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0年代初中期,中国修辞出现了一个令语言其他分支学科刮目相看的学科整体大跃动。无论是学科的基础建设还是实际运用,无论是学科发展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景象。

  • 标签: 中国修辞学 分支学科 现状 80年代 基础建设 语言学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现代词典学步入形成期的鲜明标志。40多年来词典学理论的建设可分作前后连续的两个阶段:1949—1978年为初步形成阶段,1979年至今为系统化阶段。关于1979年后的词典概况,当另撰专文论述。

  • 标签: 词典学理论 中国现代 词典编纂法 初步形成 理论研究 新华字典
  • 简介:在南京第11届国际符号大会期间(2012年10月5—9日),将同时同地举办首届中国符号论坛,并于大会正式开始日的前一天(10月4日)提前举行论坛成立仪式和意见交流研讨会。论坛将以中文作为会议使用语言。欢迎各地对会议主题有兴趣的学者、学生报名参加。凡履行报名手续和提交合格论文者,均安排发言机会,论文在会后将选编入论坛文集内,以扩大流通。参加者欢迎同时参加国际大会。

  • 标签: 符号学 论坛 征文启事 中国 报名手续 国际大会
  • 简介:<正>文化语言的创立主要是中国新一代语言学者的杰出贡献。所谓新一代,即指十年动乱之后培养成长起来的一批以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中青年语言学者。他们思想敏捷、思想活跃、勇于创新、长于开拓,一方面继承了中国语言学界“务实”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不墨守成规,力图开创出新的局面。1985年游汝杰、周振鹤在《复旦学报》第3期上发表了《方言与中国文化》,提出了建立“文化语言”的倡议:“我国境内的语言,据一般的估计有六、七十种之多,

  • 标签: 中国文化语言学 语言学者 汉语研究 文化通约 科学主义 中国语言学
  • 简介:中国应用语言的事实源远流长。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中国的应用语言比较注意研究各分支学科的实际问题和总规律,认为应用语言本身也有理论。在理论方面,有主要是我国提出的。在分支学科方面,也有许多特点。中国的应用语言跟语言实际紧密结合。还跟本体语言研究密切结合。20世纪跟21世纪之交,中国应用语言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教材建设方面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应用语言,当前特别需要在进一步为中国的建设和建设者服务中发展。

  • 标签: 中国应用语言学 形成 发展
  • 简介:1索绪尔在误解中……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现代语言,他是结构主义语言的各个流派的共同的学术来源。他的学术思想也是20世纪人文学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他所创造的术语广泛地流行在人文学科各个学科之中。索绪尔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也对20世纪的中国语言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索绪尔 理论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学说 20世纪
  • 简介:第11届国际符号大会将在中国召开,标志着作为现代世界人文科学理论前沿的符号学学术活动场地,将从百年来的西方地区扩展到东方地区来。为了扩大此次国际大会对中国符号事业的积极效果,我们提出了同时举办一个较小规模的“中国符号学家和跨学科学者之间”的符号研讨会的计划。

  • 标签: 符号学 中国 名单 单位 论坛 国际大会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并分析符号论文、专著、相关学术活动的数据,来呈现2012年中国符号发展状况,并基于这三方面的数据,归纳出2012年中国符号的发展趋势:符号一般理论得到推进;符号应用全面拓展,符号已成为各个学科主要的理论工具;建设性符号学成为主流。

  • 标签: 2012年符号学发展 建设性符号学 研究报告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分析2017年中国符号研究相关论文、著作、学术会议和学科建设情况等方面,总结出本年度符号发展基本特点:符号学理论探索与体系建构进一步推进,哲学符号研究成果丰硕,传播符号等门类符号发展迅速,大量实践门类学科的符号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但门类符号发展时应避免内容的同质化或模糊化倾向。

  • 标签: 符号学 发展状况 哲学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 交叉学科
  • 简介:<正>郑子瑜先生撰著的《中国修辞史稿》已于1984处出版。这是中国修辞研究的一个喜讯。它的意义已由著名文史学家郭绍虞先生明确指出:"子瑜教授是至今为止第一个研究修辞的历史的学者,这书是第一本的中国修辞史"(《中国修辞史稿》郭序)。郑子瑜先生在自序中谈及著述此书的缘起,提到1964年他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语教育研究所主讲"中国修辞"时说过的一段话:"大家知道,谈到中国文学的变迁,有中国文学史;谈到中国哲学的变迁,有中国哲学史;谈到中国

  • 标签: 中国修辞学 修辞学史 史研究
  • 简介:由于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禁酒传统,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烈酒即成为观察烈酒符号演变的较佳样本。本文试图通过广义语言基本理论,对作为符号的烈酒的能指、所指变迁和规约、影响其意义生成的意识形态开展阐释和解读。

  • 标签: 烈酒 能指 所指 意识形态
  • 简介:该文结合“俗套”的历史概念,介绍了罗兰·巴尔特在《中国行日记》和在其多部著述中有关“俗套”的符号思想,并对于相关符号学术语做了阐述。

  • 标签: 俗套 多格扎 砖块 能指 所指
  • 简介: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传统语言在当代的发展”讨论会,于2008年4月4日至7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语言学学者约五十人和四川师范大学语言专业的师生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传统语言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中国语言发展战略高级论坛2005年4月9日至10日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本论坛由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和河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会议旨在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国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向和发展目标,该主题得到国内语言学界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来自中国社科院、教育部、商务印书馆和全国20余所大学的43名代表及河北师范大学语言专业的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发展战略 论坛 高级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社科院
  • 简介:东欧马克思主义符号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在国内开启本土化进程,历经积极引介、深度研究、自觉整理等多个阶段,关注视野从文学领域拓展到符号美学、音乐、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建构了“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辩证意义论”“结构功能符号”“意识形态幻象”等系列焦点论题,在本土化进程中逐渐上升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俄苏马克思主义符号三足鼎立的接受格局。

  • 标签: 东欧马克思主义 符号学 本土化
  • 简介:为了进一步凝聚力量,促进心理语言的健康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研究中心定于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举办首届中国心理语言研讨会。经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同意,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中国心理语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标签: 心理语言学 中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 语言学研究 英汉语比较
  • 简介:本文梳理了2016年中国符号的发展状况,在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年度符号论文、专著、学术会议和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出2016年中国符号发展的基本特点:符号学理论探索不断扎实稳定推进,门类符号研究成为主流,符号边界不断拓展,但整体而言理论研究成果仍落后于应用研究成果。本文在综合近几年来中国符号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符号发展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建设门类符号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研究的跟进。

  • 标签: 符号学 发展状况 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