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适存诗共计380首,题材涉及赠别、哀挽、题纪和民俗民风。适赠别诗主要反映朋友之情和师生之谊,反映骨肉亲情的作品较少;挽诗哀挽情绪淡化,体制也不再以典重肃穆的律诗为尚,有时以歌行体写挽诗;适的亭台楼观题纪之诗多应人之请,多为书斋之作,往往附和题意,谈理论学,流于艰涩,但是也有气韵流畅之作;留意民风民俗的是适诗歌内容的特色之一,有少量具有组诗性质的诗作,总体上以描绘乡村的淳朴民风民俗为主,有闲适格调。适稍显平淡的诗歌内容反映其深沉、博大的内心世界,代表了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理性和宽容的气质。

  • 标签: 叶适 赠别 挽诗 民风民俗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各级电视台的制作及播出设备正在不断地更新,新格式、新机型及高性能的设备,使视频技术日趋完美,而且逐渐朝着分量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教材制作设备也面临着更新换代,以适应高质量电视节目播放的需要。本文仅就电视教材制作设备的更新谈一些我们的分析意见。

  • 标签: 电视教材制作 制作设备 广播级 数字录像机 模拟分量录像机 兼容性
  • 简介:林通过对美国公立学校起源问题的研究,将教育转变为一个社会——文化的命题。他在1960年发表了堪称新教育史学奠基之作《美国社会形成中的教育》,将教育定义为“文化逐代相承的全过程”^①。按照他的理解,教育归根结底是对某种文化的适应。教育与社会其它部分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不应将教育作狭隘的理解。教育史研究重心必须有所调整,研究方法需要更新。历史学家要以一种更精确的态度研究过去的教育现象,加强历史研究的批判性,不应隐恶扬善,回避矛盾与冲突。

  • 标签: 贝林 美国 新教育史学观 研究重心 研究方法
  • 作者: 张亚鹏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课堂教学要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们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地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幅度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 简介:“麦诺维尔诉戈比蒂案”是美国二战期间典型的“向国旗致敬案”,作为“向国旗致敬第一案”,案件艰难而又反复的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爱国教育与宗教自由之间冲突的尖锐性。由于影响恶劣,判决最终在三年后被否决,日益宽泛的宗教自由内涵在此后一系列“向国旗致敬案”的司法审判中得以确立。

  • 标签: 麦诺斯维尔诉戈比蒂斯案 宗教自由 爱国教育
  • 简介:通过对葡萄霜霉病病的保存试验,结果表明:在0℃以下保存可以长时间保存病和病征,但存在孢子囊变形率高、叶片组织离解腐烂的问题。在100%+常温下保存,材料腐烂和杂菌生长都很快:在100%+10℃下保存,尽管杂菌生长少,但材料腐烂快;在(100%、80%、60%)+2℃下保存,腐烂指数增长慢,叶片组织不离解腐烂,杂菌少,而孢子囊变形率比较高。

  • 标签: 葡萄霜霉病 保存 试验
  • 简介: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意象派中心人物。1921年离开意象派并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后离异。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 标签: 叶赛宁 俄罗斯 莫斯科 意象派 列夫·托尔斯泰 长诗
  • 简介:多亚学派哲学是整个希腊化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该学派的悖论性来自其所汲取的思想资源的复杂性。多亚精神强调理性、世界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主张“按照自然生活”与积极尽职责于家庭和国家,并重视伦理一治疗学。多亚精神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对苏格拉底道统即唯智主义的强调,并带有明显的人文文化色彩,强调人道思索与公民责任,关心将修辞和美德以及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要求雄辩家在演说中承担伦理教育的任务,传达那些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高贵思想,并通过触动人的情感来激发他们的赞美和深刻的奉献。相对知识的传授来说,多亚教育思想更关注“人”的特性,重视人格完善,尤其强调人的品德培养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并蕴涵了西方绅士教育理想的渊源。其对后世西方教育的积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斯多亚学派 人道思索 博雅理想 教育意义
  • 简介:随着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应运而生。新一轮课改能否顺利完成,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广大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笔者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学习和思考,就此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 标签: 教育理念 教师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人本主义 教学方法
  • 简介:更新高教期刊编辑观念开拓办刊之路辽宁教育研究院齐凤伟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挑战,高教研究期刊的编辑必须适应新形势,更新观念,开拓办刊渠道,才能使刊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 标签: 高教期刊 编辑观念 公关意识 编辑工作 更新观念 经济效益
  • 简介:人称“神童”的赫钦(RobertMaynardHutchins,1899—1977)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布鲁贝克(1978)则认为,在“为建立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作者及其作为高等教育哲学里程碑的著述”中,赫氏的《美国高等教育》(1936)一书比纽曼的《大学的理想》(1852)和维布伦的《美国的高等教育》(1918)两部著作都“更为全面。如今,赫氏的《美国高

  • 标签: 美国 赫钦斯 高等教育 教育哲学
  • 简介: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倡导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开展探究性学习。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并不是形式上的学生参与和交流,而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组织和设计,有意识地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为,并期望达到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 标签: 生本教育理念 教学观念 中学美术 以学生为主体 学习自主性 更新
  • 简介:2012年4月10日至13日,“瑞士一中国裴泰洛齐国际研讨会”在瑞士举行。本次会议由瑞士裴泰洛齐协会和瑞士“学校为儿童基金会”资助,瑞士中部师范大学主办。来自瑞士中部师范大学的师生,中国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图加特传媒大学的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裴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继2009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裴泰洛齐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详见《教育史研究》2009年第6期)之后的又一次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一次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会,旨在探讨裴泰洛齐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和瑞士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同时比较中国和瑞士教育体制的异同。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裴斯泰洛齐 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瑞士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教育,更影响着旧中国遗留下来教会学校,并最终导致了教学学校在中国的消亡,教会学校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但它在进行文化侵略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文化和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建设人才。

  • 标签: 建国初期 社会变革 教会学校 课程设置 管理机构 中国
  • 简介: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实质具有相似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成功智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内容的理解,使实施素质教育有一个更清淅的蓝图.无论是成功智力理论,还是素质教育,它们的共同目标是为时代造就合适人才.

  • 标签: 斯腾伯格 成功智力理论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