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今天洛浦的天气用一个词形容——“给力”。空气清新,晴空万里,跟平时的浮尘天相比,老天真是格外的开恩。借着好天气,洛浦镇库尔干村村民像过节一样,早早地就齐聚在村委会大院,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不断。在村委会的国旗杆前铺了一张不大的地毯,搭起了一个简易的临时小舞台,这是干什么呢?原来今天洛浦县演出队要来村里为大家进行慰问演出。

  • 标签: 舞台 温暖 慰问演出 村委会 洛浦县 天气
  • 简介:以我国A股上市银行2007—201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引入与商业银行迎合资本监管行为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偏好及运用程度确实对其资本充足率产生重要影响;(2)当商业银行面临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时,银行管理层倾向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资本管理;(3)当商业银行预计当期资本充足率较低时,管理层倾向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与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迎合监管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商业银行存在迎合资本监管要求而利用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有关资产经营管理行为调整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我国已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供了证据支持。

  • 标签: 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监管 资本充足程度 流动性比率
  • 简介:制度层面的退市监管(李远鹏和牛建军,2007)和牛熊市特征(宋云玲和李志文,2009)会影响到投资者基于应计信息的定价效率,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出现应计异象。本文选取2007—2013年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样本数据,研究2010年3月31日推出的允许投资者融资融券的卖空机制是否影响到股票的定价效率。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采用Mishkin检验和Sloan(1996)的投资组合检验发现卖空机制能够降低应计被高估的程度。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将应计分解为异常应计和正常应计后,Mishkin检验和Xie(2001)的投资组合检验发现卖空机制并没有提升投资者基于异常应计的定价效率。因此,在卖空机制推出后,虽然投资者能够有效识别应计的持续性,并给予正确定价,但他们仍然无法对异常应计的持续性给予正确定价。本研究首次验证了交易机制对应计异象的影响,即除了李远鹏和牛建军(2007)的退市监管,以及宋云玲和李志文(2009)的牛熊市特征之外,卖空机制也同样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应计异象。

  • 标签: 卖空机制 融资融券 应计异象 定价效率 异常应计 正常应计
  • 简介:利用2007-2011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职工特征和薪酬信息,研究在中国特有工资制度下职工特征如何影响企业薪酬支付。研究发现:企业支付给高学历职工更高薪酬,给予不同岗位职工不同的薪酬待遇;国有产权和垄断强化了学历的工资效应,并使岗位价值贡献与薪酬支付出现错配;在岗位业绩无法准确衡量的情况下,学历对岗位薪酬有交互作用。结论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错配了学历与岗位薪酬。研究从企业层面提供的有关教育工资效应的经验证据是对宏观或个人层面文献的有益补充,也拓展了普通职工薪酬类文献,有助于理解职工教育特征在职工薪酬支付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教育工资效应 职工教育背景 职工薪酬 国有股权 垄断
  • 简介:财务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银行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对借款人形成积极的治理效应。银行实践中是通过事前监督、事中与事后监督这样一个动态机制来实现其作用的。在区别了银行监督与债权治理、债务治理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银行监督在不同阶段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银行的事前监督是有效的,这可以极大地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但事中与事后监督呈无效性特点,这说明道德风险的隐患仍然不容忽视。

  • 标签: 银行 事前监督 事中/后监督 动态治理
  • 简介:随着联系密切而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不断发展,企业意图通过联盟合作来应对挑战。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如何寻找潜在优秀的或者有特质的合作伙伴成为一大难题。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官员视察可以作为有效的质量信号和政企关系信号传递,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同时,推动企业联盟的市场行为。以2004-200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官员视察对企业联盟的影响。结果表明,官员视察活动对企业联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官员视察对在制度环境越差地区的企业联盟影响更大;但官员视察对企业联盟的影响在国企、民企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官员视察 企业联盟 信号理论 制度环境 产权性质
  • 简介:以2008—2012年中国债券发行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治理、信息不对称、感知风险理论以及投资者相对规模假说,本文检验了媒体监督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控制相关变量情况下,媒体监督能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在通过加入额外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与PSM配对法等方法控制内生性后,本文结论仍然成立。本文同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或处于法制化水平低地区的企业,媒体监督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大。最后,本文的结论也支持了媒体监督对于企业未来具有更高估值和较低风险的结论。

  • 标签: 媒体监督 债务融资成本 公司治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简介:通过对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和购买并持有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研究,区分股权全流通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比股权全流通前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上市公司的达标需求因素和保壳因素后,股权全流通后的资产注入前后业绩有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机会主义动机。

  • 标签: 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股东 资产注入 机会主义 超额收益
  • 简介:以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和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审计任期的延长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在审计任期的初期,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正相关;此正相关关系随审计任期的延长而减弱。研究结论说明:在审计任期的初期,由于会计师低价揽客,未能取得超额利润,因此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会计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会计师逐渐熟悉客户的经营状况,具备竞争优势,能够借机取得更高利润。此时,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会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其对审计质量的正面影响也相应降低。

