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国内外有关热条件下应激反应素变化与免疫反应、热环境下运动身体激素变化及免疫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与综述

  • 标签: 应激反应 激素变化 免疫反应 综述
  • 简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冬季老年人群中会出现过高的死亡率.但这种现象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与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冷应激引起的血浓缩及心血管反应相关.目前,对衰老与冷应激研究较少.将国外在人工气候实验室条件下,对衰老和冷应激的相关性研究作了综述,探讨在衰老过程中,机体对冷应激反应的差异及可能的潜在机制.

  • 标签: 衰老 冷应激 体温调节
  • 简介:运动负荷监控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负荷监控技术的快速更新持续推动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升,负荷监控方法的融合发展跨越推进竞技训练转型创新。经典负荷监控方法多基于量和强度这两个根本属性视角,现代竞技运动负荷监控则着重于运动刺激对人体的内外部的交互影响视角,并区分为内部负荷和外部负荷的不同监控方法。外部负荷监控方法常用客观评定技术和指标评价个体做功情况,内部负荷监控方法多融合使用客观和主观指标评价机体对运动刺激的反应程度。伴随负荷监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运动负荷监控方法呈现获取方式便携实时、评价体系学科交叉、分析指标关联融合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过度使用和便捷有效之间的发展矛盾。

  • 标签: 外部负荷 内部负荷 主观评定 客观评定
  • 简介:从本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条路径来探讨体育运动、心理应激和免疫系统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释体育运动拮抗应激对机体免疫系统不良影响作用的可能机制。

  • 标签: 体育运动 心理应激 免疫系统
  • 简介:新一轮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中基础体能训练内容,新增了三个组合训练课目。针对这三个组合训练课目,选取了相应的受训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组训方法,训练后对组合训练课目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成绩进行了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按照金字塔体能训练理念实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提高新增组合课目的训练效果。

  • 标签: 新增组合训练 组训方法 训练效果 研究
  • 简介:<正>所谓“应激”,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受突发事件的干扰引起情绪波动,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为了继续比赛、瞬时之内教练员和运动员采取果断措施,应付不利局面的能力。“应激”属于运动能力的范畴。一般可以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技术“应激”能力,如纠正技术错误。二是心理“应激”能力,如调整心理波动。

  • 标签: 运动员 应激 运动能力 心理波动 技术错误 教练员
  • 简介:研究通过为期12周的分组实验,对参加力量练习和有氧练习的100位大学男生进行实验前后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的对比测试与量表评定,探讨不同运动形式对男生体质影响的差异性,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男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与实验前相比,力量练习对于男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影响最多,而有氧练习尽管对男生体质有影响,但是和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在体育锻炼中,男生更加适合以力量练习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

  • 标签: 大学男生 运动形式 体质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一次大负荷专项训练对不同运动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氧化应激影响.方法:用生化测定方法检测受试者一次大负荷专项训练前后游离血红蛋白和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大负荷散打专项训练可引起血液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同时导致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这可能是造成运动性红细胞损伤、运动性疲劳及溶血性贫血的重要机理.优秀散打运动员比一般散打运动员过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功能更强,认为运动性氧化应激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机制.

  • 标签: 散打 大负荷专项训练 氧化应激 红细胞
  • 简介:乳酸脱氢酶(LDH)是糖无氧代谢的重要酶,有5种同工酶,在各组织中不均匀分布形成特定酶谱.酶谱含量改变可判断运动对组织的影响.本文通过血液、肌肉LDH同工酶比较,观察不同组织在剧烈运动疲劳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 标签: LDH同工酶 血液 骨骼肌 心肌
  • 简介:拟采用迁移范式,以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N2、P3作为主要指标,结合不同迁移方式和不同学习“方式”探讨学习者的知识表征方式的差异。结果发现:内隐组和外显组被试在习得了一定的序列知识后,相对于标准序列的反应时,效应器迁移序列的反应时明显变慢;在脑电数据中,以N2的平均波幅作为指标,不管是内隐组还是外显组,标准序列与刺激迁移序列不存在区别,而与效应器迁移序列却差异显著。对于P3的平均波幅的分析得出:在内隐组,标准序列与效应器迁移序列不存在区别;而在外显组,两者却差异显著。该结果说明:效应器水平的编码机制是参与序列知识的学习的;且相对于知觉编码,不管以何种“方式”学习,效应器编码起的作用都要更大。

  • 标签: 知觉运动序列 迁移 知识表征方式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拉伸方式对腘绳肌柔韧素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60名双侧腘绳肌紧且无拉伸习惯的男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静态拉伸组、PNF拉伸组、筋膜拉伸组)和对照组(无拉伸组),每组15名。所有受试者在拉伸前及拉伸4周后均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时屈髋的角度。结果:4周拉伸后,除对照组外,三组试验组的屈髋角度都有显著增加(P〈0.05);PNF拉伸组和筋膜拉伸组与静态拉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筋膜拉伸组与PNF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周的拉伸对腘绳肌柔韧素质有帮助,PNF拉伸和筋膜拉伸优于静态拉伸,筋膜拉伸与PNF拉伸没有显著差异。可结合运动项目,对不同拉伸方式进行组合搭配。

