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词的组合可长可短,变化无穷。但分析起来,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结构一层套一层组合而成的。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在满语中词与词相结合时究竟有哪些最基本的结构类型。我们知道,词与词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放在一起才能发生结构关系,有结构关系才能成为可以理解的词组,即词组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一组词。词组是

  • 标签: 名词性偏正结构 组合类型 动词性 方位名词 结构规则 语法规则
  • 简介:语言类型的总体差异表现为具体结构参项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对不同语言中相同结构参项的对比分析,描述语言之间的类型差异.本文用120个话语句子文本做样本,对7典型的构词构形参项做了类型指数的统计,并通过与类型上有较大差别的汉语和英语的对比,描述鄂温克语在综合-分析语、粘着-融合语、合成-孤立语、派生-单纯语、屈折-非屈折语、前缀-后缀语、虚词-非虚词语等形态类型上的类属.文章还尝试根据类型参项的蕴涵关系对语言进行整体的分类.

  • 标签: 鄂温克语 语言类型 语言共性
  • 简介:满语并列标记策略以零策略为主,词汇策略为连词标记和后置词标记,标记模式既有单标标记也有双标标记和四标记位置。满语并列结构表达合取并列、析取并列和转折并列三语义类型。并列结构的句法功能与单个并列项相同,语法范畴标记在并列结构序列之后,表现为标记在末尾并列项。

  • 标签: 并列结构 并列策略 并列标记
  • 简介:西西伯利亚的养鹿业类型学研究是俄罗斯民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前人关于西西伯利亚养鹿类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类型划分方法:即从经济方式角度,将西西伯利亚的养鹿业划分为冻土大群养鹿业和原始森林交通养鹿业;又从饲养方式角度,将其划分为冻土游牧养鹿系统类型和原始森林养鹿系统类型;再从以驯鹿为交通工具的角度,划分出冻土方式和原始森林方式的两种类,并对上述每种类分别加以阐述。

  • 标签: 俄罗斯 西伯利亚 养鹿业类型
  • 简介:本文根据鄂温克语派生词尾所包含的可变元音音位类型,分为六,并具体讨论属于各种类形态语音变化派生词尾的分类形式及条件.同时,论述划分为各种类的可变元音音位,以各种不同层次丰富和完善派生词尾的语音结构形式及内容,在形态语音学方面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 标签: 鄂温克语 派生词尾 元音音位 形态语音结构类型
  • 简介:驯鹿鄂温克人的森林牧鹿经济是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中衍生出来的,这一衍生的过程始于1961年的试割驯鹿茸,止于2003年8月的“生态移民”和禁猎。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相比,森林牧鹿经济不仅使驯鹿鄂温克人由猎人变为森林牧鹿人,而且也使他们在森林中移动的频率大大降低。

  • 标签: 驯鹿鄂温克人 森林牧鹿 驯鹿茸 禁猎
  • 简介:哈尔滨方言中的状态词缀为单音节词缀或多音节词缀,其主要特点是词根、词缀结构松散,词根可以单独使用而词义基本不变,词缀位置固定、缺少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只描摹某种状态。与周边的满语等语言的词缀类型对比,哈尔滨方言状态词缀有独特的读音规律和语用含义,是一介于构词词缀与构形词缀之间的语用词缀。

  • 标签: 哈尔滨方言 状态词缀 语用词缀 类型学特征
  • 简介:乾隆敕编九《西番译语》是一份迄今最为丰富的有关藏缅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参考资料,记录的语言涉及藏语五个方言、尔苏语两个方言以及嘉绒语和白马语。由于其初编本在清末流失海外,此前人们难得一见;而国内现存故宫抄本封面均题“川番译语”,有失笼统,所以关于九“译语”初编本的存世情况及其定名一直悬而未决。我们梳理九《西番译语》初编本的海外收藏情况,并根据其题签,确定每种译语的名称,进而确定采录者命名的原则是概括所采语言的地域范围和府州建制。

  • 标签: 西番译语 四译馆 藏缅语
  • 简介:在文化复兴运动中,人们的行动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完全的“主位(emie)化”行动,另一个则是文化仪式的表演。而在黑龙江宁安市伊兰岗展开的祭祀活动中,行为者既以主位也以客位的视角,同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其祭祀活动,试图排除机会主义的成分,成为既非传统与理性并列,亦非彻底理性化的,通往理性化的第三状态。

  • 标签: 满族文化 满族祭祀 文化复兴 家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