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对海南回族青少儿的身高、体重、坐高、肩宽、胸围、骨盆宽六项身体形态发育指标作普查,在给出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坐高身高指数、胸围身高指数,骨盆肩宽指数等典型指标后,经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了海南回族青少儿的形态发育特征,同时还揭示了身体形态发育特征的性别差异、不同形态发育指示与其相应的体型之间的关系等一些规律特点,并与当地黎族、汉族青少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作了对比。

  • 标签: 形态发育 体型 回族 青少儿
  • 简介:利用1985-2010年间武陵山区土家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测试数据,对身体形态指标、青春突增年龄、身体发育速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和动态分析,探索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间,武陵山区土家族学生身高、体重出现明显增长.但是武陵山区土家族学生胸围的增长幅度不大,特别是男生部分年龄组出现负增长,与肺活量下降的趋势基本一致土家族学生突增高峰年龄出现比较明显的提前现象,突增高峰年龄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土家族学生的2010年身高速度高峰、体重速度高峰、胸围速度高峰的发育高峰值明显大于1985年,但发育的速度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慢趋势.

  • 标签: 武陵山区 土家族 学生 身体形态
  • 简介: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结构与机能均具有年龄、性别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既要防止教学与训练手段的成人化,又要根据儿童少年的身体特点,采取积极方法,促进其生长发育,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最大特点是,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均衡。表现在两方面:①各系统、器官本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速度;②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有先有后,但都服从整体的需要。

  • 标签: 儿童少年 生长发育 体育教学 有先有后 性别特点 体育卫生
  • 简介:<正>目前,在国内对学生进行身体发育评价时,一般均采用相关评价法。这种方法既能评价多种指标的发育水平,也能反映指标间的相应关系。但是在试行《体育标准》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在同一横线上,即大多数属匀称型。而在相关评价法中,身高则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不能充分反映学生身体的匀称和结实程度。尤其对年龄在18—24岁的大学生来说身体发育已到缓慢阶段,特别是身高已趋稳定。所以在大学里,学生的身体发育应主要着眼于改变体型,使之符合体魄健壮,体态优美的要求。指数法(维尔维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是一个反映身体匀称和密度较好的指标。它对相关法是一种补偿,同时相关法也补偿了指数法不论身体粗壮还是纤瘦只要匀称就可以评为高分的缺点。将两种

  • 标签: 重要作用 实验 身体发育 大学生 综合评价法 标准差
  • 简介:研究目的:了解"长三角"地区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身体发育与营养状况。研究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南京和杭州等7~13岁城市和随迁子女学龄儿童共7315名(男3996名,女3319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1)身体发育方面,总体上城市儿童男女身高、体重和BMI分别高于随迁儿童,并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营养状况方面,营养不良率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3.2%和5.9%,女生为3.4%和7.6%。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消瘦率为4.6%和5.3%,女生为4.0%和3.5%,男女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超重肥胖方面,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和8.0%,女生为9.8%和5.6%。研究结论:城市儿童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总体好于随迁儿童;无论城市还是随迁儿童其超重和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儿童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逐渐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标签: 随迁儿童 营养不良 生长迟滞 消瘦 超重 肥胖
  • 简介:目的:探讨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1985~2014年生长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改善和提高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土家族、苗族7~18岁中、小学生的数据,分析其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身高/体重最大增长年龄(MIA-H、MIA-W)的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并以18岁年龄组为个案计算成年身高的持续增长和性别差异。结果:1985~2014年土家男生、土家女生、苗家男生、苗家女生7~18岁学生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6.27cm、4.85cm、6.41cm、5.56cm;体重分别为6.72kg、3.64kg、5.86kg、5.11kg;胸围分别为2.88cm、3.71cm、2.48cm、3.61cm;体质指数BMI分别为1.58kg/m~2、0.62kg/m~2、1.33kg/m~2、1.32kg/m~2。生长速度土家族呈现"前慢后快,加速增长"特点,体格向"粗壮型"发展;苗族呈现"前快后慢,增长减速"特点,体格向"细长型"发展,10~12岁学生是超重、肥胖重点监测对象。除苗男外,MIA-H、MIA-W提前0.99~4.44岁。成年身高呈现增长但幅度不大的特点,"性差"不足13cm。结论: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生长长期趋势潜力比较大。土家族已步入快速阶段,呈加速趋势;苗族男生已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女生则不明显。生长长期趋势存在民族、性别差异。

  • 标签: 土家族 苗族 中小学生 生长变化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地区1985年和2010年7-18岁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等三个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间,新疆地区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基本保持增长,平均增长值分别为:维女0.8cm、1.6kg、2.7cm,哈女6cm、4.9kg、2.7cm,柯女4.2cm、3.2kg、1cm;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维、柯女生,柯女生的优于维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为生态环境、生活习惯、学校体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 标签: 新疆 维吾尔 哈萨克 柯尔克孜 女生 身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