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十一个方面描述了孔子的儒学思想与孔子修辞思想之间的关系,并将孔子的这一修辞思想称作儒学修辞观.文章认为,孔子的“儒学修辞观”集中地反映出儒家思想对修辞活动的认识和界定,也决定了中国传统修辞观和修辞活动的基本走向。

  • 标签: 孔子 修辞观 儒学
  • 简介:<正>柳宗元《捕蛇者说》有“号呼而转徙,饥渴而踣”句,其“转”字,各选本均解作“辗转”,视为“徙”的状语,非是。《说文》:“转,运也。”“运,迻徙也。”“透,迁徙也。”可见“转”有“迁徙”之义。《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笺》云:“转,移也。”《正义》曰:“所职有常,不应迁易。汝何为移我所居之地,使我无所止居乎?”《左传·昭公十九年》:“劳罢死转。”杜注:“迁徒也。”皆可证。因此,“转徙”应看作同义并列复合词。结构跟“号呼”一致,故用“而”相连接。

  • 标签: 转徙 并列复合词 “转”字 迁徒 选本 杜注
  • 简介:普林斯大学汉语教学秉承和发展了赵元任先生开创的汉语训练法及明德学院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对汉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不成文的规范和要求,优秀汉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基本形成了“激情派”和“温婉派”两大风格类型.文章选取普林斯大学“温婉派”典型、三年级优秀教师兼课程主任的录音录像,对优秀教师课堂体态语和副言语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高校优秀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的风格与特色.

  • 标签: 普林斯顿大学 优秀汉语教师 非言语行为 体态语 副言语
  • 简介:1890年,在近代日本国民的精神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也可以作为日本儒学在近代复兴的一年而载入日本儒学史.

  • 标签: 日本 近代 儒学史 井上哲次郎 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