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上)──汉语的介音对声母系统的演变的影响徐通锵汉语有丰富而浩瀚的文献,这是研究语言史的宝贵资料,我们的先辈学者曾用这些资料为汉语音韵的演变整理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方块汉字不能如实地反映实际的语音演变,因而要对演变规律进行...

  • 标签: 内部拟测法 结构格局 声母系统 介音 音系结构 汉语方言
  • 简介:吕叔湘先生的《古今言殊》一文被收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题目被编者改成了《语言的演变》。诚如课本《预习提示》所说,“这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然而白璧微瑕,在所难免。现将笔者教学中的思考公之于众,以就教于方家同仁。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有两处毛病。其一是:“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孔子跟颜回、子路他们

  • 标签: 语言变化 古今言殊 方言调查 吕叔湘 孔子 书面语
  • 简介:本文使用语音格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擦音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关参数进行归一化和相对化,提出了擦音的G值和D值,并对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重新进行了分析。通过擦音格局分析看到,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相互之间具有较为清晰稳定的位置关系,擦音[s]与[X]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摩擦性质,共同构成了擦音格局的极限范围。擦音格局分析能够清楚地展示擦音的声学特性与生理特性。

  • 标签: 北京话 擦音 语音格局
  • 简介:文章利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梳理出了“丧”字音义的发展源流,认为“丧”字先后经历了词义构词和变调构词两个阶段,其词义与语音的分化不同步。“丧”字原始词与中古如字音不对应,是语言发展规律的例外。这些都表明“丧”字的变调构词是汉语的自然语言现象,而非经师人为之作。

  • 标签: “丧” 音义演变 词义构词 变调构词
  • 简介:轻唇音声母在晋方言的常用词和地名中还留有重唇的残迹.汉藏对音显示唐五代西北方音轻重唇已开始分化,晋方言轻重唇音分离,当在唐宋之际,距今已逾千年.当时,晋方言大多数轻唇音已从重唇音中分离出来,只有少数常用词还保留重唇至今.晋方言尚保留古微母读如明母的残迹,微母自明母析出,其时在宋;[v]母变为[u]开头的零声母,当为官话影响所致,是17世纪以后的事.天城梵书与汉字对音反映宋代西北方音的特点,这个对音材料记载着轻唇音读如舌根清擦音[x]的历史,并州、吕梁两片非组读[x]不读[f],其时可上推至宋.

  • 标签: 晋方言 轻唇音 演变
  • 简介:影响汉语语音演变的因素有很多,音节结构内部声韵调的相互制约可能影响语音的演变,文字特别是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可能影响读音的变化,而词语语法意义的不同可能导致词语读音上的分化,方言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导致汉语语音演变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语音演变 音节 文字 语法 方言
  • 简介:“斜视”是指人或动物用眼睛斜着看,在古汉语中,人们用10余个词项、4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概念。“斜视”概念经过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的历时演变,呈现出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与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中的“斜视”概念场具有自身的特点。

  • 标签: 概念场 斜视 历时演变
  • 简介:本文探讨了“根本”由名词短语演变为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其客观意义逐渐减弱,主观意义逐渐增强的主观化过程,总结了“根本”意义和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并就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根本” 历时演变 教学策略
  • 简介:“这时”在叙事、操作、论证三种语体中都有分布,在每种语体中又存在多种用法。不同用法之间存在历时语义演变关系,这种演变关系因语体特征上的相似性可以刻画为三条路径,这种演变大致呈现出由叙事到操作再到论证的方向;语义上,“这时”经历了由绝对时间到相对时间,再到逻辑条件的演变路径;形式上,由句内成分演变为具有篇章衔接功能的成分。

  • 标签: “这时” 语体 语义演变 语法化
  • 简介:宋洪适曾编写了一系列考释研究汉隶的著作,今仅存《隶释》、《隶续》。《隶释》、《隶续》为最早集录汉魏石刻的文字专书,是今天研究汉字流变、石刻碑拓、汉魏历史的重要文献和珍贵资料。

