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普通健康成年女性脂肪氧化及脂肪最大氧化能力。意义: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普通健康成年女性的脂肪氧化供能情况。方法:选取普通健康成年女性49人,进行逐级递增负荷实验,并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中机体气体代谢指标,根据代谢数据计算脂肪供能能力最大时的运动强度。结论:1.同等强度(相同负荷与时间)运动时,30~39岁年龄组脂肪供能最大,且高于其他组,50—59岁年龄组脂肪供能最先达到峰值。2.30-39岁年龄组运动强度在57.0%-64.6%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40~49岁年龄组在强度63.4%~65.5%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50~59岁年龄组在强度63.9%~68.6%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3.随着年龄的增加,运动能力不断下降,最大摄氧量不断减少。

  • 标签: 不同年龄段女性 脂肪氧化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
  • 简介:论文对体育裁判员在临场执法时的可能应激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压力对体育裁判员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裁判员应付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策略,以促进裁判员的身心健康,提高裁判执法水平.

  • 标签: 体育裁判员 心理压力 心理调适 执法水平 身心健康 临场执法
  • 简介:目的观察患有髌骨劳损学生步态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髌骨劳损与人体COP轨迹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为髌骨劳损患者康复、预防以及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数字化场地和MotionAnalysisStudio系统对患有髌骨劳损症状的15名男大学生进行测试,采集足底面积、COP轨迹、COP轨迹X轴、COP轨迹Y轴、几何中心等相关数据,数据整理后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行走状态下受试者患肢与健肢的单帧平均压力指标、COP轨迹指标、几何中心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蹲起动作测试中人体COP轨迹X轴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脚印面积、单帧平均压力、COP轨迹、COP轨迹Y轴以及几何中心等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髌骨劳损 步态 COP轨迹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院2009级选修瑜伽的女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86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瑜伽练习可以有效缓解女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瑜伽 心理压力 女大学生
  • 简介:氧化氮(NO)是一种自由基,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使分子,其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主要从NO对肌肉的外周机制和大脑的中枢机制两方面对运动性疲劳进行阐述。探讨了NO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并展望了其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意义。

  • 标签: 一氧化氮 自由基 运动性疲劳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对高三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和心理干预的两种方法的应用,旨在找出适合高三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手段。在限制运动负荷的有氧锻炼条件下,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来评估学生心理状态。结果发现高三学生运动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干预前无差异(p〉0.05),经1个月干预后,运动干预组运动量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正常对照组1个月后与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运动干预结合心理干预前,SCL-90评分,高三学生在人际关系、焦虑2项因子分均值低于常模(p〈0.05),而抑郁、强迫、偏执等3项因子分均值与常模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经1个月运动和心理干预后,运动干预组30位学生5项因子分值均与常模接近,并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缓解高三学生心理压力有显著作用。

  • 标签: 有氧运动 高三学生 心理压力
  • 简介:本研究以健康男子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若干组大腿股四头肌屈伸运动。从运动所引起的骨骼肌损伤的表面提取皮肤气体中的一氧化氮。对于提取的一氧化氮的浓度进行分析。分析之后想要确认运动部位损伤的骨骼肌对于皮肤气体中的一氧化氮浓度有无影响。另外,皮肤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的浓度与血流量,大腿周围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也想进行一定的探讨。

  • 标签: 运动 肌肉损伤 一氧化氮
  • 简介:研究以62名专业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探索压力下运动员的应对方式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对“Choking”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认知状态焦虑有显著的正相关,回避的应对方式与“Choking”呈显著的负相关。

  • 标签: “Choking” 应对方式 状态焦虑
  • 简介:目的:通过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的方法,研究NO在介导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月龄Wistar雌性大鼠32只,随即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n=8)、去卵巢安静组(0,n=8)、去卵巢运动组(OE,n=8)和去卵巢运动抑制剂组(OEI,n=8)。跑台训练在动物去卵巢1周后开始,跑台速度为15m/min,坡度为零,每次训练30min,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12周。在每次进行跑台训练前40min,对0EI组大鼠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刺L—NAME,注射剂量为5mg/kgBW。12周的训练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MicroCT测试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骨小梁体积密度BV/TV,荧光定量PCR法测试股骨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COL1和破骨细胞标志性酶TRAP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与S组大鼠相比较,O组大鼠股骨干骺端松质骨BV/TV和股骨COL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股骨TRA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与O组大鼠相比,OE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同时,OE组大鼠上述各指标也明显优于0EI组,而OEI组大鼠则与O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跑台运动可增加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成骨作用并降低其骨吸收作用,减缓大鼠去卵巢后的骨质流失;NO介导了跑台运动对于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跑台运动 一氧化氮 去卵巢大鼠 骨量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