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刘开渠,字慈航,1903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一个小地主家庭。刘开渠七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因其自幼画画入迷,1918年,考入萧县第一高等小学,跟著名美术老师王子云学美术。1920年9月,开渠在王子云老师的帮助下,家中又忍痛卖掉了107亩田地,凑足盘缠学费,去北京报考国立美术学校。

  • 标签: 刘开渠 艺术界 雕塑作品 法国留学 上海 纪念碑雕塑
  • 简介:唐代丧葬风俗对墓志文体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唐人信仰中,墓志是作为墓主进入冥界的身份说明书,这一功用以文能通神的社会信仰为基础,深入影响了唐人观念中的墓志文体定位并成为推动其兴盛的原动力。

  • 标签: 文体功用 丧葬信仰 身份说明
  • 简介:<正>如果把艺术比作参天大树,那它应该是一株"人民之树"。一方面,它必须植根于生活,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和养分;另一方面,它必须反哺人民,让老百姓能采摘、品尝艺术的丰硕果实。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泰斗"马师曾的传奇经历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艺术之根只有深扎于平民生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并开花结果。

  • 标签: 马师曾 传奇经历 广东粤剧院 创作灵感 红线女 靓元亨
  • 简介:2006年年初,应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之邀,笔者在回眸首都十个五年计划中,发现20世纪后半叶,一大批现代化的大型建筑在北京拔地而起。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五十年十大建筑、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九十年十大建筑。后两个十大建筑,由于有组织地进行了专家推荐候选名单,市民投票评选,新闻媒体公布,所以绝无异议。但五十年十大建筑则有多个版本,各执一说。为确保资料的正确性,笔者专门对各种版本做了一番考证:

  • 标签: 五十年代 建筑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考证 五年计划 八十年代
  • 简介:6月26日,省档案局在杭州召开全省档案职称“以考评”改革座谈会,11个市以及义乌市档案局的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座谈会由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韩李敏主持,省档案局(馆)长王立忠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 标签: 省档案局 以考代评 座谈会 改革 职称 市档案局
  • 简介:解放初期,北京市政府开始规划兴建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到1957年,北京城里建有电影院20多家、戏院20家、30几家说书馆、曲艺社和露天剧场各两三处,另外各区都有工人俱乐部,不少单位的礼堂也演出戏剧和放映电影。从1957年12月刊《本市剧场一览表》中可看到有名的演出场所就有36家。

  • 标签: 北京市政府 娱乐场所 50年代 演出场所 解放初期 文化设施
  • 简介:<正>建筑师詹姆士·波尔夏克曾表示过:"建筑是经营回忆之所。"对于中大学子来说,銶琚堂总能勾起他们求学时代快乐时光的美好回忆——名师讲座、维纳斯歌手大赛、每周放映的好莱坞大片等都曾是中大学子课业生活之余的休闲娱乐。一銶琚堂坐落在风景优美的中山大学南校区,于1982年11月奠基,1984年10月竣工,由香港恒生银行有限公司董事、大昌贸易有限公司副董

  • 标签: 中大 歌手大赛 好莱坞大片 风景优美 波尔 夏克
  • 简介:晚唐五时期词的传播有何变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何地位,而晚唐五词的传播、发展的巨大变化的深刻原因何在,以往研究多聚焦于诗、词两种文学体裁本身的嬗变。文章以相关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前人学者研究和传播学知识,以求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去透析其深层次原因——晚唐五时期的社会动荡、阶级变迁的社会存在发生巨大变动,是导致词这一文学艺术形式诗而兴,并从伶工之好变为士大夫之好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晚唐 五代 传播
  • 简介:在历代文献和诗歌文本中禹庙“梅”故事不断繁衍,萌芽于东汉,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稀,“梅”典故的传播地域主要在浙江.禹庙“梅化龙”俗信反映了宋代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信仰民俗.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多发的旱灾使得民众的丰收意愿不得已转向对神灵的崇拜与祭祀,而越地自古以来崇祀的民间文化也渗入到这一信仰之中.在与民间俗信的融合中,大禹完成了从圣王到治水英雄再到民间俗神的转变历程.

  • 标签: 禹庙 梅梁 信仰 民俗 原因
  • 简介:丁文江(1887—1936),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种学家。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人,字在君,笔名宗淹。英格拉斯哥大学毕业,获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成绩优异。回国后致力于地质学、古生物学和人种学研究。1913年到山西做地质调查,绘制了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副地质图。

  • 标签: 丁文江 三十年代 从政 学者 古生物学家 人种学研究
  • 简介:<正>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是工人出身的中共早期党员,长期投身工人运动,不曾被授予过将军军衔,却因其"赣湘鏖战振红军,挥师粤桂歼顽敌"的出色军事生涯而被誉为"工人将军"。他就是广。广于1909年12月出生于广东新兴县一户贫农家庭,12岁起就到广州、南海开始了打工生涯,不久又进入香港啤利造船厂当学徒,成为一名现代产业工人。生活的艰辛磨炼出对旧社

  • 标签: 打工生涯 新兴县 国民党顽固派 抗日武装 月出 抗日游击战争
  • 简介: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房屋建筑与地上、地下市政设施的控制线,红线确定后,将据此修建沿街房屋建筑、快慢车道、绿化和各种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道路红线宽度的决定,对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重大,影响广泛长远。1953年北京市在制定改建与扩建城市规划草案时,为适应城市发展的规模,准备对南北、东西两个中轴线进行加宽和延长,

  • 标签: 城市道路 控制线 北京市 七十年代 房屋建筑 市政设施
  • 简介:城市道路命名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新辟和修整了许多道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中期,北京市道路规划在主要干线方面已基本确定为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四条环路和十条放射线,四环以内将属市区发展范围,放射线将和通往各大城市的公路衔接。但由于有些道路没有路名,或虽有路名但由于起止点或路线有了变动,在邮寄信件、查找住址等方面很不方便,

  • 标签: 城市道路 五十年代 北京市 史料 城市规划 新中国成立
  • 简介:二十世纪五十年,为了改善北京市的公共交通状况,方便市民出行,先后两次计划筹建无轨电车。1951年根据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需要,北京市提出发展无轨电车以缓解公共交通压力的计划。于是,北京市电车公司提出拟订购苏联的车型和线路设备,后因资金短缺无法进口,又考虑订购上海公共交通公司制造的无轨电车,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施。

  • 标签: 无轨电车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 北京 筹建 公共交通公司
  • 简介:在两岸包机直航及“第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举办之际,应台湾湖北同乡会和湖北文献社的邀请,湖北省档案馆负责同志带领相关工作人员,专程奔赴台湾开展涉及湖北的有关珍贵档案史料征集工作。

  • 标签: 湖北省档案馆 档案史料 捐赠 台胞 工作人员 征集工作
  • 简介:2.信息资源研究是信息化研究中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论述.占信息化研究总量的约42%。研究中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只是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而如何从浩瀚的档案信息中开发出有效的信息资源并为社会所用.是档案学研究更加现实和紧迫的问题。

  • 标签: 档案学研究 信息化 技术因素 80年代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