  • 标签: 文字演变 碑刻 隶释 石刻
  • 简介:“家”在唐代就已经发展出了定语性领属标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状语标记、助词、语气词等多种用法。而它的这些用法都源于处所名词“家”。“家”的语法化过程是句法因素和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结构助词语法化过程中的“处所主义”。同时,“HOME”义语素演化为定语标记具有跨语言的共性倾向。

  • 标签: 结构助词 处所主义 语法化
  • 简介:“糟了1”最初是一个松散结构,由动词“糟”后接动态标记“了”,表示“用酒糟腌制了”,后泛化为“糟蹋义”,属于行域范畴。“糟了2”句法位置后移,用作形容词性谓语和动词补语,表达“糟糕义”,具有评价性功能,属于知域范畴。用作话语标记的“糟了3”不仅表达意外之情和否定态度,还常常与建议、批评、指责等言语行为连用,属于言域范畴。语义泛化、句法位置、主观化、使用频率和双音化作用是“糟了”语法化的重要动因。

  • 标签: “糟了” 语义演变 三域 语法化
  • 简介:从《说文解字》540部的开创,到《五经文字》对部首的简化、《干禄字书》对音序法的引进、《篇海》对笔画法的引进、《字汇》214部及“论其形不论其义”原则的提出,我国古代字典排检体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文章将这一过程分为开创、发展、定型三个阶段,并且从汉字形体的演变、古人对汉字的认识、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及音韵学的发展四个方面浅析了排检体例演变的原因。

  • 标签: 古代字典 排检体例 演变
  • 简介:“洗脚”概念最初以单音词“洗”表达,后发展出“濯足”“洗足”“洗脚”等表达方式。东汉时期,“洗足”取代“洗”“濯足”,成为口语中“洗脚”概念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是表“人体足部”义的“脚”在晋代已成熟,其口语性要更强,所以,在东晋口语中,表示“洗脚”概念时,“洗脚”替换了“洗足”。

  • 标签: 洗足 洗脚 濯足
  • 简介:“最+动宾词组”格式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里存在,已在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并仍在发展。通过对现代汉语三个阶段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一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呈向上型发展。其具体表现是:动词数量不断增加,受“最”修饰的动词和动宾词组的语义类型越来越丰富,句法功能不断增强。

  • 标签: 程度副词 “最+动宾词组” 发展演变
  • 简介:中古时期在否定判断旬中,新产生了“×非是×”、“×不是×”、“×未是×”等否定判断格式,与“×非×”格式同时并存,相互竞争。这几种格式的发展及相互竞争就构成了从东汉到元明时期否定判断句的发展史。本文以史的考察为主线,勾勒出了东汉到元明时期否定判断句的发展史。

  • 标签: 否定判断 非是 不是 未是
  • 简介:本文从历史语义学角度对两汉以来与汉语语义演变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 标签: 语义演变 汉语史 历史语义学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我说”从一个表示“行为义”的主谓短语发展为兼表“认知义”,后又发展为作“话语标记”的语言结构,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文章考察“我说”格式的语义演变情况,分析其中一些特殊现象,并探讨其主观化演变的过程。

  • 标签: 我说 语义演变 主观化
  • 简介:名物词“箸”历经发展,最终定型为“筷子”。沟通二者的桥梁是明代吴语因讳“箸”谐音“住”而创造的替换词“快儿”。“快儿”首先从吴语渗入明代官话,清代时,由于子尾词的兴起,终于被子尾化,先演变为“快子”,后被“筷子”所取代。探明这个变化轨迹对词汇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儿尾词 子尾词 吴方言 官话
  • 简介:<正>为了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国际反动势力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西方许多思想家也提出种种理论,自觉不自觉地为和平演变战略辩护。其中,趋同论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导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接近和趋同。它是当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以至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警惕。

  • 标签: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 趋同论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 和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