳强度约束下东部地区物流业生产率存在趋同性,中部地区差异在扩大,西部地区则在缩小。

  • 标签: 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 碳强度 环境DEA技术 技术进步
  • 简介:本文使用来自中国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00多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比较方向以及比较中的包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约45%的农村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与别人进行比较。收入低的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高,比较强度对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进行比较的农村居民把“本村民小组居民”作为比较参照系的比例最高,选择“邻居”作为比较方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最低。收入高、受教育年限长或女性农村居民的包容性强,包容性强的农村居民幸福感高。

  • 标签: 农村居民 比较强度 比较方向 包容 主观幸福感
  • 简介:自感拜读范忠信教授的《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一书之后获益颇丰,深刻体会到兼采中西法文化的奇妙之光,对此饕餮之作,不敢妄作书评,权且当谈一谈自身的感受与体悟。本文将从文章内容结构之构建、文章研究论证影响之评价、主要思想价值之评价与自我思考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 标签: 法文化 研究论证 文化比较 思想价值 范忠信 内容结构
  • 简介:条件风险价值(CoVaR)能够很好地度量风险溢出效应,是度量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指标之一。计算CoVaR有多种方法,其原理不尽相同,需要合理选用方能有效评估系统性风险。分位数回归法、Copula函数法以及DCC—GARCH模型是比较典型的三种方法。本文以风险溢出关联特征为视角,从计算原理、优缺点与适用场合三个方面,对这三种计算方法做了理论比较研究。然后,分别测算了中国银行业的CoVaR,并做了有效性假设检验与比较。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对于计算CoVaR,与分位数回归法相比较,Copula函数法与DCC—GARCH模型更加有效,能够更好地评估银行业与金融体系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 标签: CoVaR 分位数回归 COPULA函数 DCC—GARCH模型
  • 简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考虑到现期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和前期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以1978-2012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城乡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在城镇消费水平受前期的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并且消费是收入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在农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双重影响,并且收入是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人们更多是“量入为出”。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城镇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而提高其消费水平。

  • 标签: 消费水平 收入水平 向量自回归模型 GRANGER因果检验
  • 简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竞争程度的提高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有提升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引入竞争短期内不一定能够提高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因此,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应当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稳健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引入先进银行业机构的资本持股并引进其先进管理经验来增强其稳健性。

  • 标签: 区域性金融风险 银行业集中度 农村信用社 稳健性
  • 简介: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 标签: 空间格局 集聚经济 新经济地理 比较优势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