  • 标签: 审计任期 异常审计费用 审计意见 审计质量
  • 简介:本文利用新股定位的独特数据,考察投资者是否该在新股交易中听从分析师的意见。研究发现:以分析师预测价格法估计的IPO溢价(即IPO首日收盘价高于分析师预测价格部分)越高,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和长期市场表现越差。并且,较之于IPO首日回报率和以可比公司乘数法估计的IPO溢价,以分析师预测价格法估计的IPO溢价能够更好地预测新股上市后的长期市场表现。上述证据表明,新股交易中投资者应该参考分析师的建议。

  • 标签: 证券分析师 利益冲突 价格预测 IPO溢价
  • 简介:本文以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治理的"四大主体"为依据量化了内部审计水平并检验了内部审计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水平越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内部审计水平的提高,对于抑制调增应计利润的行为和调减应计利润的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为上市公司通过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水平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为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内部审计水平 盈余管理程度 上市公司
  • 简介:基于终极产权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审计需求视角探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我国2006—201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追溯至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结合事务所变更的动态变量,研究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对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实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的变更均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并且当终极控制人性质由非国家控制人变更为国家控制人时,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会倾向于由高质量所变更为低质量所。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终极控制人 事务所变更 审计质量 审计供给 审计需求 审计功能
  • 简介:现实中的企业如何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对外贸企业融资经验进行整理,依据行为经济学条件合作的思想,从银行融资的品种、融资的成本、融资步骤、融资具备的条件四个方面说明企业应如何满足商业银行各类贷款品种要求,使企业与银行之间在融资问题上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该经验对外贸企业融资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企业融资 条件合作 商业银行 经验
  • 简介: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审计质量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审计质量越高,企业环境绩效越好:对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企业,审计质量与环境绩效无显著关系;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上市企业,审计质量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审计质量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利于科学认识审计在环境绩效评价与治理方面的重要监督作用,也对我国制定环境绩效政策与完善企业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审计质量 环境绩效 股权集中度 机构投资者
  • 简介:国家审计具有治理功能。然而,目前有关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研究主要以规范分析为主,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持。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在提升政府透明度方面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国家审计能够在促进政府透明度提升方面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

  • 标签: 国家审计 政府透明度 国家治理 政府审计 “三公”经费 绩效审计
  • 简介: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控制了外地小券商的影响,采用其他指标反映IPO定价水平,研究结论不受影响。研究证实,承销商的地域垄断性是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地域垄断 承销商 IPO定价
  • 简介:以中国证券市场2011-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可操控性应计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以未改制的事务所为对照组,比较了已完成特殊普通合伙改制的国内13家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前后的审计质量,检验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从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后审计质量的变化。实证研究未能发现事务所的特殊普通合伙改制提高以可操控性应计为代表的审计质量的证据。

  • 标签: 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 诉讼风险 审计质量
  • 简介:本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女性董事对公司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多样化的董事会鼓励上市公司从事慈善捐赠行为。女性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慈善捐赠,但在捐赠数额上体现一定的谨慎性。公司绩效越好的公司越不会进行慈善捐赠,且公司慈善捐赠行为所带来的声誉效应对于公司盈利带来的声誉效应的替代效应很明显。因此,很多捐赠公司实质上通过慈善行为来弥补自身盈利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声誉下降,从而提升公司形象。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慈善捐赠 女性董事
  • 简介:以2006—2012年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视角,本文考察了企业的关系型交易对主审事务所的选聘机理及其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更依赖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关系型交易的企业更倾向于聘请本地小所,且双方的审计契约更稳定,审计任期更长。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更依赖企业在上一年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形,当企业上一年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时,关系型交易没有对审计契约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依托与主要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型交易降低了企业对高质量审计鉴证的需求,本地小所为了增强审计契约稳定性,并维护既有的准租金利益,也会积极默许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进一步丰富了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企业对主审事务所的选聘机理和审计契约的文献,也对认识以关系型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转型经济社会中的审计需求和审计行为提供了增量信息。

  • 标签: 关系型交易 本地小所 审计任期 审计意见 审计契约稳定性
  • 简介:现有关于创业投资对企业IPO抑价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监督理论和逐名理论两个学派,而考虑到创业投资机构特征的研究鲜有出现。选取2006-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463家IPO抑价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创投机构的参与、设立年限、背景等机构特征,考察创业投资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投资的参与与企业IPO抑价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较于年轻创投机构,我国成熟创投机构支持企业的IPO抑价水平显著更高;外资背景的创投机构所支持企业的IPO抑价水平最低,民营背景的创投机构次之,政府背景的创投机构最高。

  • 标签: 创业投资 机构特征 IPO抑价 监督理论 逐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