  • 标签: 腘绳肌 静态拉伸 PNF拉伸 筋膜拉伸 效果
  • 简介:采用实验手段考察了简单技能和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三种不同线索的作用问题。通过对150名被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技能的复杂程度不同,线索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循环加工问题;线索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技能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认知线索 技能 加工水平
  • 简介:通过教学实验、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在高中跨栏跑技术教学中,进行不同教学方法(分解、完整、分解诱导和完整诱导)的教学实验,并在教学前、后进行100m栏测验。测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存在着差异性;教学效果依次为完整诱导教学法、分解诱导教学法、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其中采用完整诱导教学法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 标签: 田径 跨栏教学 诱导教学法 高中男生
  • 简介:通过对30年来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特点及发展阶段性分析,将其历程分为缓慢复苏阶段、独立探索阶段与全面深化阶段。研究领域涉及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本质、分类、体系构建,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国外体育教学方法的引进与比较研究等方面。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取得以下进展:教学心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研究趋向教法与学法并重;体育教学方法研究手段方法趋向综合运用;重视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造与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本土化方法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

  • 标签: 体育教学方法 研究 进展
  • 简介:天津京津高尔夫俱乐部始建于2001年,地处天津市津南区,原址为一片芦苇塘,属典型的盐碱地。2005年夏季该球场包括果岭在内的各区域草坪均爆发了大规模的腐霉枯萎病,死草面积巨大,正常的经营几乎都无法进行,使球场的声誉受到极大的影响。笔者05年9月接管该球场的草坪管理工作,病害防治工作作为重点摆在眼前。在病害防治方面,杀菌剂的使用无疑是众多防护措施中重要的一环,笔者怀疑用球场灌溉水对农药进行稀释会对药效有降低作用,于是联合天津市植保所做了以下试验,结果与大家分享。

  • 标签: 药效 稀释 药剂 水质 高尔夫俱乐部 病害防治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影响方法: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95%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的功率自行车间歇运动和连续3天的30min、75%VO2max强度持续运动,8名田径运动员进行3种急性运动(10000m跑、1节强化训练课和1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跑台运动),观察各种运动前后的唾液sIgA变化情况。结果:95%VO2max强度间歇运动后即刻唾液sIgA分泌率降低,3天连续运动后即刻的唾液sIgA分泌率逐渐下降,运动员强化训练课后唾液sIgA浓度降低。结果提示,大强度运动会降低唾液sIgA水平,长期耐力训练对黏膜免疫系统有累积性抑制作用。

  • 标签: 唾液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皮质醇 血糖 运动
  • 简介:以华中农业大学99名网球初学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实验法,探讨快乐式迷你网球教学模式及传统网球教学模式对学习情境知觉与学习成效的差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情境知觉与学习成效的交互关系。旨在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在网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选择提供依据,也为与网球教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快乐式教学模式与迷你网球的搭配使用最能促进网球初学者的学习成效。

  • 标签: 快乐式教学 学习情境知觉 学习成效
  • 简介:通过相关的文献的整理、归纳,从理论研究的"气道高反应性症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混淆"、"感染、运动的发生次序及接种"、"运动、年龄、Th1/Th2的偏移"以及研究方法中的"指标测试时间与运动员的训练阶段"、"动物的试验中的血液浓缩"几个问题入手,对免疫与运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指出了此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力求为相关免疫和运动机理研究方法学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运动 免疫 进展 方法学
  • 简介:应用运动免疫学的原理,分析不同强度运动对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运动,人体的免疫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中小强度运动后,各种免疫细胞数量增加,且功能增强,但极限运动后,机体免疫水平都有所下降,可见,运动强度大小,不仅影响机体的免疫水平,也影响运动训练的效果。

  • 标签: 体育运动 机能 免疫水平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训练负荷监控提供新型标志物。方法:60名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低强度训练组,中强度训练组和高强度训练组,在标准400m跑道上,分别进行60%、75%和90%HRmax(最大心率)强度训练(跑步)20min,测定训练前后cf-DNA、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淋巴细胞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低强度训练组和中强度训练组各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高强度训练组训练后即刻,cf-DNA升高了110.0%(102.23±21.37pg/μLvs48.67±12.72pg/μL,P〈0.01),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了72.5%(7.16±1.05%vs4.15±0.55%,P〈0.01),Bax/Bcl-2比值升高了82.6%(0.42±0.10vs0.23±0.07,P〈0.01)。结论:cf-DNA具有训练强度依赖性,可能是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与组织损伤早期、敏感的新型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高强度训练后cf-DNA的升高。

  • 标签: 训练强度 运动员 血浆游离DNA 外周血淋巴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