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周六(10月17日)上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国民第18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就任岛内执政党的主席。接过卸任的吴伯雄手中的主席印鉴,马英九宣誓上任。吴伯雄担任该党主席为期达两年余。

  • 标签: 国民党 台湾地区 领导人
  • 简介:1946年5月,国民政府自重庆还都南京。6月26日,国民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3日,国民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定召开国民大会。11月15日,国民大会开幕。大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此即所谓“制宪国大”。1947年4月,国民又上演了国民政府“改组”的闹剧。本文拟就国民大会的由来、“制宪国大”的召开、国民政府的“改组”,作一简要叙述。

  • 标签: 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民大会 中原解放区 蒋介石集团 训政时期 中华民国宪法
  • 简介:【专题概述】讲到中国国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屠杀共产党人的蒋介石和两次国共内战,似乎国民就等于国民反动派。其实,这不是国民历史的全部,国民也曾是一个革命党,在推翻满清政府、打倒北洋军阀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作出过巨大历史功绩。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专题 党史 国民党反动派 历史功绩 共产党人
  • 简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新军阀政权。经过党内的反复争斗,1928年2月,国民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新军阀获得了“统一”。同年4月,举行了“二期北伐”,迫使奉张军队退回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仅隔三个月,国民新军阀各派之间又发

  • 标签: 新军阀混战 阎锡山 李宗仁 编遣会议 编遣委员会 白崇禧
  • 简介:1938年8月28日,在上海极司裴尔路76号,汪精卫秘密主持召开了国民第六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40余人,都是指定的。汪精卫担任会议临时主席,周佛海为大会主席团主席。会议通过了《党务决议案》,根据这个议案,汪记国民俨然以正统自居,废除总裁制,实行主席制,推举汪精卫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并决定重庆国民中央执监委员会的决议、命令全部无效。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修订国民政纲案》,宣布以“和平反共建国”为投敌卖国的纲领。大会主席团副主席裕民谊还以大会名义电重庆国民中央执监委员会,进行劝降。9月5日,汪记国民又在上海召开了六届一中全会,成立伪中央党部。

  • 标签: 汪精卫 民谊 周佛海 全国代表大会 主席团主席 副主席
  • 简介:1947年5月,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整编74师在山东蒙阴、临沂之间的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这是解放战争中华东战场具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整编第74师全军覆没,国民政府为之震动,国民高层将领闻之色变,一些人对国民的前途感到担忧。

  • 标签: 国民党 整编 华东野战军 解放战争 国民政府 蒋介石
  • 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同盟会、国民、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与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是既有历史渊源关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五个政党。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

  • 标签: 同盟会 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近代史
  • 简介: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成了战后中国国民政府一项重要外交活动.国民政府对日索赔前后经历了十余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索赔阶段国民政府对日索赔的准备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为了清算日军侵华战争罪行,以待战后向日本索赔,1939年7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制定了《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及《调查须知》,并通令各机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着手调查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害.1943年开罗会议后,对日作战各盟国都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政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1944年3月19日,参事室外交组代表黄正铭等人参照苏联对德索赔办法,草拟了《战后对日媾和条件纲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对日索赔 日本 旧金山和约 赔偿问题 损失调查
  • 简介:【命题方向】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第一次奎国代表太备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国民一是与国共关系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随着国共关东大幅度升温,国民重新掌控台湾政局,极有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国共关系 高考命题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命题方向
  • 简介: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候选人、党主席朱立伦计划于11月下旬前访问美国。有分析认为,朱立伦访美,一方面将向美方强调在两岸关系上自己是稳定的“和平制造者”;另一方面,也寻求美国对国民的支持,以逆转低迷的选情。

  • 标签: 国民党 台湾地区 两岸关系 候选人 领导人 制造者
  • 简介:孙中山改组国民国民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关系到当时国民的生死存亡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并对我们研究当代政治制度变革有很大帮助。所以,国民改组的原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以往的文章在分析原因时主要强调孙中山改组国民与国共合作的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改组前国民的不足、苏俄革命成功对孙中山的借鉴作用等方面来探究原因。

  • 标签: 孙中山 国民党 改组 原因
  • 简介:在实践情境下,国民诸派别对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作出了各自的阐释。流行观点认为诸派别是对孙中山的“背叛”或“另起炉灶”,实属罔顾历史情境的主观臆断。事实上,从诸派别训政阐释的基本内容来看.他们既继承了孙中山训政思想的核心观点,又表现出各自的个性特色。考诸中国近现代百年训政史.可以肯定诸派别对于训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积极贡献。

  • 标签: 训政 国民党诸派别 训政阐释
  • 简介:<正>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战场和国民在抗日中的作用的评价,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确有褒贬失当之论。本文试图依据史实对抗日时期国民战场作一概要述评,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行们。

  • 标签: 毛泽东 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战场 部队 国民党军队 解放区
  • 简介:命题方向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国民一大与国共关系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随着国共关系大幅度升温,国民重新掌控台湾政局,极有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国共关系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高考命题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 简介:国民统治台湾50年,为了维护其在台湾的统治和利益,其大陆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50、60年代的“反共复国”、“反攻大陆”政策,到70、80年代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和“三不”政策,再到90年代初的“民主、自由、均富统一中国”的新大陆政策,直至主张“一中一台”,“一国两府”的“两国论”。本文主要从上述4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国民大陆政策的演变。

  • 标签: 中国大陆 政策 台湾省 国民党 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
  • 简介:摘要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后一些从各自利益出发的,投靠国民的军事势力派也背叛了革命。这些背叛了大革命的国民军事实力派,组成了国民的新军阀。

  • 标签: 国民党 新军阀 形成 背景
  • 简介:在阎锡山和蒋介石接收平津到中原大站期间的相互利用与斗争中,冯玉祥的首要目标一直都是反蒋,每一次都拥阎为首领,而每一次都是阎出卖或生视不理而失败。阎锡山最擅长“骑墙”,在冯与蒋之间寻求势力均衡,两连获利,典型的商人性格。蒋介石则是真正的权谋家,较之阁、冯更有手腕。

  • 标签: 阎锡山 蒋介石 国民党派系斗争 中原大战
  •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曾获得了许多国家的大量借款。但是,到底获得多少,说法不一,如:陈炳章说:有12项,共计:美金870000000元,英金59739000镑。①张肖梅、张一凡统计,共23次,计有:美金995000000元;英金69547000镑;法金1030000000法朗;国币120000000元。②周伯棣说,举借外债29次,总计:英金150000000镑;美金1047800000元;法金1030000000法朗,国币120000000元。③如此等等,莫衷一是。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举借外债 借款条件 中国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 英国
  • 简介:【背景材料】2009年5月26日至6月1日,中国国民主席昊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吴伯雄主席在两岸杀系发生历史性转折一周年之际举行了第二次会谈。会谈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坚持我们党既定的对台大政方针和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双方就两岸关系达成了五项重要共识。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大陆 胡锦涛总书记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两岸关系 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