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築”(今简体作“筑”),古汉语基本义为“捣”,此后相继引申出“建造”(修建)“填塞”“撞击”“扎”“捅刺”“斩斫”“击打”等义项。这些引申义项今天大多已不见于普通话,但却一直沿用于现代汉语方言,有的还是现代汉语方言的常用义项。只因“染”古今读音的演变发展,人们已不易认定这一词的原形,只得另寻“本字”或俗字。这样,一个常用词的渊源就变得模糊起来。文章以古汉语文献与现代汉语有关方言材料为论据,拟从语音与词义的结合上探讨“築”的语义源流。

  • 标签: 词义 引申 古汉语 方言
  • 简介:一本文讨论《马氏文通》研究中尚未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方面──《文通》的辞论。“辞”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一个术语。《论语·泰伯》云:“出辞,斯远鄙倍矣。”朱熹注:“辞,言语;,声气也。”辞指的是言语的语气。吕叔湘先生(1944)指出:“‘语气’可有...

  • 标签: 《文通》 《马氏文通》 辞气 句法结构 语气词 语法体系
  • 简介:对介词“顺”和“顺着”进行共时考察后表明,介词“顺”、“顺着”在语义上各有分工,语义上的分工使得它们在句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历时的考察后证实,现代汉语中的介词“顺”、“顺着”来源不同,“顺着”不是介词“顺”带体标记“着”,而是由动词“顺”带体标记“着”虚化而来的一个虚词。

  • 标签: 介词 “顺” “顺着” 虚化
  • 简介:台湾辅仁大学教授王初庆著《汉字结构论》于2010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由作者《中国文字结构论》(1980年版)和《中国文字结构——六书释例》(2003年版)整合而成。全书共十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字形的起源及其变迁”,第三章“六书总论——六书说的起源及其流变”,

  • 标签: 汉字结构 出版 文字结构 2010年 中华书局 大学教授
  • 简介:新词语初刘瑞丽一、新词语的产生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能反映语言的演变和发展状态。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是最敏感、最活跃的。当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科技飞速发展...

  • 标签: 新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 外来词语 现代汉语词汇 汉英新词语词典 外来语
  • 简介:汉语诗律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律诗的平仄是汉语诗律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加之有“一三(五)不论”的许可,现存文献中,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很少。因而在通用的古代汉语教材里讲诗律时,鲜有平仄完全合律诗。

  • 标签: 律诗 古代汉语教材 例析 唐宋 平仄 近体诗
  • 简介:处在公文显著位置的标题,其拟写制作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发文理由”(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但在公文运作实际中,标题出现的问题不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兹结合实例加以论

  • 标签: 公文标题 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概括 理由 实际
  • 简介:本文结合先秦诸子的语言运用实际,探讨了他们的比喻学说,说明了先秦诸子善于总结比喻理论,指导语用实践的基本情况,对分析汉语比喻研究的历史、丰富修辞学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先秦诸子 比喻学说 语言运用 修辞学史 辩说 汉语
  • 简介:语言风格仿拟是伴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崛起而流行的一种较新的仿拟格。语言风格仿拟的载体通常是名篇、“流行体”、口吻以及名言等语段,风格仿拟行为可以在语言各层面出现;风格仿拟的目的是为了讽刺或游戏,是一种风格上的元语言戏仿;风格仿拟的生成手段有古今颠倒、中外错位;仿拟的效果和认知框架的重合度、模因的时效性等因素相关;风格仿拟的创造主体通常是青年男性阶层;对待语言风格仿拟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 标签: 语言风格 仿拟 特点 机制 态度
  • 简介:"那还用说"常常以反问语气回答问话,同时还具有对说话人的请求、建议、推测、判断等接受、肯定和认同的用法,是兼具回答和应对双重作用的非独立句式。其句法格式为"S1?(。)+那还用说+S2"。它以相邻对为基础进行驱动,带有主观夸张和强调色彩。S2的省略,在"有疑"的回答中,与疑问句的结构类型和人们心理期待有关;在"无疑"的应对中,主要与人们的心理期待有关。

  • 标签: “那还用说” 回答 应对 疑问句
  • 简介:评《毛泽东著作语言论》陈前瑞正值毛泽东百年诞辰之际,《毛泽东著作语言论》出版问世了(以下简称《论》,1993,湖北教育出版社)。这是主编邢福义,副主编卢卓群、萧国政等31名武汉和湖北的语言学工作者向这位伟人奉上的一份沉甸甸的献札。《论》由33...

  • 标签: 毛泽东著作语言 现代汉语书面语 《毛泽东选集》 论析 语言运用 语言研究
  • 简介:<正>爆发于本世纪初叶的五四运动,以其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和激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近代中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七十年过去了,五四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环境早已改变,发起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们也已谢世,但五四运动震撼人心的呐喊和呼唤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一遍遍响起,並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的寄托。五四运动先驱们激烈彻底

  • 标签: 五四运动 五四启蒙运动 历史意义 思想启蒙 封建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
  • 简介:谐音现象中包括本体与谐体两个部分,根据表义模式的不同我们将汉语中的谐音现象划分为双关表义、谐体表义、本体表义、本体谐体共表一义、本体谐体各自表义及特殊表义模式6种类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谐音现象进行分类的新标准,并有助于从语义角度更深入地理解汉语中的谐音现象。

  • 标签: 谐音 本体 谐体 表义模式
  • 简介:揭露腐败现象,是当前微型小说创作的一个热门题材。但是,由于创作手法的雷同化而导致作品意蕴的肤泛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不少小说或用展示贪官秽行的手法;或是通过言行的对照揭其假面;或是通过其可悲下场予以警示。总之,都是采用直面式的嘲讽式鞭挞。这类作品,多停留在对事物表层的揭露,基于愤怒情感的宣泄,似乎缺乏深层的理性思辨,较难留给人更多的回味。

  • 标签: 嘲讽 微型小说 作品 意蕴 创作手法 题材
  • 简介:本文探讨了表对举结构的"这个那个"的句式构成,指出适用于此句式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该句式具有强烈的口语特点,并包含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 标签: 对举结构 “这个那个”
  • 简介: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将现实中的人生际遇文学化,同时又赋予小说人物以深刻的现实寓意,虚实结合,发人深省。小说以民国时期作为时代背景,展现几大家族间的是非恩怨以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情仇,真实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作者在旅居巴黎时完成了这部作品,将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完整地展现在西方读者面前,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极高的思

  • 标签: 京华烟云 析京华 目的论视角
  • 简介:文章的成败优劣,首先取决于立意。论文立意的要求是:主题鲜明、集中、正确、深刻、新颖。而鲜明、集中和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现在的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主题不鲜明不集中的情况是经常遇见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标签: 优劣 主题 新颖 文章 求是 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