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原是我少年时经常光顾的地方。只是今天的玉泉院早已修葺翻整,香火旺盛。院外又新雕塑一尊陈抟老祖的卧姿雕像,引得游人如织,甚是热闹。于是,也随之凑到近前,看个究竟。却不想听到一句简单有趣的对话,引起了我的遐思。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问他的父亲:“这个老爷爷在这里睡觉,不嫌吵么?”他的父亲说:“他是上山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下。”陈抟老祖的卧姿雕像正对着玉泉院正门,处在进院烧香和登临华山的必经之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通道上睡觉,确有怕吵的嫌疑。只是孩子父亲的回答,与登临华山后的情景相吻合,却未必符合石刻雕塑者的初衷。

  • 标签: 玉泉院 华山 父亲 雕像 陈抟 雕塑
  • 简介:中国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有“文不言商”的通病,特别是象钟云舫这种“熟读九经”而又性格刚直的文人更犹为如此。然而,钟云舫却与富甲一方的江津巨商马冀南、马季良父子交往甚密,引为知己。在钟云舫的作品中,马氏父子的名字出现频率最高:《振振堂·诗稿》、《振振堂·联稿》、《振振堂·文稿》均收录有褒扬马氏父子的诗、联、文,这在钟云舫的作品中绝无仅有,钟、马关系可见一斑。

  • 标签: 父子 富商 知识分子 出现频率 作品
  • 简介:行知是切实地把审美教育思想落实于学校教育的教育家。其审美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是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这一目标是有其心理基础的。以“求真之情”和“践真之意”为基本内涵的、知情意结合的审美教育心理基础,决定了必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审美教育原则,来实现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根据教学做合一原则,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进行审美教育,行知最终实现了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

  • 标签: 陶行知 审美教育 落实
  • 简介:尧是辽宁省西丰县人,东北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以下简称"东大")学生,曾经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深得当时校长张学良的器重。九一八事变后,张尧与大批东大学生流亡到北平。当时,东北大学秘书长介绍给他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拒绝了,全力以赴投身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的斗争中。张尧到达北平之后,临时住在西单旧刑部街12号奉天会馆内。在他的请求之下,很快得到了张学良将军的接见。

  • 标签: 张希尧 辽宁省西丰 抗战初期 日本帝国主义 中共党员 阎宝
  • 简介:档案人的情怀──访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局长刘明本刊记者晓章熟悉刘局长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谦虚、实干,待人热情的老同志。当地知道我的来意后,连连摆手。“我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说说我们的班子吧!”随即把他的两位“搭档”介绍给我:抓档案业务指导的副局长郭秀玲和...

  • 标签: 丰台区 档案工作会议 档案馆 档案人 档案局 北京市
  • 简介:行知的教师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教师的终极目标是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要诉求“真知识”;教师的师德修养要“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等素养;此外还要促成“共学、共事、共修身、共生活”的师生关系。

  • 标签: 陶行知 教师观 教育家 教人求真 爱满天下
  • 简介:少年是做梦的好时节,虽然梦境未必都让人愉快。有那么几年,总是梦到同样的情景:一个人在山崖上攀爬,想象着山顶上的旖旎风光,无限神往。突然一个失足,身子瞬时悬空,手足乱抓,终于稳下身形,却手攀脚蹬,困在半山腰,上不去,下不来,呲牙咧嘴,十分惶恐。梦醒之后,擦去冷汗,就琢磨着如何才能摆脱这般困境。那时想的简单,以为只要能爬到高处,眼界自高,境界自

  • 标签: 陶先生 旖旎风光 脚蹬 攀爬 汾水 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