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历史小说作家的历史观和创作手法是作品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界热议的话题。近年,司马辽太郎的代表作《坂上云》(『坂の上の雲』)在日本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其中很多文字涉及中国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人物,其内容的客观性值得商榷。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说明司马辽太郎笔下的"中国"在该部小说中仅起到衬托作用,同时,对其历史观和创作手法提出批评,以修正日本学界及社会中存在的某些文学观和历史观,体现中国学者的研究主体性。

  • 标签: 《坂上云》 司马辽太郎 中国形象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 简介:柿本人麻吕是“万葉集”第一诗人、歌圣,他有意识地运用多种修辞,创作了很多庄重雄浑、气势恢弘、规模雄伟、脍炙人口的“仪礼歌”。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赋影响了两汉整个赋坛。因为二者同为御用文人,又多为歌颂皇族而作歌。笔者就“仪礼歌”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出现的历史背景、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这两种文学体裁在兴盛的历史背景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表达方式和思想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 标签: 仪礼歌 汉赋 历史背景 表达方式 思想内容
  • 简介:"翻译语"与汉语语境中拿一个现成的汉语词来解释和翻译外语的"译词"不同,它是用创制的新词来解释性地翻译外语相应的词,并最终使其融入译入语系统中。柳父是现代"翻译语"研究的第一人,他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从个别词语切入,通过考查"翻译语"的演变来梳理日本翻译思想的形成过程,并认为"翻译语"具有"宝匣效应",是健康语言的征候,而此前翻译界则普遍认为随意使用"翻译语"的现象是语言上的一种病态。柳父还注意到"翻译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翻译文体"的语体和风格,而翻译文体的这些特性又直接推进了日语文体、风格的现代化。这些观点在翻译史及翻译理论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方法论上启发和影响了我国的一批学者。

  • 标签: 柳父章 翻译语 宝匣效应 历史文化语义学 翻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