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一、引言美国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雅各布·明尔1922年出生于波兰的托马斯索。之后移居到美国。他于1950年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57年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的这个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度过的.在此期间他还兼任了许多的社会公职。在过去的40多年当中.明尔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劳动经济学研究体系和专业风格的形成。他的研究多年来经受着理论界的严格检验.并被不断地提炼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天才的经济学家被吸引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当中。

  • 标签: 人力资本理论 哥伦比亚大学 劳动经济学 经济学家 学士学位 亚特兰大
  • 简介:薇拉·凯的经典拓荒系列小说、和是其生态思想的艺术凝聚.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现代深层生态学理论对这三部小说进行解读与阐释,并对作家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剖析.

  • 标签: 生态批评 诗意的栖居 和谐共存
  • 简介: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麦克白夫人将丈夫推往罪恶的深渊,怂恿丈夫犯下天人共愤的弑君谋杀案.她被视为莎翁笔下的一朵光彩夺目的罂粟花.作为女人,麦克白夫人有着“双性同体”的气质:既具有男人的狠毒,又不失女人的脆弱.通过剖析麦克白夫人从鼓动丈夫杀害国王到自己在疯狂中死去,来探讨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的性格以及其成因.

  • 标签: 双性同体 狠毒 脆弱
  • 简介:薇拉·凯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作家,同时也被视为逃避主义作家。梳理逃避主义在美国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地位,认为薇拉·凯及其文学作品虽然都受到逃避主义的影响,但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逃避主义作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凯的逃避有着鲜明的特点,这是她关注社会中心问题的独特视角,而且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其笔下的角色,逃避的最终结果都是选择回归。

  • 标签: 薇拉·凯瑟 逃避主义 回归 命运
  • 简介:尔瓦·尔托(AlvarAalto)是芬兰具有影响的现代设计大师,是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他的设计常常表现的很独到,构思丰富而巧妙,独特的手法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特点。他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创造了很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设计个性。

  • 标签: 创作思想 设计手法 思想来源 设计领域
  • 简介:麦克·莫波格所写的《蝴蝶狮》,表面上是一个明朗的充满爱和诺言的孩子与狮子间的儿童故事,然而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消极的内容。故事在唤起读者对单纯无暇童年时光记忆的同时,也引起读者对爱、家庭和战争死亡的诸多思索,可谓是“光”、“影”并存。

  • 标签: 蝴蝶狮 麦克·莫波格 儿童文学 儿童故事
  • 简介: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 标签: 《阿Q正传》 鲁迅 革命思想 “精神胜利法”
  • 简介:唐代士人入仕与入幕有着内在联系.因此,有唐一代不少士人都有过幕府生活经历.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是在经历了多年幕府生活的失意之后而成就为一代大诗人的.他善于把自己独特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转化为优美的诗篇从中折射出晚唐社会的政治气氛和士子精神面貌.他的诗融进他的幕府生活感受和切身体验,在唐诗创作的退潮声中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 标签: 李商隐 晚唐时期 幕府生活 诗歌创作
  • 简介:“象征”是鲁迅作品常用的手法。在《伤逝》中,作者赋予叭儿狗“随”以丰富的象征性。本文以“随”的五次出场为线索,层层深入分析了“随”这个语词的象征意义,剖析了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内在原因,写出了新意。

  • 标签: 《伤逝》 阿随 象征
  • 简介:精神分析批评是一种采用心理分析术语,以阐释文学作品中与矛盾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文学解释形式。鲁迅先生的《Q正传》中的Q先生作为耳书能祥的精神人物典型,具备了运用精神分析批评的基本要素。本文主要探讨Q先生的精神状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精神压抑与生命悲剧关系。

  • 标签: 精神分析 精神压抑 生命悲剧
  • 简介:造型艺术是在特定空间中对自然及观念的再现。电影的视觉造型主要包括构图、色彩、光影、空间、运动等元素。近期,伴随多项革新技术的科幻巨片《凡达》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梦境旅行。然而《凡达》其实也没脱离对艺术造型的规律运用。

  • 标签: 造型艺术 再现 阿凡达 高科技3D造型
  • 简介: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阿尼玛原型,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领域解读Q的恋爱悲剧。通过对阿尼玛原型的成因、影响分析,我们不难找到在这一异性投射理论指照下Q恋爱悲剧研究的新视域。

  • 标签: 阿Q 阿尼玛 恋爱悲剧
  • 简介:基减法电影利用与传统叙事手法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通过将叙事要素、镜头、色彩简化构建出特有的幽默影像世界,讲述一段段最易被人们忽略掉的社会底层人士——劳苦大众的故事。他使影片叙事层次清晰且明了,在众多影片中显得格外个性十足,也使观众被深深地吸引,进而领会处于社会生活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

  • 标签: 阿基·考里斯马基 减法电影 美学
  • 简介:制备复方昔洛韦眼用凝胶,建立该眼用凝胶剂的含量检测方法。以昔洛韦、泼尼松为主药,卡波母-980等作为凝胶基质制备眼用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昔洛韦眼用凝胶中昔洛韦与泼尼松的含量。结果表明,昔洛韦检测浓度在0.14~1.4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0%,相对标准偏差为0.33%;泼尼松检测浓度在0.028~0.28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9%,相对标准偏差为0.52%。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可以同时测定昔洛韦与泼尼松的含量。

  • 标签: 阿昔洛韦 泼尼松 眼用凝胶 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马蒂亚·森指出贫困的实质是主体缺乏进行活动的基本能力,消除贫困就是要赋予主体以进行活动的实质自由,这一过程就是发展;发展在价值上体现为基本能力平等.森的发展观不仅把贫困与发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使平等这种价值更具普遍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伦理上的现实性,是一种伦理理念.作为伦理理念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要求或道德冲动力,而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文化设计.

  • 标签: 阿马蒂亚·森 经济伦理思想 市场经济 贫困 发展理念 能力平等
  • 简介:尔兹海默症是以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尔兹海默症的防治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护理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因其在尔兹海默症等慢性疾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关于尔兹海默症的护理干预研究报道较多,也取得较大的进展。对近年来尔兹海默症护理干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症 护理干预 非药物性 新进展
  • 简介:意大利艺术歌曲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因其典雅的艺术魅力受到世界音乐人的认可与追捧,成为美声唱法声乐学员的最爱。本文阐释了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特征和艺术价值,并以《玛丽莉》为例,解析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歌词与演唱技巧,进而系统地为大家介绍了意大利艺术歌曲的特征。

  • 标签: 意大利 歌曲 艺术 特征 阿玛丽莉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度洛西汀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58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米替林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2.6%,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卒中的病灶部位无关,两组药物均能快速起效,治疗1、2、4、8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T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度洛西汀治疗PSD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度洛西汀 阿米替林
  • 简介:目的:观察4%替卡因与2%利多卡因在上颌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因龋病或牙隐裂引起急性牙髓炎的上颌患牙7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4%替卡因对患牙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阻滞麻醉和(或)浸润麻醉,比较2组术后的麻醉效果。结果:替卡因组的麻醉良好率为90%,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的63%,特别是在前磨牙止痛方面效果明显。结论:替卡因麻醉良好率大于利多卡因,整体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替卡因 利多卡因 急性牙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