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清人讨论戏曲,今人研究周德清和《中原音韵》,常常提到"北叶《中原》,南遵《洪武》"。但是,除了戏剧学界曾有人偶而涉及这个问题(叶长海1986,154—155页、252—253页),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研究,以至学术界不明其义,不知其源,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深入开展。"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本义,指的是演员演唱宾白的字音,北曲遵循《中原音韵》,南曲遵循《洪武正韵》,但跟作家创作押韵选字无关,写曲押韵无论南曲北曲一律应遵《中原音韵》。自清代开始,就有人以为这句话指的是南北曲押韵应该用南北不同的韵书,这就是不明其义。笔者另有《"北叶〈中原〉,南遵〈洪武〉"析义》(刊《〈中原音韵〉

  • 标签: 中原音韵 南曲 沈宠绥 洪武 王骥德 南北曲
  • 简介:全元曲入韵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韵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音韵》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本文考察汉语官话方言,主要是中原官话知系合口呼字读唇齿音声母的现象.联系石汝杰(1998)对汉语方言高元音的强摩擦化倾向的有关研究,知系合口呼字读唇齿音声母是由于合口呼介音[u]的强摩擦化造成的.本文从存在的地理差异讨论了该类声母的演变层次,并根据它们在中原官话区的分布特征,联系鲁西南等地关于山西移民的史料和传说,推测东西两部分的知系合口呼字读唇齿音声母可能有历史渊源,但又有各自的发展特点.

  • 标签: 中原官话 合口呼字 唇齿音 声母 汉语方言
  • 简介:胶东方言古知庄章组与精组声母在各方言及《中原音韵》里的不同分合关系,显示了它们代表的不同历史层次。胶东方言是在以《中原音韵》为主流的古官话浸染、覆盖下而定型的一种官话方言。

  • 标签: 胶东方言 中原音韵 知庄章组 精组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