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生产服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出生产服务的概念,对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服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述,提出对生产服务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文献综述 展望
  • 简介:本文研究了服务FDI对下游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服务FDI作用于下游制造生产效率的理论机制,然后利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服务FDI的流入对我国下游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当期服务FDI并不会促进下游制造生产效率,但其滞后一期的提升效果则非常显著;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项来看,服务FDI主要是通过促进制造技术进步,从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

  • 标签: 服务业FDI 制造业 生产效率 技术外溢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服务快速发展。1978~2008年,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13.84%,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年均增长水平,是三大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服务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42.24%,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 标签: 服务业 健康 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 第一产业 增长速度
  • 简介:新常态下,服务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心。然而,转向以服务为重心的经济增长能够自动克服粗放发展模式的弊端吗?换句话说,服务发展一定是绿色的吗?运用改进后的Bootstrap两阶段分析方法,实证考察包含能源消耗和污染及排放因素的中国服务环境全要素效率(ETFE)及其影响因素。由于该方法能够克服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缺点,纠正效率偏差,使评估更为科学准确。在绿色增长框架下,核算了2010—2013年间我国30个省市服务部门的环境全要素效率。研究发现,中国服务发展不是绿色的,样本期内中国省际服务部门的有效程度总体较低,存在技术无效、区域间差异较大的问题,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有效程度递减的态势。省际间的能源消费结构、劳动力素质、工业化率、城市化率等因素对省际ETFE有显著影响。此外,研究结论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污染避难所"假说。

  • 标签: 两阶段 BOOTSTRAP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服务业 DEA
  • 简介:生产服务是产业升级、竞争力提高的关键.文章以生产服务的成长历史为依据,归纳了生产服务概念的演进,提炼了当今生产服务的内涵.针对生产服务的特征,文章从生产服务的增长趋势、对GDP的拉动作用和在国民经济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三个方面,研究了生产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通过单位根检验证明,中国生产服务是平稳稳定增长的.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成长 产业现状
  • 简介:随看中国家庭轿车拥有星的迅速增长,围绕汽车使用环节上的服务.如汽车美容.汽车融资.汽车广告、汽车音响及娱乐系统、汽车旅游.汽车旅馆.汽车电影院,甚至装在轿车里的卫星定位系统、感应式公路收费系统等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都足以在中国形成独立的产业。

  • 标签: 中国 汽车服务业 汽车融资 汽车广告 汽车音响 汽车旅馆
  • 简介:从理论上探讨了增强生产服务对制造外溢效应的外部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福建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政策环境、城镇化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在增强生产服务对制造发展的外溢效应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外部因素均能增强生产服务对制造发展的外溢效应,其中政策环境和技术创新能力对金融和科技服务的外溢效应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城镇化水平对物流和金融的外溢效应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信息化水平对物流外溢效应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指出:当前应进一步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外溢效应
  • 简介:生产服务与制造的融合与互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生产服务与制造的互动机制出发,对辽宁省生产服务与装备制造互动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服务增加值和装备制造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装备制造增长对生产服务增长具有较高的弹性(弹性系数为1.976)。

  • 标签: 生产型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互动
  • 简介:象我们这样一个就业压力巨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经济基础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制造之上。我国现阶段不能抛开工业化孤立发展服务。要走出“中国制造”的困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发展生产服务为突破口,走制造服务一体化之路是现实的选择。

  • 标签: 中国制造 产业转型 工业化 生产性服务业
  • 简介:发展城市服务,放宽服务市场准入条件是基础,转变观念是关键,而要促进城市服务的发展,重在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保险证券、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文化产业和教育培训产业,开发房地产业,拓展旅游.

  • 标签: 城市 现代服务业 商贸流通 市场体系建设
  • 简介:生产服务与制造的关系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生产服务的内部化与外部化、生产服务与制造的互补与融合,以及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布局对生产服务的影响等领域。本文通过从价值链、社会分工、需求和产业布局四个角度对生产服务与制造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价值链 外部化 互补
  • 简介:本文分析了生产服务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制造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运用1999—2008年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溢出效应,并基于不同要素密集类型制造和三大经济带制造进行相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FDI是制造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生产服务对制造技术效率产生前向的正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不显著。(2)生产服务对资本密集型制造技术效率前向正溢出效应最强,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产生微弱的后向正溢出效应。(3)长三角地区生产服务对制造技术效率产生前向正溢出效应,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地区与之相反,生产服务对制造产生后向正溢出效应。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前向技术溢出效应 后向技术溢出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制造生产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探讨了如何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本文总结了制造生产服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实施融合发展的具体模式和策略,目的是推动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

  • 标签: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融合发展
  • 简介: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服务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服务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服务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服务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服务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服务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空间技术溢出 外部性 经济增长
  • 简介:经济转型需要生产和就业结构的根本改变。生产率提高带来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这种优化配置的出现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其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数据采用份额转换方法测定了制造生产服务生产率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变化,然后,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出口等因素对制造生产服务的影响,其中出口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中、高技术的制造生产服务中有较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结构变迁 生产率 制造业 生产者服务业
  • 简介:服务是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它是指那些生产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相对批发、零售、餐饮、酒店、娱乐等传统服务,现代服务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其主要包括: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产业,诸如金融保险、商务、信息、教育等高增长服务产业;网络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

  • 标签: 现代服务业 现代化管理理念 第三方物流服务 服务产业 信息技术 传统服务业
  • 简介:中国服务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直明显低于国际可比水平,本文尝试从FDI行业分布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中国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一直受到较多限制,由此导致制造FDI比重偏高,而服务FDI比重较低。我们使用2002-2014年各省数据对FDI与服务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的增加抑制了服务比重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制造FDI对服务发展的负面影响。其作用机制源自外资企业大量进行出口加工贸易,使得其本地产业关联作用较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服务比重偏低的问题,并且为促进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未来应当通过加快服务对外开放,打破行业垄断,创造竞争性的体制环境,来推动我国服务进一步发展。

  • 标签: 行业分布 对外开放 服务业发展
  • 简介:产业聚集理论回顾与评述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聚集。马歇尔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一种产生聚集的“新鲜产业空气”一协同创新的环境。以传统和现代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有韦伯的产业聚集理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标签: 产业聚集 服务业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 外部规模经济 经济地理学 增长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