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一现代汉语里的“样子”是个多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是:①形状:这件衣服样子很好看。②人的模样或神情:小姑娘的样子真可爱!|高高兴兴的样子。③作为标准或代表,供人看或模仿的事物:鞋样子|就照这个样子做。④〈口〉形势;情势:天要下雨的样子|看样子今天观众要超过三千人。^[1]通过检视大规模语料,我们看到,“样子”还可以表示约略的情况,用在时间、年岁、长度、重量、大小、数量、数量关系等方面。下面分类罗列一些例子。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数量关系 多义词 语里 可爱 语料
  • 简介: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字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字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字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 标签: 修饰 "从字结构" 动词 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汉语教学
  • 简介:通报是法定公文文种之一,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用较多,文秘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这一常用文体的写作技法。通报一般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按照写作内容不同,情况通报可分为工作情况通报、重大事故通报、会议精神通报、突发事件通报及案件侦破通报等。

  • 标签: 表彰性通报 写作技法 企事业单位 公文文种 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
  • 简介:公告是所有公文中用错频率最高的一个义种,各种媒体发布的告启类文书和各级职能部门张贴的文告中,随时随处可见公告这一文种错用的例子。因为公文常常传达的是一级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声音,文种错用,将直接影响政府的对外形象。现实生活中,因为文种误用闹了笑话而拟文者“挨板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便于广大的文秘工作者彻底弄清楚公告的使用条件,正确使用文种,我们在这里对照公告的使用条件,就几种常见的公告错用情况做一举例分析。

  • 标签: 公告 错用 例析 职能部门 现实生活 举例分析
  • 简介:一、韩国诚信女子大学韩国有很多女子大学,其中,人数最多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女子大学是梨花女子大学校,拥有2万多名女大学生。她不仅在韩国女子大学中独占鳌头,在韩国全部大学的排名中,也是稳居前十名。梨花女大之后,诚信女大和淑明女大都在竞争“二姐”的位置。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在诚信女子大学中文系工作,现将她们的教学情况介绍给国内的同行学者。

  • 标签: 女大学生 教学情况 简介 汉语 国外 女子
  • 简介: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为核心思想,强调文本目的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成功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转而以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为中心,译者有权选择最适合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应用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俄汉应用文本之间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俄语应用翻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 标签: 功能 翻译 理论
  • 简介:<正>量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丰富多彩,可它只能用在数词、代词和少数几个形容词、方位名词的后面,一般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是个地地道道的“配角”。但这“配角”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旦选用得好,其修辞效果并不亚于动词和形容词。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歌和散文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三两个量词的妙用,竟使文句神采流溢,甚至使整篇作品熠熠生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量词表意具体,应用广泛,具有多种修辞功能,在描写人物、事物、景物和抒发感情方面,表达效果贴切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一、用量词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有形的事物、景物更加鲜明、生动。例如:①一只小鸟从伞下掠过,拂一丝清新的诗意给我。林桂珍《雨之思》②多情绕雨后斜晖秀竹/莫名情思牵我肃然伫立/一粒自豪又在心头复苏

  • 标签: 量词 修辞功能 景物 表达效果 比喻 修辞效果
  • 简介:文章探讨量词“个”所标记的宾语的语法性质,并从使用频率、汉语的基本语序和主宾语的不对称等三个方面解释“个”发展出标记宾语功能的动因。

  • 标签: 宾语标记 离散性 有定性 话题化
  • 简介:饮食义动词“吃”从产生至今,带宾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在:(一)宾语的语义类型越来越丰富,由带受事宾语发展到以带受事宾语为主,非受事宾语类型越来越多;(二)受事宾语的所指范围从食物类名词逐渐扩大到非食物类名词,食物类名词经历了“固态食物名词一固态、非固态食物名词并存一以固态食物名词为主”这样一种发展轨迹。

  • 标签: “吃” 宾语类型 历史变化
  • 简介:本文以作文语料为基础,考察西班牙学生汉语定语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级I阶段西班牙学生单定语结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双定语结构。该阶段的主要偏误是“的”的误加、遗漏与错位,其次是量词充当定语成分时误代、遗漏与误加,再次是定语的错位。偏误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本文针对以上偏误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

  • 标签: 单定语结构 双定语结构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 简介: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中,非简化字频次比例非常低(0.02%),字种比例较高(14.90%),其中繁体字最多,频次和字种比例为57.73%和68.31%;其次为异体字,频次和字种比例为33.09%和20.06%。对根据频率、使用率排序所得两个字表进行比较,按频率排序时,反映时政特别是东南亚地域色彩的字排在前面;按使用率排序时,较均匀分布的常用字使用率较高。对汉字覆盖率和字种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8429个汉字中,73.39%的汉字是较低频次的字,这些低频字的总频率只占1%。将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字表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进行了分段比较,发现多数独用字与重大时事用字、东南亚人名地名有关。同时对前几位的东南亚华文媒体独用字进行了使用分析。

