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是清中叶著名的诗人,他的山水诗既书写黔、桂、楚的山水奇景,又描绘了江南的水月烟霞,风格雄奇壮伟、清新秀丽,又兼有"郁怒"之情,开拓了清代山水诗题材的范围。

  • 标签: 舒位 山水诗 简论
  • 简介:研究悲剧创作,有必要对源远流长的中西悲剧传统进行一番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审时度世。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既有深刻人文内涵又有强烈艺术感染、既有鲜明时代性又有深沉历史感的作品来。否则,持一隅之见、坐井观天,是难成大气候的。在此基础上,下面,对中西悲剧传统...

  • 标签: 中西悲剧 西方悲剧 古典悲剧 悲剧创作 传统比 中国悲剧
  • 简介:“洪山戏”是滁州、来安、天长一带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剧种,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洪山戏”戏名来源总体上有“洪秀全”说、“红衫”说和“横山”说三种。洪山戏形成于民间,发展于明清,繁荣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萧条于文化大革命。“洪山戏”与民间“香火戏”、“香火仪式”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 标签: “洪山戏” 戏名来源 形成过程 “香火戏” “香火仪式”
  • 简介:一、忧思技术时代的倏忽变化和心性的加速变迁正持续不断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剧烈的震荡感和眩晕感.人们迫切地感到需要对世界和自我重新加以命名,或赋予旧的命名以新的内涵,以使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意义能尽快地向我们敞现出来.然而,变化了的世界需要以变化了的思维方式才能为之命名;变化了的意义需要以变化了的方式才能言说出来.

  • 标签: 言说方式 命名 自我 时代 变化 意义
  • 简介:钱理群是北大著名教授,尤其擅长讲演,据说其在北大讲鲁迅,盛况空前,获得了莘莘学子的赞美。年初,我在汕头大学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有幸见到了钱先生,目睹了钱先生的风采。钱的弟子,也是北大教授的孔庆东回忆当年钱先生讲鲁迅的情景,

  • 标签: 鲁迅 孔庆东 钱理群 弟子 回忆 话语方式
  • 简介: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赵树理一直是文学评论界言说的对象。在长达60余年的赵树理研究中,无论是褒是贬,大多数研究者所关注的都只是赵树理作品的政治意义,而对赵树理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构成机制相对比较忽视。这就造成了赵树理研究中的巨大盲点。事实上,赵树理不但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和价值,而且在艺术上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对中国传统白话小说“拟书场格局”的继承和超越,就是他对于小说叙事方式的一大贡献。本文试图以《登记》为例,分析赵树理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基础上,在小说叙事方式上的创新及其艺术价值。

  • 标签: 赵树理研究 叙事方式 艺术价值 白话小说 文学评论 政治意义
  • 简介:<正>李杭育和他的葛川江系列小说曾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热点,人们纷纷从寻根、文化、地域、硬汉、文明和野蛮的冲突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讨论。这些讨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成为昨日的话题,它们给李杭育及其作品打上的“语言”印记也日渐消褪。当我们借助于时间的间距和新的视角重新阅读李杭育的作品时,它们便以另外的面目呈现出来,我们希望由此能接近真正的李杭育。

  • 标签: 李杭育 中国新时期文学 川江 作品 文人小说 文人趣味
  • 简介:<正>丁亚平在《结构的文学史论》(《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2期>一文中指出:传统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研究是包含这么三个步骤的工作:第一是朴学的工作——对于作者的生平,作品年月的考订,字句的校勘训诂等。这是初步的准备。第二是史学的工作——对于作者的环境,作品的背景,尤其是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形,必须完全弄清楚。这是进一步的工作。第三是美学的工作——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分析,并说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及其影响。这是最后一步。三者具

  • 标签: 文学史研究 传统文学 文学史观 作家评论 写作技巧 社会经济
  • 简介:美国哥特式小说的前期主要是以庄园文学为主,通过渲染庄园封闭环境中的恐怖血腥气氛来表现庄园的黑暗;后期主要以英国哥特式小说为范例,并受18世纪末哥特式小说的分化演变(即分为恐怖哥特式和感伤哥特式两种)的影响,也相应呈现出这两种小说的分化趋势,但感伤哥特式小说逐渐成为美国哥特式小说的主流。本文探讨了美国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及发展。

