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香港是“美食天堂”。区区弹丸之地,荟萃了东西南北世界各民族的饮食特色。香港街头有三多:金铺多,银行多,再一个就是酒楼饭店多。处身一地,吃遍全球,这也是香港的魅力之一。“民以食为天”,香港是个城市,不种田不种菜,平民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怎么解决?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 标签: 香港市场 白兰地 管制制度 市场占有率 进口量 大闸蟹
  • 简介:<正>我们传统上是不大看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民报纸的,因为它们虽然拥有大量的读者,但档次通常较低。现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这类报纸的某些经验我们也需要借鉴,同时,这类报纸的某些弱点也对我们的报纸有一些反面的警诫作用。香港《东方日报》每天销售约七八十万份,1976年以来一直居香港报纸发行量之首。无论从经营上还是从报纸的编排上,它都有些特点;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市民报纸的庸俗性。

  • 标签: 市民报纸 开发区 香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兴奋区 社会服务
  • 简介:香港新闻媒介较为发达,人均各项指标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各类媒介数量如下(1991年统计数):报纸。共72家,其中中文日报53家,英文日报2家。53家中文日报中,有42家以新闻报道为主,余为影视、赛马等娱乐性报章。每日各报版面差别很大,少则二三十个,多则近百个,2/3以上为广告。

  • 标签: 香港 新闻业 管理 新闻媒介 新闻报道 统计数
  • 简介:<正>深圳骗子横行,香港的返乡客,外来的游客,几乎都变成待宰的羊羔。骗子最喜欢兜售的是古玩和黄金,以及贩卖假药。香港记者接到不少读者投诉,于是有几位记者特地专程赴深圳一行,故意“被骗”,以下便是他们受骗的经过。

  • 标签: 香港 身体检查 记者 深圳 假药 黄金
  • 简介:6月间,笔者应邀访台,返回途中路经香港时,受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陈韬文博士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博士的邀请,访问了这两所香港新闻传播教育的著名院、系,对整个香港的新闻传播教育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在香港,最早开办正规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是中文大学。1965年,这所建于1963年,以对香港学子进行母(中华)文化教育为宗旨的学校成立新闻学系,并开设本科课程。从此,香港便有了自己的高等新闻传播教育。1977年,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施拉姆(宜伟伯)在该系创办硕士班。两年后,香港历史上首批

  • 标签: 新闻传播教育 传播学 香港历史 理念及目标 新闻翻译 大学教育
  • 简介:香港记者的采访方法和作风,有着地区性的特征,这是由香港社会的特点和香港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香港记者纷纷进入内地采访,和内地同行有比较多的接触和交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采访方法和作风,引起新闻学术

  • 标签: 采访方法 新闻学术 独家新闻 新闻传播事业 《新闻记者》 新闻价值
  • 简介:从地缘和政治角度来说,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回归结束了英国的统治,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然而,由于香港长期处在英国的统治之下,因此她的文化和制度与内地有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香港要真正融入母亲的怀抱,还需要一个也许并不短暂的历程。文化和

  • 标签: 香港 新闻媒体 媒体经营 内地市场 媒体并购 品牌宣传
  • 简介:长期以来,外事报道在我国新闻界似乎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动起笔来多是某时某地,谁会见了谁,或者举行了会谈;现场的气氛则常常是“亲切友好”,参加会见或会谈的总不外是。有关方面负责人”。然而,现实的外交舞台毕竟是多姿多彩的。外事报道既以外交舞台为反映对象,自然在形式上也应活泼多样的,何必自束于某一框框之内?笔者近日翻阅了—些香港报纸的外事报道,觉得他们的报道,从采写技巧上讲,似有不少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之处。(一)细致入微的现场观察,胜过概念笼统的形

  • 标签: 外事新闻 现场观察 《大公报》 政治新闻 《文汇报》 彭冲
  • 简介:当年随访“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采写出一篇推动“伟大的变革”的新闻,他的名字,已和他的那篇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一起载入史册。他,就是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原总编辑、《香港商报》现任总编辑陈锡添。4月1日,在阔别了《东风汽车报》27年后专程参加该报创刊35周年庆典的陈锡添,与该报记者谈起那段激情岁月,谈起新闻工作,依然坦承——

  • 标签: “韬奋新闻奖” 《香港商报》 总编 陈锡添 工作作风 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