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现象、符号共同的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哲学符号的意义理论,就必须辨清它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可能重叠,意见却不一样的地方。要完成这个复杂任务,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解决。本文只是提示:如果我们返回皮尔斯提出的符号现象,就有可能找出一条独特的哲学符号意义理论之路。为此,本文不得不简明地分辨皮尔斯与胡塞尔在符号与意义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 标签: 意义 现象学 符号学 哲学符号学
  • 简介:符号与现象是当代人文社会学科中两种重要的理论。赵毅衡明确提出了“符号现象”,并努力将其拓展为一整套系统的理论表述,以期为符号研究奠定哲学理论基础。寻找符号与现象的结合部,是符号现象的基础问题。赵毅衡试图从皮尔斯的哲学入手,来构建符号现象的基本框架,但是他有意避开了与胡塞尔的现象的论争。事实上,胡塞尔作为现象的开创者,同样表现出对符号问题的极大热情,而他关于符号问题的探索,同样应该成为符号现象构建的有力支撑。

  • 标签: 现象学 胡塞尔 符号 符号现象学
  • 简介:符号是文科学科的公分母,其与表演理论融合亦是当代理论发展之必然。本文则将从广义表演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表演理论,探索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表演符号之学理依据,并尝试归纳出几类表演文本的表征形态。

  • 标签: 符号学 表演理论 文本形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符号传播”与“传播符号”是一对有本质区别的概念,这种区别基于对符号的不同理解。如果我们把符号视为一种方法论,传播与符号的结合就形成了符号传播。符号传播就是用符号的方法来分析传播现象,进而揭示出传播过程背后所隐含的本质规律。如果我们把符号视为一种世界观,传播与符号的结合就形成了传播符号。传播符号就是将传播引入符号,进而揭示出符号的世界观如何体现在传播现象之中。因此,“符号传播”与“传播符号”绝对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符号传播学 传播符号学 世界观 方法论
  • 简介:摘要本文从课前引导、课上引领、课后引发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引思、以定教、为而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 标签: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让学引思
  • 简介:想象是所有符号过程的基础,没有想象,符号无以形成。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出发,对两种不同的想象进行辨析论证,以讨论想象的整全定义。本文试图指出,即使是在梅洛-庞蒂所提出的“空间透视”中,物象的呈现也必须通过和意识相连接的想象才能完成,而并非身体感知能够单独完成。而想象的再语境化,因着发送者意图、接收者、渠道和概念域的不同,生产出不同的意义。

  • 标签: 想象 符号过程 再语境化
  • 简介:傅惠钧教授所著《修辞与语文教学》一书于2016年9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7章,45万余字。该著以“大语言”修辞观与语文观为理论基础,致力于创建一个既富有新意又切合应用的修辞分析系统,为修辞研究开辟新途,

  • 标签: 浙江大学出版社 语文教学 修辞学 修辞分析 修辞研究 语文观
  • 简介:一、引言2004年王铭玉教授的《语言符号》问世,该书由上编、中编和下编3部分组成:上编通过对语言、符号、语言和符号4个基本概念的概说来界定“语言符号”这门交叉学科,根据研究现状探讨语言与符号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而后较为详细地阐释了语言符号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语言符号学 “现代性” 解读 交叉学科 语言学 可能性
  • 简介:摘要本文是关于语文学科“少教多”途径的一项实践研究。文章从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讲起,分析了背诵之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总结了提高背诵效率的一些实用方法和技巧,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少教多学 背诵
  • 简介:摘要《莳萝泡菜》是女性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作品。她的创作指向女性的生存环境,表达对女性问题的深思。在《莳萝泡菜》中,她从女性角度出发,分析人物对话剖析女主人公薇拉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孤独。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叙事角度来进一步深化主题理解。