  • 标签: 东南亚 华文媒体 语料库 汉字使用 调查
  • 简介:菲律宾有很多由教会创办的天主教或基督教学校,这些学校的汉语教学大有相似之处。在宗教学校和菲化学校中,义德中学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笔者在菲律宾义德中学做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对学校的华语教学情况作了探讨,发现了一些问题,继而从学生、教师、教学的角度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学校的华语教学发展。

  • 标签: 菲律宾 华语教学 义德中学
  • 简介:本文对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得出以下结论:以往文献中的偏误类型在本语料库中都出现了,但是以往文献中从经验出发归纳出的某些偏误类型在语料库中用例并不多,而实际语料中存在的某些偏误却在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很难找到相应的解释。本研究有利于探讨副词教学策略,促进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

  • 标签: 中介语语料库 程度副词 考察 分析
  • 简介:名动词宾语是汉语中比较特殊、也很重要的一类宾语。文章主要从自然语料和问卷调查两方面研究了这类宾语的习得情况。自然语料显示,留学生大多回避使用这类宾语;问卷调查显示,该类宾语的偏误率在各个水平段都很高,习得难度很大。据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名动词宾语应放在中级阶段来教;要进行集中专门的讲解,归纳总结,跟其他几类宾语形成一个语法系列;要讲清此类宾语与一般的动词宾语在语法、语用和语体上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促进留学生对汉语名动词宾语的习得。

  • 标签: 名动词宾语 回避 偏误率 习得 难度
  • 简介:本文考察了2—5岁儿童习得和运用“把”字句的情况.详细描写了儿童“把”字句的句法结构类型(九大类十七小类).分析了习得过程中的一般发展趋势和心理、语言机制及一些特点。本文的考察结果把有些材料反映的3岁左右儿童句中出现“把”字句的情况在时间上提前到2岁左右,并验证了朱德熙先生关于“把”字句不是“主—动—宾”句式的变式而跟受事主语句关系密切的论断。

  • 标签: 儿童语言 受事主语句 结构类型 习得过程 发展趋势 宾语
  • 简介:<正>这次调查,我们注意到了各地“3+1”班的专业设置情况和办学效果,现汇报于后。一、专业设置的类型各地“3+1”班开设的专业种类繁多,根据专业的基本特点,结合考虑学习的难易程度,初步可分为三个专业类型:1.手工操作型专业缝纫、木工、土建、石雕、木雕、扎染等专业的手工操作性、手工技巧性较强,故将其称做“手

  • 标签: 专业设置 专业课教学 效果分析 学生 办学效果 社会需求
  • 简介:本文结合留学生出现的话语偏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了“到处”、“处处”及相关句式的使用情况:一“到处”“处处”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句法功能;二、相关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常用句法格式;三、相关句式中“都”的使用情况;四、“到处”“处处”相互替换的制约因素,在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描写和解释了“到处”、“处处”及相关句式在语境中的使用条件。

  • 标签: "到处" "处处" "都" 相关句式 使用情况 考察
  • 简介:<正>§1量词表示后面名词的意义范畴、换句话说,量词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知方式;哪些名词跟哪些特定的量词搭配,为社会和传统的认知方式所制约。同样,在具体的语境里,某一名词的前面,能否附加数量词或冠词,也决定于对在这个语境中的名词所持有的认知方式。英语语法书规定,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不受冠词修饰。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通常也受冠词的修饰,这样的例子并不算少。如“Puttheflowerginthewater”。这说明,不伴有冠词的光杆儿名词只表示极为抽象的意义,而受冠词修饰就表示具体意义。比如日常我们看到的水,总是装入容器后,才是具有具体形象的水。汉语的“一杯水”、“一挑水”、“一井水”等也有类似的道理。father是幼儿使用的词语,而“thefather”则多为进入骄慢年令的儿女所使用。同样是是父亲,对父亲的认知方式却有所不同。有人说过,“每一个冠词的用法,都表明说话人对整个宇宙的态度”,这句话实在“说得妙”。语法就起着使这种态度得以形式化的作用。§2本文从名词如何得以实体化,个体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为了讨论的方便,把“一·量”结构都写做“一个”)的功能,并且同时考虑一下汉语名词的特点。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汉语的“一个”类似印欧语的?

  • 标签: 个体化 量词 认知方式 抽象名词 物质名词 冠词
  • 简介:从“名动分立”出发来说明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遇到诸多问题,包括前后矛盾、循环论证、缺乏内在联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确立汉语“名动包含”的名动关系,按名词向动词“虚化”的程度不同将形式动词的功能确定为“增强谓语的陈述性和宾语的指称性”。这个功能定位简单统一,不仅能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能解释许多相关的现象。

  • 标签: 形式动词 名动包含 虚化 指称性 口语和书面语
  • 简介:本文尝试把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新加坡中学生华语词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探讨新加坡华语词语使用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新加坡华语词语使用越来越趋同于中国普通话,但新加坡华语正处于十字路口。论文还以实际观察作为参照,说明本项调查结果是语言使用现状的真实反映。

  • 标签: 新加坡 中学生 华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