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元年”,政府机构逐渐开始借助微推动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将“被动式”信息服务转向“主动式”信息服务。档案行政部门必须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调整思路、调整步伐。本文通过系统地对省、市、县乡等级的微开设阼彩隧行分析,全面了解我国目前档案行政部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适应力。本文研究以国内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新浪微为例。所有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1月20日23点。档案行政部门微开设时间集中于2011年~2012年,与其他政府部门政务微相比时间较晚。本文所指档案行政部门为各级档案局(馆)。

  • 标签: 档案行政部门 新浪 信息服务 政府部门 调整步伐 战略机遇期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的网络应用不断出现并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于2006年的微就是当下最为流行的WEB2.0应用之一。“微打拐”、“微营销”、“微直播”等相关的微应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充斥于公众视野。微所独有的便捷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以及其当下不可阻挡之流行趋势,不仅使得个人用户争先开设微账户,甚至众多的单位机构也纷纷加入“微博大军”,好一派全民微的壮观景象!

  • 标签: 档案馆 网络信息技术 现状 WEB2.0 21世纪 思维方式
  • 简介: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祜六年(1319年).供祀泰山神东岳大帝及其众神体系。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部分组成,占地约71亩.殿宇堂庑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

  • 标签: 东岳庙 北京 东岳大帝 华北地区 泰山神 正一派
  • 简介:作为Web2.0思想的新应用,微以其特有的优势大大推动了网络公关业务的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也应该将微“为我所用”。近年来。微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微在档案公关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定位、强化管理、优化内容以及强化沟通等策略。

  • 标签: 微博 档案公关 微博公关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与数学建模等方法,综合应用传播学领域的媒介丰裕度理论,提出了图档机构社交媒体对外传播丰裕度指标体系,分别就图书馆、博物馆及档案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应用微信、微等社交媒体的对外传播丰裕度进行测算,并与传统的网站对外传播丰裕度进行对比,发现图档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应用某一媒体工具开展服务时,应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对外传播的媒介丰裕度最高,而传统网站的对外传播丰裕度最低,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微信公众号作为获取图档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信息的社交媒体工具。

  • 标签: 社交媒体 媒介丰裕度 图书馆 博物馆 档案馆
  • 简介:档案微文化产品宣传在实践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文章以@江苏档案和@故宫博物院发布的有关文化产品的微为样本,对档案馆和博物馆文化产品的题材选取、开发方式和展示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析提升档案馆微文化产品的宣传策略,以期给档案微文化产品传播者提供借鉴的同时,为更多优秀的档案文化产品传播注入新活力。

  • 标签: 档案馆 博物馆 微博 文化产品
  • 简介:为了全面把握国际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融合研究的主体、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二十年来相关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综合分析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同时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国际研究的主要力量和核心作者进行了统计,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法剖析支撑该领域发展的关键文献分布,最后通过共词聚类分析解析该领域的热点前沿和动态演进过程。

  • 标签: 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融合 可视化
  • 简介:政务微已经成为政府服务的重要平台,政务微的高价值性及动态性使其归档管理变得日益紧迫.探讨我国已有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对政务微信息归档管理的适用性,分析了政务微的归档流程,着重分析了归档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著录和信息存储这三个环节.

  • 标签: 社交媒体 政务微博 归档范围 归档流程 API
  • 简介: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位于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是隶属于团中央的青运史研究和青运史资料征集、收藏和利用机构。自2003年11月成立以来,它在征集、保管各种青运史资料,协调、指导和开展青运史资料的编辑、研究和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共青团中央 档案馆 中国 资料征集 北京市 利用
  • 简介:广东省档案馆门2000年起,以内部机构职能调整为契机,强化了收集整理部的档案征集工作职能,以名人档案资料征集为中心,努力向多领域和深层次延伸和拓展,使档案征集工作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档案征集工作 广东省档案馆 创新 职能调整 内部机构 工作职能
  • 简介: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覆盖,推动着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创新性技术变革和服务变革。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档案馆等数字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资源互操作和融合服务提供了契机。LAM以用户为中心,以新的认知架构重组三馆数字文化资源,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深度知识获取,已经成为三馆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研究以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数字资源融合服务的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部分三馆工作人员访谈,针对移动LAM融合服务的用户需求进行概念、功能、体验三个层面的调研,构造移动LAM融合服务用户需求模型,分析了融合用户的需求习惯和需求功能,倡导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在移动端的数字资源融合和共享,为用户提供全面、深度、便捷的新型知识获取路径。

  • 标签: 用户需求 LAM 结构方程 融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