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互联网匿名性的弊端,各国纷纷将网络身份认证纳入治理规划,并实施了各有侧重的认证体系。本文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视角出发,梳理了政府、企业两大主体网络身份认证的发展现状,并对全球网络身份认证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全球身份认证信息主要由私有资本掌握这一现实将会长期影响国家互联网治理能力的发挥。同时,“全球-区域-国家”这一多层次治理结构及其利益冲突将会降低全球身份认证协作的有效性。

  • 标签: 治理能力 网络身份 数据安全 全球协作
  • 简介:微博是通过140字的简单模式加上可以用手机即时发布,并通过follow(关注)、@(提及)等规则,使得信息可以出现裂变式传播,几乎在瞬间就可以传递出去。同时,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也可以快速获得多方面的信息,扩展用户对网络热点的把控能力。这种传播模式,易于使用者用来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微博强调的是关系,以“关注”来构建群体。在这样一个虚拟环境中,使用者存在状态的不确定性,出现了身份的分离。

  • 标签: 微博 个人化 身份的分离 虚拟环境
  • 简介:媒体人跨界做公益是当下中国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提出,媒体人在跨界公益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舆论监督者"到"社会行动者"的身份认同的转变,微博作为新媒介技术平台成为媒体人公益实践的最佳平台,媒体人将自身的职业优势与微博传播特性结合起来,构筑了新型公益运作机制,并参与到社会的协同治理体系中,这也是媒体人公益实践的必然出路。

  • 标签: 身份认同 媒体人 微博公益 协同治理
  • 简介: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 标签: 新媒体 新生代农民工 身份认同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乡城迁移者也逐渐利用社交媒体构建起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共同影响着农民工的自主意识与身份认同,嵌入其中的社会资本是这一过程中或隐性或显性的重要因素,成为乡城迁移者获取生活、工作资源的途径。本研究立足社会资本理论,剖析位于北京朝阳区金盏乡——乡城迁移者聚居地的皮村中乡城迁移者社交媒体的建构及其嵌入的社会资本和身份认同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帮助乡城迁移者构建了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社交圈子。然而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现实安排,社交媒体及其嵌入的社会资本未能带来乡城迁移者身份认同的改变。身份认同更有赖于法律地位的赋予而非心理的认知。

  • 标签: 乡城迁移者 社交媒体 社会资本 身份认同
  • 简介:数字媒介不仅为电影批评提供了新的传播环境和书写模式,也给电影批评主体的身份建构和言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赛博空间里的匿名性书写赋予了大众影评人前所未有的言说权利,使电影批评真正进入到众声喧哗的杂语时代;另一方面,曾经居于电影批评场域高位的专家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话语权利,不得不放弃'立法者'的身份,开始尝试'数字化'的电影批评写作。如是,无论是专家批评还是大众批评,他们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批评立场和话语策略,从身份对抗走向话语共谋,以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需要。

  • 标签: 数字媒介 电影批评 批评主体 身份建构 话语策略
  • 简介:本研究重点探讨了身份认同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交媒体使用与人际交往间的中介效应。基于2017年3月在北京、天津和深圳三地的问卷调查和个人深访,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身为进城务工农民的身份认同程度较高,人际交往水平总体稍有偏低且交往多在同质群体中进行;社交媒体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和人际交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在社交媒体使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身份区隔及伴生的社会权利贫困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对自我身份的感知和体认,并成为他们与城市居民进行人际交往的藩篱;通过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媒介公共产品和提升其媒介素养水平,有助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与异质群体之间建立稳定的人际交往。

  • 标签: 社交媒体 人际交往 身份区隔 新生代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