  • 标签: 美国哥特式小说 清教 庄园制度
  • 简介:中国传统神兽图形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图形,其文化内涵与造型,使其在标志中得以继承与发扬,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神兽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神兽标志是一种特殊的图形传播识别符号,中国传统神兽图形,通过精炼、简洁、准确的新形象向人们表达当代特定事物具有的意义、情感和信息,使神兽通过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特定的内涵达到沟通思想来传递信息。

  • 标签: 神兽 传统文化 设计
  • 简介:传统角色与传统戏剧冲突中的朱旭——朱旭访谈录易水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朱旭,自1984年在《红衣少女》饰演父亲涉足影坛,已经成功扮演了一系列成熟的中老年男子银屏形象,如《小巷名流》中卖花圈的司马二哥;《末代皇帝》的皇帝溥仪,《阙里人家》的孔令谭,《高楼边...

  • 标签: 戏剧冲突 传统角色 老中医 人物设计 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中国历来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这是当年鲁迅在看到虽身处苦海,却麻木、自私、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漠不关心、对身受的苦难逆来顺受的国人时,对他们发出的痛苦的呐喊和唤起他们觉醒的长啸。

  • 标签: 劳动法 专家 民间 英雄 反抗 逃亡
  • 简介:<正>祁玉江从延安宝塔区区长调任志丹县委书记,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一年里,祁玉江收了一麻袋特殊的礼物——鞋垫。每一双鞋垫,都堪称精美的刺绣,堪称爱美的志丹婆姨们的手工艺术精品——那也是她们日常生活中送给亲人的最高礼品,但是,她们纷纷将鞋垫送给了县委书记祁玉江。说起鞋垫,祁玉江便脱下鞋子,取出一双"蝶恋花"图案的鞋垫给大家看。我的眼睛一下子被打湿了。我想那位巧手婆姨,一定是要让祁玉江像蝶恋花一样,热爱

  • 标签: 县委书记 志丹 蝶恋花 罗海 后备干部 大家看
  • 简介:这是一总让人“意外”的艺术家,他的“兴趣爱好”之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艺术的门类——摄影、建筑、音乐、诗歌、小说……当然,还有他的本行,绘画。他对每一种爱好的介入之深,完全是“专业”的,他完全可以充当音乐演奏的“翻谱员”,诗歌写作的“评判者”,建筑师的“合作者”。但他认为自己的爱好又是“偏僻”的,因为相比他人,他“只注重内在的东西”。

  • 标签: 艺术家 兴趣爱好 音乐演奏 诗歌写作 “专业” 建筑师
  • 简介:这是个很难写的题目。虽然要讨论的是生活方式问题,可是如果你劈面就问:什么叫生活方式?我还真答不上来。不过这仍是一个值得一试的题目。这里面有不少饶有兴味的内容,而其中的大部分兴味,就在于“生活方式”这个说法的模糊性。

  • 标签: 生活方式 中国 作家 模糊性 审美需求 文化团体
  • 简介:我对“80后”研究概念的确认过程从2004年开始关注“80后”文学,我一直在思考对于“80后”概念的确认。由于社会和媒体对于这样一个代际概念的热衷,我实际上承受着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2007年,我受邀到中山大学连续三场演讲“80后一代文学与文化”时,就在概念问题上受到多个学科学者和学生的质疑,这些质疑帮助了我,并提醒我如何把握自己课题研究中的概念限定,以及与社会学既相同又有区别的特点。

  • 标签: “80后”文学 新媒体 艺术方式 概念问题 2007年 社会学
  • 简介:滩簧戏是清中叶后中国地方戏之一支,盛行于江浙一带,与韩国山台杂戏、调戏、唱剧,日本“猿乐”、狂言,越南杂戏、嘲剧等,共同构成东亚的笑剧传统。本文从剧种、艺人、剧中人的名称入手,论及滩簧戏的民间性笑谑风格:亵渎神圣、表现节庆、荤话调戏、诅咒詈骂、局外评点等,将其置于东亚笑剧的大范畴里一一作出比较,并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分析了它们的狂欢和笑谑精神。

  • 标签: 滩簧戏 东亚笑剧 狂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