  • 标签: 《莳萝泡菜》 女性叙事 女性视角
  • 简介: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包括二元(索绪尔)传统到三元(皮尔斯)传统在内的,有关货币与经济价值的重要符号学文献。接着,笔者考察了货币从在史前的物物交换到当下电子货币的演化进程。本文认为,货币符号在衍生出其他经济价值之前,伴随其任意性的增加,会愈加有利于思考。对此,本文将着重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时间维度上假设戈茨曼的观点,即货币和金融对“人类想象和计算未来的能力”至关重要。其次,在第二维度上笔者发现金钱与人类状况存在着深层的同源性,它具有一种与稀缺的(或有限的)时间性相关的稀缺原则。根据海德格尔,第二维度也是人类任何可能的感觉结构。

  • 标签: 符号学 经济价值 货币 思想 时间性
  • 简介:自语言学家哈里斯(ZelligHarris)于1952年在《语言》(Language)期刊上发布“DiscourseAnalysis”一文算起,话语分析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然而自该学科诞生之日起,它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至今也未得到清楚说明。有学者认为,尽管二者在理论来源与方法论上有相似之处,但符号更注重文本与结构分析,因此无法处理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实践诸问题。而笔者则认为,话语分析是符号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符号表意实践与社会行为、意识形态之关系分析具有独特的贡献,是当代符号发展的一个重要展面。

  • 标签: 话语分析 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
  • 简介:本文将巴尔特的“中性”概念改造为“二元对立项的中间状态和消解方式”,并将这个概念运用于汉字符号的分析,指出汉字具有类符号、类文字的中性特征。本文还通过图文关系的“离心化”和“向心化”两种中性化类文字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释了汉字中隐含的与西方符号不同的理论范式,并预示了这种“中性”符号范式的现代意义。

  • 标签: 中性 类符号 类文字 极性符号 成像文本 中性符号学
  • 简介:当代消费社会下的流行音乐,是一种复杂的符号意义活动,既是一种精神生产,也是一种商品行为。讨论流行音乐,就不讳谈流行。作为流行音乐的符号动力,“流行”不仅是音乐符号表意的基本方式,也是音乐文化商品的产业逻辑。本文分别从流行歌曲的符号意义渠道和商品符号渠道,探讨了流行音乐文化和商品的一体两面性。

  • 标签: 流行音乐 商品符号 文本身份 符号分节
  • 简介:“零翻译”形式的使用同媒体级别、媒体类型、媒体语体、媒体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民众对“零翻译”现象认可度较高,民众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其“零翻译”的态度产生影响。这启示我们:“零翻译”现象无可厚非,应引导民众适度使用“零翻译”形式。该研究结论和启示对规范“零翻译”现象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零翻译 外语词缩略语 使用实态 语言态度
  • 简介:叙述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经典叙述和后经典叙述两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叙述研究正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一变革的背景是发生于各领域的叙述转向,即叙述已经成为文学、历史学、法律、医疗、教育、电子游戏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普遍对象,以文学叙述为对象的叙述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叙述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般叙述研究范式的提出应和了这种挑战,使我们看到叙述发展的广阔视域。交流叙述正是在一般叙述的研究框架内,以叙述普遍存在的交流性为研究对象,关注叙述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交流机制,使我们重新审视以往割裂式研究带来的理论缺陷。

  • 标签: 叙述转向 一般叙述 交流叙述学
  • 简介:尽管“符号”这个名称的提出不过一百来年的时间,但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停止过对于符号的理论思索。这种思索或者是关于符号本体的,或者是关于符号指称的,或者是关于符号如何被指称的,这三个方面曾被莫里斯分别概括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我认为,从理论意义上看,莫里斯的概括是极其精当的。符号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在一百年多点的学术史中,尤其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

  • 标签: 符号学研究 话语分析 专辑 莫里斯 语形学 语用学
  • 简介:摘要实验语音是近三四十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的国际上的热门学科,因它使用仪器和电子设备进行语言实验研究,所以有时也被称为仪器语音,其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可谓广泛多样,在语言领域中是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最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论文着重以实验语音的基础??语调格局作为论述主题,总结和归纳了若干关于语音的知识,希望能够对这方面今后的深入学习有所帮助。

  • 标签: 语音学 实验语音学 语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