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暗示,他将用撤销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来换取与俄罗斯在其他国际事务方面的合作。自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已历3年。

  • 标签: 经济制裁 俄罗斯 撤销 美国总统 国际事务 克里米亚
  • 简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已到一个瓶颈,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以来未完全被激发,内需潜力很大,有待深挖。文章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国内最终消费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驱动经济总量提高0.59个百分点;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角度分析来看,经济发达程度与区域自发性消费支出的大小基本成正比,即地区经济越发达,本地区的自发性消费越大,而自发性消费支出越大,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驱动也越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消费增长的建议。

  • 标签: 新常态 消费驱动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 简介:本文尝试发展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从不完全契约视角考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契约不完全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将会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并且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1999-2009年中国省区33个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这一结论显著成立;在控制了FDI、专业化等变量以及金融发展的其他传导渠道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研究为我们理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不完全契约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 简介:21世纪以来,江西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长远趋势来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即从外延型增长,转向到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和质量的内涵型增长,关键在于科技投入对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经济增长方式 财政科技支出 实证分析 江西 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竞争能力
  • 简介:本文引入建筑日照间距约束视角,基于中国632个县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日照间距政策引起的人口密度外生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建成区人口密度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地理纬度和旨在保证有效日照时间的城市规划政策显著降低了北方城市的人口密度,进而抑制了城市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扩张。这一结果在使用了夜光数据反映城市增长后仍然是高度稳健的。本研究评估了地理因素和规划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为理解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日照间距约束 人口密度 经济增长
  • 简介:近年来,关于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目益深入。基于此,对1985-2014年西安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结构指标,测算人力资本结构对西安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在经济向科技型和创新型增长转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结构
  • 简介: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周边国家在内的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直接参与,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项目合作的政府间协议,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贸关系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在周边国家中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国周边国家 地缘经济关系 经济一体化 共同体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率管制,提升非国有部门的授信比例,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 标签: 金融中介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 简介:本文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和外生驱动两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商品房房价非理性增长的若干因素,并从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初步探讨了相关对策。

  • 标签: 住房制度 城镇化 房价
  • 简介:针对各省份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以劳动力、物质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外开放为自变量和以区域经济增长为因变量构建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省份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引入空间因素对解释空间模型有比较好的说服力。第二,中国各省份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仍相对较低。第三,从对外开放度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的角度看,西部地区是最低的,东部地区是最高的;另外如果开放度越高,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就越大。

  • 标签: 创新型人力资本 对外开放 空间计量
  • 简介:本文利用城市商业银行在不同地区、成立时间上的变异,基于城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使用渐进性的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城商行的成立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商行的成立促进了所在地区经济增长,而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与促进企业增长这两个微观机制来实现。但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城商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比较大的第二产业上,对企业工业总产值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隶属于地级市及以下政府的企业上。进一步的分析也显示先成立的城商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后成立的城商行,而近年来城商行的兼并重组削弱了城商行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地方金融机构 城市商业银行 经济增长
  • 简介:本文基于消费水平在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揭示辽宁省消费水平、物价波动、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年来物价波幅趋稳,消费水平会影响物价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辽宁省目前居民消费仍以物质型为主,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即期物价上涨刺激居民消费,但持续物价上涨抑制居民消费。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调节三者关系、刺激经济增长的均衡策略:正确应用市场调价与政府价格杠杆;刺激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

  • 标签: 物价波动 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 误差修正模型 调节变量
  • 简介: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收入差距将会缩小。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有能力参与土地流转。

  • 标签: 土地流转 农户收入 收入差距 内生转换回归 Fields分解法
  • 简介: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央任职经历的影响却不显著。

  • 标签: 地方官员 经济增长 晋升速度 制度激励
  • 简介: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以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发展尤为迅速。但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资源和环境的牺牲为代价,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本文首先掌握了金融资源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接着调查并了解了江浙沪二省一市金融资源集聚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随后研究了金融资源集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江浙沪地区金融资源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江浙沪地区金融资源集聚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 标签: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