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朝鲜语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朝鲜语的研究从语法、词汇、语义、语体修辞学、朝鲜语史、社会语言学领域、语言教学领域、普通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对比研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的朝鲜语发展过程做了综述,并对中国的朝鲜语发展做了展望,提出中国的朝鲜语今后发展的重点。即要注重朝鲜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要深入研究朝鲜语同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要致力建立旨在国际化的语言对比的文献资料库等。

  • 标签: 中国的朝鲜语 研究历史 研究及前瞻
  • 简介:描写译学是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姆斯于1972年提出的概念。它提出应注意关注译本与译语文化,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角度和途径。朝鲜朝时期(1392-1897)大量中国明清小说传入朝鲜,对朝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多被翻译成朝鲜文字。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即为其中的一部作品,它传到朝鲜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朝鲜朝译本直到21世纪才陆续被韩国学者发掘出来,截止到2011年,共发掘出四个译本。从翻译情况来看,这些译本体现出多种翻译策略。本文即以描写译学理论为依据和框架,以《剪灯新话》为主要分析对象,具体描述和分析译本的翻译特点,为明清小说韩译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深入理解《剪灯新话》在韩国的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描写译学 朝鲜朝译本 《剪灯新话》
  • 简介:本文针对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历次施政演讲中关于朝鲜主题的政治话语文本进行归纳整理。运用语篇一历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安倍在施政演讲文本中涉及的主题、使用的语言手段和话语策略。用以揭示安倍借助政治话语进行阐释与传播意识形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安倍在历次施政演讲中运用了所指策略和辩论策略,为争取国内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进而营造自身“敢作敢为”的政治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语篇-历史分析方法 日朝关系 安倍晋三 施政演讲
  • 简介:"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出于殖民统治需要,以朝鲜族是"日本国臣民"为由,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实施了以日语教育为重点的奴化教育,其核心是天皇制教育。本文以该地区朝鲜族学校日语教科书中的天皇制教育为例,分析"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推行的日语教育的特点。经研究发现,当时的日语教科书中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到四分之一,而天皇制教育的内容所占比例却占到了三分之一,篇幅最多。天皇制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历史神话教育、地理教育等方面。这个时期日本实施天皇制教育的本质是同化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使朝鲜族青少年了解天皇,忠诚于天皇,成为"日本国民",支持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通过分析最后得出一些对我国的启示。如:编写教科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日本右翼否认殖民教育历史的问题中韩两国应该联手应对;我国应警惕日本的文化"输出"问题等。

  • 标签: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 东北朝鲜族学校 日语教育 小学教科书 天皇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