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98-2014年的中国省际财政科技支出数据,运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省际差异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具有显著的空间均衡特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分布的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其中地区间差异是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差异的主要来源;考虑空间相关性后,从时间动态角度来看,各地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演进存在集中趋势,从空间动态角度来看,相邻地区对本地区的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演进有显著正向或负向影响,特别是不同阶段区域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俱乐部空间趋同”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空间非均衡 相对剥夺理论 空间Markov链
  • 简介:于商路及其城市的功能转换与近代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问题,学界过往的研究多揭示其商品流通功能之发挥如何助益于其区域内的商品化生产的发展。但在商路经济带上其产业部门结构及其地理分布变化,资本、商品结构和市场供给能力的变化对区域商品市场变动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却表明:在近代西北,商品和生产要素依随商路上主要城市而聚集或流动,不仅是其区域商品市场变动的内容和重要特征,亦是其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诱导力量、具体支撑,更是其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根因。换言之,城市功能转换与后发展地区产业升级之关系更说明,近代西北作为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其区域经济发展并不缺乏内生动力。当下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于此命题不可不察。

  • 标签: 城市功能转换 产业升级 后发展地区 近代西北商路
  • 简介:借鉴负矩阵分解的重构思想,提出基于负矩阵分解的数据重构。该方法主要通过负矩阵分解得到重构数据集,其与原始数据集之间存在不同,从而可以降低高维数据多噪声的影响。两个人脸图像数据集的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识别准确率。

  • 标签: 非负矩阵分解 数据重构 分类 聚类
  • 简介:在我国目前情境下,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社会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又直接促进社会资本质量的提高。以2009—2012年我国各省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优化了社会资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经济强劲增长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原因,而且为优化社会资本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 标签: 社会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 联立方程
  • 简介: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惠州市城乡二元性均衡特征日渐凸显,发达城市和工业快速发展,而传统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推进惠州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农村人口及农业劳动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城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日益趋近。因此,应探索培训、创业、安居、保障四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 标签: 惠州 二元经济 非均衡 城市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简介:利用2001年到2016年中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实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股票市场的正向效应相对于前者有待提高;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

  • 标签: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人力资本 空间计量模型
  • 简介:在城市废气主要污染物的聚类分析中,加入了面板数据的时序特征和截面特征,综合考虑城市废气主要污染物的全时主成分"增长速度"距离与全时主成分"绝对量"距离,重新对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将其与传统截面数据聚类分析进行了对比,实例聚类结果表明,传统截面数据聚类结果会出现部分与实际城市污染情况不符的结果,而采用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后得到的城市排名更加精确,方便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

  • 标签: 城市废气面板数据 主成分 综合距离 聚类分析
  • 简介:本文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建立罪刑关系博弈基本模型,对罪刑均衡原则的缘起及刑法史上三种罪刑对称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罪刑均衡是理性的国家与公民以追求个人收益的手段/目的理性进行选择的均衡结果,其本质在于通过参与人双方收益最大化的战略组合来保障合作实现,而合作即可达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揭示了集体理性最大化(功利)与个人理性最大化(公正)之间的冲突。

  • 标签: 罪刑 均衡原则 博弈论 刑法史 对称关系
  • 简介: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下,行政审批扮演着公共部门对市场外部管制的主要角色,也一定程度上与寻租腐败紧密关联。本文利用1999-2012年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重点考察行政审批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为行政审批改革在反腐层面的必要性提供一定佐证。研究发现,行政审批与地区腐败程度具有双向影响,伴随审批事项的扩大,腐败水平也相应提高,应用联立方程组检验显示审批每增加1个标准差,将导致腐败程度增加0.016个标准差,同时地区腐败也将反向作用于行政审批,增加了削减审批的难度。这一结论对于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审批改革具有特殊政策价值,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通过政府自身内部体制创新,挤压和消除行政审批与寻租腐败之间的灰色空间。

  • 标签: 行政审批 地区腐败 面板数据
  • 简介:从实证方面发掘广西区域内各经济板块之间的规律信息,对于制定差异化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实证研究显示,由于桂北、桂东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低于桂南,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高于桂西地区,所以经济发展的更多动力来自于这些积累起来的金融资源,桂南和桂西在金融资源的投放效率上高于其他地区。各地市之间金融结构同质化程度较高,金融结构的不合理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全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 标签: 金融发展 区域经济 面板数据
  • 简介:在中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结构产生扭曲,从两个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强化作用。一是大量供给旨在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地方税收的经济性公共品对非经济性公共品的"扭曲",通过市场传导间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公共品供给中城市对农村的"扭曲"直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利用199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的经验证据表明,公共品供给的扭曲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 标签: 地方公共品 公共品供给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稳健性检验
  • 简介:摘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对于教育相对落后的省区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均衡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学校需发挥主阵地作用,积极贯彻均衡教育。

  • 标签: 均衡教育 学校 教师
  • 简介:我国学者将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应用于解释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存在着“过度敏感性”的特征.本文将西方消费理论应用于我国文化消费的研究中,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确实存在“过度敏感性”的特征,且城镇居民的敏感系数高于农村居民.鉴于此,政府应该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培育文化消费主体以及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促进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

  • 标签: 居民收入 过度敏感性 文化消费
  • 简介:为了探究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耦合理论的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首先,建立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概念模型,然后,运用耦合模型构建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定量分析模型,最后,以安徽省“十二五”期间面板数据为例,对两者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7001,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等协调。

  • 标签: 文化 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耦合
  • 简介: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国内研发、知识进口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溢出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为负,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配置的效率;研究还发现,只有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才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吸收者。此外,分组检验没有发现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 标签: 知识溢出 人力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 简介: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驾驶行为的定罪处刑问题,应当严格按照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来检视危险驾驶行为是否构成该罪,在定罪准确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罪刑均衡,以实现刑法的规范价值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 标签: 危险驾驶行为 犯罪构成要件 罪刑均衡
  • 简介: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双赢的一个必备的法宝,环境规制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以福建省33个工业行业2005—2015年的统计面板数据,用差分GMM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会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加强发生显著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因而制定恰当的环境规制政策,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目标。

  • 标签: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GMM
  • 简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的总体竟争力,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则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2007-2015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分析,检验和探讨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是负向影响,财政分权度越高,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比重就越低;政府竞争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是负向影响,但财政自由度与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中部与西部、东部区域性差异非常显著,财政分权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凸显“中部凹陷”现象.

  • 标签: 中国式财政分权 高等职业教育 投入
  • 简介: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我国2000年-2014年的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相关的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均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消费水平却对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根据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势特征,对其进行相关的收敛性检验,发现东、中和西部地区的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 标签: 金融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