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左翼文艺最为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延安文艺”不仅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而且在世界现当代文艺史上也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艺术能量,更是巨大,不仅屡遭“告别”而不死,而且,愈是经历时光的淘洗,愈是焕发出璀璨的光彩,因而,解读“延安文艺”,可以从多种角度切人,写出多样理论文章。但就笔者有限的阅读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经常集中在几篇经典文献上,比如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新民主主义论》等。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当代价值 历史视野 解读 《新民主主义论》 精神遗产
  • 简介:嘉苏的起源,公认来自于东非高原。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东非高原西南部有一个叫咖法的小村落,村子里有一个叫卡尔迪的牧羊少年。有一天,他赶着羊经过一片树林,看到灌木丛上长满了鲜红的果子,羊吃了以后异常兴奋,到处乱跳。

  • 标签: 历史 假想 中国 咖啡 南方 西南部
  • 简介:王元骧是我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自1990年代以来,以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了起来,重点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本质、文学观念和方法论的观点,这说明他的理论实践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王元骧 历史逻辑 文学理论 教授 90年代以来 文艺美学思想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家,他在大量的文学批评和文艺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批评特色,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成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本文对李长之文学批评观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文学批理念、批评标准及其文学批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梳理,进一步讨论了李长之文学批评的文化价值,试图全面深刻了解李长之文学批评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 标签: 李长之 文学批评 批评精神 审美追求 批评特色
  • 简介: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了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总督府的传说》,该小说是一篇文学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思考,反映了霍桑本人独到的文学历史观。

  • 标签: 新历史主义 纳撒尼尔·霍桑 文学历史观
  • 简介:如果从创作手法仁划分,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虚构文本和非虚构文本两大文类。我们通常所说的“报告文学”基本上等同于广义的报告文学范畴,应当属于非虚构文本。

  • 标签: 中国报告文学 综述 反思 历史 虚构文本 创作手法
  • 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曾有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端于1902年梁启超倡导的“新民说”和“小说界革命”,到1927年底“革命文学”大众化论争为止。第二个阶段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针对革命文学的创作方法、对象和途径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第三个阶段从1938年开始,文学大众化转向救亡文学,开始关注文学的民族性和民族形式等问题。

  • 标签: 文艺大众化 历史性超越 延安文艺 革命性 “革命文学” 中国文学史
  • 简介: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始终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近些年,一些文艺作品在商业运作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忧虑。2013年10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二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当前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问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刚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40多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以当前热议的文艺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在历史转折年代不同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勾连的社会文化图景,探讨了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构科学、健康的文艺评价体系做出初步的探索。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文艺作品 评价体系 价值观念 标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简介: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的体制、建制、机制形式,是落实文艺方针、方向、路线、政策的组织管理与思想保障。任何社会制度都会建立符合社会时代特征及遵循文艺规律的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正常运行和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相应建立了社会主义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并通过文学批评的评价机制搭建作者与读者、文艺实践与理论联系的桥梁,一方面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文艺理论创新。从这一角度而言,文艺制度的保障功能作用不仅是通过体制、建制、机制实现的,而且是通过文艺批评的评价机制实现的。

  • 标签: 延安文艺 《讲话》精神 制度思想 价值意义 制度建设 毛泽东
  • 简介:崔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我们这期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理解‘美学和历史’的批评——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标准与方法"。前两次讨论中我们多次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性。我们知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是非常紧密的。在马恩的文学批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精彩的对文艺现象的穿透。

  • 标签: 文艺批评标准 文学批评 马恩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现象 批评实践