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著”是近代汉语重要的被动标记之一。“著”表被动起源于魏晋,延续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后期发展出与成熟时代的被字句类似的句法特点。从分布上看,著字被动句主要出现在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文献中。近代汉语的著字被动句有两种不同的来源,一是来源于表遭受义的受动型著字句,二是来源于表使令的使役型著字句。文章对如何离析这两种不同的来源作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被动句 被动标记“著” 分布 来源 受动型 使役型
  • 简介:1840年至1918年的近代修辞学史的主要标志,是复古与创新的交织、西学与中学的辉映。体现在小说、词典修辞理论的弘扬深化.文体修辞理论的革新拓宽,翻译修辞理论的开创建树等方面。分三个阶段:一、鸦片战争时期修辞学说,从古代转向近代

  • 标签: 修辞学史 近代 史略 修辞理论 鸦片战争时期 词典
  • 简介:摘要明治维新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就完成其现代化历程,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实现了三次飞跃。本文以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为主线,阐述幕末·近代日本教育的成果。

  • 标签: 日本教育 教育改革 成果
  • 简介:本文从结构类型、使用时代及消失的原因、产生的地域、在现代方言的保留及"去"的意义等四个方面对近代汉语"去+NP+去"句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近代汉语 名词 名词性短语 方言
  • 简介:本文分析了近代画报中女性形象的图像表征及其演变历程,认为这个过程是传统女性表征方式的现代化转型。作者将画报女性形象根据其表征模式分为无视读者、直视读者和矛盾表征三类,并且进一步分析了这三种表征模式中所包含的意指实践,指出画报女性形象呈现出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趋势。文章指出近代画报中女性形象的商业化过程实际上是更为重要的意指实践,并以梅兰芳为例进行了论证。

  • 标签: 视觉文化 女性形象 表征 消费 商业化
  • 简介: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二十多年来,渐获学界关注,一些关键问题已被提出,近代官话'正音'或'基础方言''一直在北京'的'主流观点'已遭质疑.其实,195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主流观点',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后学对此应有认识.先期的讨论逐渐形成了官话南北两系的局面何时形成、该局面形成后南方官话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官话'正音'是否无地点方言为其标准等焦点问题,其中南方官话即江淮官话尤其值得注意,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将是以后争论的重点.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应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同时更须注重新资料的挖掘与探讨,近年的实践表明,海外汉学文献将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近代汉语语音史 官话正音 北京音 南京音
  • 简介: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汉语官话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3日至24日召开。林焘、唐作藩、郭锡良、鲁国尧、宁继福、薛凤生(美国)、平田昌司(日本)等国内外学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陆俭明、蒋绍愚等分别主持了闭幕式和开幕式。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代汉语 北京大学 音系 官话 汉语语言学
  • 简介:由河北大学发起承办的全国首届近代汉字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18日至20日在河北保定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推动近代汉字研究的发展,加强近代汉字学界的交流。来自海内外的52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 标签: 汉字学 日至 学术论文 杨宝忠 郑贤 王立军
  • 简介:文章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助词“将”的句法分布、功能以及所有带“将”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带“将”动词都是一个能够在空间延续的动作,助词“将”的主要语法功能即是用来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性质的延续状态,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对助词“将”这一功能意义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条件进行阐述。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助词 语法功能 语法化 “将”
  • 简介:分类性的定义是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基础,盖分类为世界系统和语言系统建立对应关系,或透过语言为世界建码的工程。《范畴篇》关注"元类"(γενοs)、"次类"(εíδοs)和"区分特质"(δlαφορατ)这三元项的逻辑关系,这是西方分类学的开始。随着古典后期和中世纪的注疏,它影响了近代生物学的分类,18世纪的林奈为集其大成者。本文将从《范畴篇》出发,考察亚氏分类理则对后世的启发,及其修正扬弃,重点在探索亚氏分类概念对林奈代表的近代(前达尔文)生物分类学的影响,最后检讨达尔文和福柯对林奈分类系统的回应。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林奈 达尔文 福柯 《范畴篇》 知识树
  • 简介:摘要20世纪初期,基督教传入四川。以美道会为代表的基督教会在成都地区兴办大量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极大促进了成都地区现代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美道会在成都的工作进行梳理,探讨基督教会传教活动对社会改造的功能。

  • 标签: 基督教 医疗教育事业 社会改造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