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暂厝西山碧云寺。1929年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工程完工,葬事筹备就绪,国民党中央决定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灵榇移葬南京。这一大奠,举世瞩目。南洋新加坡前中国同盟会会林义顺代表各会员,专程由新加坡归国参加盛典。

  • 标签: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 新加坡 会员 实录 先行者
  • 简介: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尚能做出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是难可贵的,邹伯奇在此期间有两项成就令人称道:①他于1844年最先设计以摄影术测绘地图的方法,并约略与欧洲同时以摄影法作实地测绘;②他以玻板摄影术最早成功地拍摄人物肖像。

  • 标签: 鸦片战争时期 邹伯奇 摄影器 地图测绘 油板摄影术 摄影技术史
  • 简介:“民俗摄影”如今挺火的,但是什么叫民俗?这个事情可能很多摄影人没琢磨过。有圈里人跟我说:“民俗就是怪里怪气的东西。反正拍到人家过日子和我们生活不一样的,就可以叫民俗啦!”如此的“民俗”作品,总是不特别叫好,当然也不特别叫座。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既然追求“怪怪的”,审美上和大众趣味总是有点跑偏,主要的卖点就是一个“新奇”。

  • 标签: 民俗摄影 大众趣味 摄影人
  • 简介:作家顾铮先生曾说:“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凡讲学的若成为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即变为一种偶像,失去原有之意义与生命。”由此提醒我们的摄影人,所有的问题设置、讨论,包括得出的观点和结论都应该与我们的当下生活发生关联。而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艺术不分新旧内外,只分优劣高低,更谈不上同一题材划分作者的国籍内外了。诚然,是有一些中国题材被国外的摄影师拍摄成了可圈可点的摄影作品,有些甚至成为可以进入摄影史的经典。这样的案例这些年媒体已经报道了不少,我相信未来还会继续发现,继续报道。冷静地想这个问题,我以为可能有三方面的成因:

  • 标签: 摄影人 当下生活 中国题材 问题设置 摄影作品 艺术史
  • 简介:在数码技术问世前,精确地控制曝光还是一项颇具难度的专业技术。对数码相机来说,这一切都变得异常轻松,可以随时检验曝光值。但轻松是相对的,其中的技巧也有不少,只有掌握娴熟,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

  • 标签: 曝光 数码摄影 数码技术 专业技术 数码相机 轻松
  • 简介:会徽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呈金字塔形的“A”字符号,即英文Archives(档案)的第一个字母,中间是蜿蜒起伏的长城,象征着中国和北京。下面用简洁的数字和字母符号标明1996年(‘96)、第十三届(ⅩⅢ)和国际档案大会(ICA)。整个构图上小下大,构成金字塔的形状,以此切入本届大会的主题:二十世纪末的档案工作——回顾与展望,这一方面喻示着档案

  • 标签: 档案事业 档案工作 回顾与展望 二十世纪末 字母符号 金字塔形
  • 简介:德国摄影家在世界摄影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已经举世公认,甚至可以说以费什尔徒为代表的一批德国摄影师促成了“作为艺术的摄影”地位的真正确立,这批年轻的德国摄影家也把单幅摄影作品的价格提高到数以十万美元计的地步,今收藏家们瞠目结舌。

  • 标签: 勇气 摄影作品 摄影家 影响力 摄影界 德国
  • 简介:张小宁,男,1958年7月出生于辽宁,中共党员,满族,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长期从事各民族风情风俗和自然风光摄影。1982年6月,从空军高炮十四师来到广西,在自治区档案局办公室从事行政工作。2005年11月,组织安排他负责广西重大活动照片档案的现场采集,作为广西重大活动首席摄影师,参加中央领导人视察广西、中国一一东盟博览会、自治区领导考察工作等所有重大活动的拍摄工作100多项。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化 档案局 广西 摄影人 中国 中央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