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不少人把我国近几年引起轰动的文学语言变化——有人称之为“造句运动”——理解为对句子内部成分的独特组织构造,即词语新的搭配力式,从这一角度对文学语言进行语法研究诚然是必要的。但我以为,要揭示这种语言变化的实际,从语言——心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似乎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以注重文学语言运用著称的俄国形式主义,他们提出的广为人知的“陌生化”原则,其实质乃是基于对人的心理感知觉的重视和强调,这一点,什克洛夫斯基说得非常明白。问题是,语言如何运用,才能提高读者的心理感知强度。当然,这可以用“偏离正常语言使用力式”来说明“陌生化”的成因,我国目前不少分析文学语言的评论也大多自这一观点衍化而来。最突出的例子是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解释。许多人把莫言的语言魅力归之于他对词语别出心裁的选择和搭配,因此造成的“意

  • 标签: 心理感知 现代艺术 文学语言 陌生化 新感觉 知觉
  • 简介:暮春近夏,阴晴不定.风丝丝透过窗子,那窗牖外的天是铅似的阴晦,想来片刻将雨至,夹杂着闷热的风愈加无端压得人头脑昏沉不爽.我困倦地揉了揉颞颥.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如今天气渐热,身子愈加疲懒.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故事 《玉炉胭脂香》
  • 简介:贾平凹的《古》把文革熔化在古村的生活里,极力回避主题先行的先验预设,让文革在小说的生活里自然长出,让人性在文革中F1动表演;黄平凹力图拂去覆盖在文革上厚厚的意识形态灰尘,深潜到事件的根部——善恶无解的人性,以强大的写实功能,努力进行表象还原,回到事实本身,他无意于揭过去的伤疤、审判过去,他关心的不仅是古村或中国的灾难时代的现场,还有与人类的本性和普遍性紧密相连的人为灾难的发生机理。

  • 标签: 人性内涵 世界性 现象学 先验预设 主题先行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