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理论专版是报纸理论宣传的主要载体,搞活报纸理论宣传,首先要着力办活理论专版。理论专版办好办活了,报纸理论宣传也就会赢得更多读者的欢迎。近年来,不少地方报纸都在积极探索“搞活”的路子,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例如,从1995年12月1日起改版后的江苏《新华日报》,为了强化理论导向功能,对理论

  • 标签: 报纸理论宣传 强化理论 导向功能 理论问题 地方报纸 《新华日报》
  • 简介:2010年传媒产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新闻出版业的产值突破万亿大关,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的传媒业在抵御住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 标签: 中国传媒 创新 2010年 新闻出版业 综合实力 传媒产业
  • 简介:2009年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入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走上了回暖之路,企稳向好的基础逐渐稳固。经济的回暖也带动了广告业的复苏,中国广告业挺过了艰难的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也挺过了极其困难的2009年。但是,报业的前路并不平坦,阴霾还未散去。

  • 标签: 中国报业 中国广告业 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 报业广告
  • 简介:根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32部,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6部。纪录电影生产占国产电影总量为3.3%;进入院线的纪录电影占院线电影发行总量的1.3%。两项数据较2015年均略有降低,这反映了当前环境下市场对纪录电影的保守审慎态度。2016年,纪录电影全年总票房为2.05亿元,其中真人秀纪实电影1部。

  • 标签: 纪录电影 纪实电影 总票房 院线 中国纪录片 合拍片
  • 简介:《慈溪日报》复刊之初,整整4年多时间未曾以“理论专栏”或“专版”的形式刊登过理论文章。这一方面因办报时间短、人手少、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对理论宣传认识不足的问题,以为县报只是最基层的党报,它的基本读者是最基层的干部群众,理论文章既缺作者,又少读者,采编人员中也缺少熟悉理

  • 标签: 理论宣传 理论版 两个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 重要性 理论文章
  • 简介:诚勿扰》的迅速走红引起了其它电视节目的同质模仿,但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节目能够复制它的"收视奇迹"。本文对制造出这一现象的《诚勿扰》及其蕴含其中的娱乐元素、文化价值做如下探讨。

  • 标签: 非诚勿扰 娱乐元素 文化价值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民生新闻”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民生新闻”的选题来看,它是“与民沟通”的对话。第二,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看,它又是“得民认同”的对话。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民生新闻”要警防的三个误区:去“政治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和“同质化”倾向。

  • 标签: 民生新闻 沟通 认同
  • 简介:“精品,指精良的物品,如艺术精品”。200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辞海》中,对“精品”一词如此解释。可见,精品在任何领域、任何时代都是品质精良、用户满意度高的代表。根据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79亿。对于有着近5.8亿用户的中国网络影视行业来说,精品的界定也是这样:首先,作品本身有高度、有品质、有品位,有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丰富的文化意涵,有足够高的艺术水准,能成为行业标杆;其次,在市场上“叫座又叫好”,对用户有吸引力,且能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增强用户黏性。2016年起,网络影视行业在网上网下“导向一致、标准一致、尺度一致”等科学有效的监管政策下,日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了一批精品作品。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近年的精品作品及其市场表现,进行精品价值的探析,总结精品作品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相应预测。

  • 标签: 艺术精品 中国网络 影视行业 上海辞书出版社 用户满意度 精神文化需求
  • 简介:首先.数字电视其实在我们这个21世纪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这点上我们经常讲的信息产业。其实信息产业最核心的也是最关键的其实是我们的传媒产业.而传媒产业中.最关键的一个部位和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数字电视.我们整理一下中国的数字电视大概的一个发展脉络。

  • 标签: 中国 数字电视 2004年 商业模式
  • 简介:中国人对死亡有着诸多忌讳,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将死亡从私人领域隔离开来,但是权力并未因死亡而停止对死者和社会进行规训,不断地将死亡拉回到公共空间。古典时期,在“家天下”的秩序下,权力分别从“实体”的制度、法律以及从“天命观”的伦理、道德层面进入死亡,将死亡政治化,使得死亡能够在公共领域堂而皇之地呈现。现代时期,“家天下”的秩序被破除,民族国家的观念被引入后,社会与国家成为新的两极,媒介勾连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国,演变出“社会媒介国家”这一新秩序。此时伦理、道德一极的死亡被科学话语、殡葬改革革除,而权力也开始从前台退场和隐藏,但权力又在媒介的遮掩下将死亡再次政治化并使死亡得以重返公共领域。

  • 标签: 家国天下 社会媒介国家 死亡政治 公共领域
  • 简介:当代西方新闻学是否已经衰落?传播学原理是否代替了新闻理论?本文探讨了西方新闻理论发展脉络、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的主要成果、以及新世纪西方新闻理论的创新。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的形成同当代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改革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 标签: 新闻理论 西方新闻理论脉络 西方当代新闻理论成果
  • 简介:广告学的学科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由广告学学科基础众多、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互动发展、广告涵义测不准以及对广告学采取分类研究所导致的。在广告学研究中引入模糊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对广告学的新的认识、拓展广告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广告表现手法。

  • 标签: 模糊理论 模糊方法 广告学 模糊性
  • 简介:《礼记·曲礼上》中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际问交往讲究礼尚往来,国与国亦如是。前外交部礼宾司参赞吴德广认为“以国家元首和政府的首脑、或以国家和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礼。”

  • 标签: 文化输出 政治传播 当代中国 国礼 礼尚往来 国家元首
  • 简介:本文对运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珠江模式”的形成和推广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广州地区的广播节目场域的权力关系被打破,广东电台通过一系列举措扭转了经济资本和技术资本上的劣势,并逐步重构了原有规制和生产流程,形成了新的适应场域竞争的习性,重构了本地区的广播节目场域,并引领了80年代中期国内广播电视场域的改革浪潮。

  • 标签: 场域理论 广播 珠江模式
  • 简介:朱迪斯·巴特勒提出的性别操演理论,从解构主体性入手视性别身份即通过反复操演的流动状态,性别身份并没有被赋予一个静止的"文化标记",而是处于不断被建构和解构的开放状态。本文首先对性别操演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背景进行梳理归类,借助性别操演论对于身份认知建构过程的思考来进一步解析该理论的实操性之意义。

  • 标签: 性别操演 身份认知 实操性
  • 简介:本辑文章集中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与批判指向。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学科危机、理论困境、反思批判。从传播学本身来说,尽管传播学理论融符号学、控制论、现象学、社会心理学、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和修辞学等于一炉。经典的传播学理论著作也称得上是洋洋大观,从“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参与式协商理论,学术研究范式随着传播技术的演进不断发展。但是传播学者们的忧思从未停止,甚至在传播手段日渐发达、媒介融合高度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少有识之士因为传播学的学科建制发展面临的危机而忧心忡忡。

  • 标签: 传播学理论 学科危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 突围 批判指向 社会心理学
  • 简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新闻体制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回望我国新闻体制变迁的曲折历程,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新闻体制改革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 标签: 新闻体制改革 体制变迁 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 历史经验
  • 简介:网络传播给传统的传播理论带来了很大冲击,很多理论假设都需要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重新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比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介传播的不同之处,对传播理论中的“知沟”现象作某些讨论,并通过讨论预测网络传播有可能加剧“知沟”的扩散。

  • 标签: 知沟 社会经济地位 信息沟 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