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是现有学科建制中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两个主要二级学科,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里学科的细化,以往几十年里研究者长期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精耕细作,对其他领域涉猎较少,由此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同是哲学学科内的二个学科的界限和距离甚至超过哲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和距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与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而在哲学学科和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对话 二级学科 主流意识形态 哲学学科
  • 简介:崇祯《金瓶梅》小说插图有着独特的叙事魅力。将这些插图置身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语境之中,通过研究这些插图的图式、风格及审美功能等,将其还原于当时社会所处的历史文化情景之中,进而解剖那个时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为重塑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体系添砖加瓦。这种将美术史学、图像学、文学和叙事学等学科交叉进行研究的方法,在当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

  • 标签: 崇祯本 金瓶梅 插图 叙事
  • 简介:哲学解释学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从哲学解释学出发,当前德育评价的困境表现为以下三点:既定行为规范背后不被承认的“合理前见”、强制符合标准背后被规训的“视域”、以及固定操作程序背后对“语言”的忽视。通过回溯我国现代德育评价的历史,我们发现,走出德育评价的困境需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构建一种“融合型德育评价”。以哲学解释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型德育评价”的评价标准要能容纳个人表达;评价过程要在创造精神基础上走向交往;评价方法要回归开放的对话情境。

  • 标签: 德育评价 困境 哲学解释学 对话 理解
  • 简介:晚明陆贻典曾指出,《琵琶记》"刻者无虑百千家",但其版本内容却"几于一一稿"。现存刊刻于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的各种《琵琶记》文本不仅印证了陆贻典的观点,而且还证明了这些文本的底本多为不同时地舞台演出脚本的整理稿。因为不同的出版商采用不同的舞台演出脚本为底本,这些文本自然在内容上形成了"几于一一稿"的现象。另外,类似的现象并非《琵琶记》独有,凡是明清时期舞台上的戏曲经典,它们的现存文本也大都呈现"一一稿"的现象。即使在现当代,同一部舞台或影视艺术作品的文本,只要出版社采用不同出品方的演出脚本为底本,各版本在内容上的"一一稿"特征同样非常明显。

  • 标签: 《琵琶记》 一本一稿 演出脚本 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